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两例行SFA支架置入术数年后支架断裂,其中一例引起下肢动脉破裂形成下肢血肿,后给予支架内再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另一例引起动脉支架内闭塞形成下肢缺血,后予PTA治疗。均能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症状。结论支架断裂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研究报道比较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股腘动脉,支架断裂,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68例次经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动脉径路行介入诊治的病例258例次。分析常规经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动脉介入诊治258例次。(2)动脉穿刺处出血或渗血(4例);血肿(3例);迷走神经反射(12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夹层(1例);动静脉漏(1例);动脉血栓(0例);腹膜后血肿或出血(0例)。结论常规经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经股动脉 穿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方式在患者膝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为膝部手术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疾病的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 方法 选取某院在 2016 年月~ 2017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膝部手术患者 60 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达到了 96% 左右,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在 79% 左右;观察组患者在感觉、运动持续时间、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发生几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比较大, P < 0.05 。 讨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治疗方式对于膝部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各方面的状况,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膝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后的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8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斜穿刺法进行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技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 采血方法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前外侧皮瓣修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析对其实施游离前外侧皮瓣修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前外皮瓣发生坏死,有6例患者的皮瓣远端组织坏死,经过换药后创面得以愈合,有5例患者在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及时探查并处理后其皮瓣成活较好。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2年,所有骨折患者皆顺利愈合,其肢体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满意。结论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游离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左下肢沉重、酸胀5年,加重15天"于2016年4月4日入院。5年前因左下肢沉重、肿胀在外院诊断为"左下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给予"髂动脉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症状好转。2年前出现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后症状缓解。15天前患者下肢沉重、肿胀再次加重,收治于我院。既往8年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具体病情及治疗不详。

  • 标签: 动静脉瘘 髂动脉支架植入 左侧股骨颈 术后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定位方法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传统的触摸动脉搏动的定位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三角凹陷内触摸动脉搏动的定位方法。结果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血肿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过程中,应用薄肌定位方法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极大程度上减轻患儿受到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静脉采血 定位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五官科收治及病理确诊需接受口腔颌面治疗的患者44例,44例患者采用移植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皮瓣组织坏死,进行2次摘除手术,恢复中,1例移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后,无好转,伤口不愈合。结论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口腔颌面疗效好,治愈率高,应广泛临床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应用的效果及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意义。方法31例行髌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正确定位导出易感后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10~15ml;Ⅱ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织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Ⅰ组(P<0.05或P<0.01);Ⅰ组镇痛时间长于Ⅱ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Ⅱ组(P<0.05),Ⅱ组中使用麻黄碱例数高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髌骨骨折手术的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费用低,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神经阻滞麻醉 髌骨骨折手术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为新生儿提供外周静脉与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接收94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儿提供静脉穿刺采血,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外周静脉穿刺采血,评价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评估患者采血后标本溶栓率及皮肤紫绀发生率。结果常规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0例(85.11%),研究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5例(95.74%),研究组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6.525,P=0.011)。常规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12.77%,皮肤紫绀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4.26%,研究组患儿皮肤紫绀发生率为6.38%,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皮肤紫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外周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采血后新生儿出现皮肤紫绀、标本溶血率较低。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股静脉 采血 穿刺成功率
  • 简介:一、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静脉穿刺采血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内采集血液标本的200例小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机分组,120例小儿为观察组,另80例小儿为对照组。在观察组120例小儿中运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在另80例对照组小儿中运用静脉穿刺采血,将两组小儿的一次性穿刺率、操作时间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医学领域中,小儿桡动脉穿刺方法损伤率低,操作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 桡动脉穿刺采血 临床应用
  • 简介:中文摘要 目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