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主髂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髂动脉闭塞,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闭塞。急性主髂动脉闭塞较为少见且病情危重,往往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临床上常见的主髂动脉闭塞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不断积累导致的慢性闭塞,多部位长段或者多节段性闭塞,患者可以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或坏死等临床表现。在疾病发展过

  • 标签: 主髂动脉 闭塞症 血栓形成 慢性闭塞 粥样硬化斑块 腔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护理策略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取了心理护理、肢体锻炼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借助实施的护理方法,所选取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对本院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以相应的护理方法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促使患者痛苦得到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无不良并发症的出现。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在借助于介入治疗,病配以相应的临床护理之后,不但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让手术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运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于出院后1、3、6个月、1年、2年回院检测踝肱指数(ABI),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B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则呈现继续下降趋势,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供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截肢率和死亡率,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疗效分析 外周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72例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常规组予以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结果中药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血流速度、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在西药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医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综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通过细心全面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股动脉分叉部位(femoralbifurcation,FB)包括股总动脉(commonfemoralartery,CFA)、股浅动脉(superficialfemoralartery,SFA)及股深动脉(deepfemoralartery,DFA)三支重要血管,血液动力学复杂[1],是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见部位[2],是决定下肢血液供应最重要的节点。股动脉分叉部位的范围起自CFA末端距肩部10mm处,止于SFA

  • 标签: 动脉分叉 femoral 动脉硬化闭塞 股总动脉 治疗方式选择 末端距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于我院介入科诊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者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血管支架介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及踝肱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脑出血3.57%、静息痛3.57%、心血管并发症7.14%、脑梗死3.57%、跛行7.14%、截肢3.57%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除死亡率),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术后3个月0.92±0.13、6个月0.85±0.20、24个月0.84±0.18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 标签: 血管支架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结论帮助病人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障碍,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鼓励病人最大限度的进行生活自理。

  • 标签: 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病变(AIOD)患者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近肾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Rutherford分级:4级5例,5级9例,6级3例。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经股动脉和肱动脉入路,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及保护伞保护内脏动脉,开通病变血管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8.23%。7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后出现狭窄或夹层,其中5例患者植入覆膜支架、1例植入金属裸支架及1例行主髂动脉开窗技术后显影通畅。15例(88.23%)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92±0.22,明显高于术前(0.35±0.0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5~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12.4)个月,术后1年、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2%及82.4%,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及82.4%,二期通畅率为100%。2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肾动脉再狭窄,经肾动脉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对于开放手术高危的近肾AIOD病变患者,腔内治疗不失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早中期通畅率。

  • 标签: 主髂动脉闭塞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扩张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42条患肢)ASO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20条患肢)和B组20例(22条患肢)。A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术后30d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术后30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动脉ABI均较治疗前升高,术后6、12个月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球囊成形术与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在ASO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对ASO患者QOL改善明显。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对预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形式,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内弥漫性低密度影,与正常密度肝实质相间,伴大小不等片状异常强化,下腔静脉内径缩窄,肝静脉轮廓模糊。发病前1个月服用菊叶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菊叶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长期大量服用菊叶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肝小静脉闭塞病 菊叶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