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脑积水可调压分流分流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SEHS)的临床资料,为术后随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患儿共102例,其中发生SEHS 16例。16例患儿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2.5岁;总结这些患儿的年龄、临床表现、SEHS出现时间、治疗方式(单纯调压或联合钻孔引流)、预后情况等。调压治疗为每次调高10~20 mmH2O(1 mmH2O=0.009 8 kPa),间隔2~4周复查,如复查SEHS未减少,则建议调压联合钻孔引流治疗。结果16例患儿中,>3岁3例,≤3岁13例。11例为单纯调高压力治疗,5例需调高压力联合钻孔引流,且年龄均≤3岁。2例出现症状:1例为呕吐,另1例为头及肢体抖动;14例无症状。出现SEHS的时间距离分流手术时间:≤1个月者5例,均通过单纯调高压力治愈;>1~3个月者5例,2例需联合钻孔引流;>3~6个月者3例,1例需联合钻孔引流;>6个月者3例,2例需联合钻孔引流;5例需联合钻孔引流的病例SEHS出现时间距离分流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个月21 d、2个月7 d、4.5个月、7.5个月、25.0个月。出现SEHS的时间距离最近1次复查未出现SEHS的时间:≤1个月者7例,均通过单纯调高压力治愈;>1~3个月者5例,3例需钻孔联合调高压力治愈;>3个月4例,2例需钻孔引流联合调高压力治疗;需联合钻孔引流的病例SEHS出现的时间距离最近1次复查未出现SEHS时间分别为1个月14 d、2.0个月、3.0个月、7.0个月及8.0个月。16例患儿中因调压阀故障2例,其余病例均治愈。6例为单侧SEHS,SEHS量为11~75 mL,平均39.0 mL,均调高压力治愈;10例为双侧,双侧SEHS量共23~380 mL,平均158.2 mL。6例单侧SEHS中,5例为引流管置入侧。结论儿童脑积水可调压分流分流术后出现SEHS大多无症状,较少引起临床症状;SEHS大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尤以3个月内为多,发生在1个月以内的SEHS均通过单独调高分流阀压力治愈。因此,在分流术后早期只需适当缩短随访时间,尽早发现SEHS,即可通过调压治愈SEHS,降低钻孔引流术的概率。

  • 标签: 脑积水 可调压分流管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血肿 儿童
  • 简介:摘要:尿、汗、便作为人体水液排泄的途径,缺一不可。当某种排泄途径异常时,机体为维持排泄量的相对恒定,可能导致其他排泄途径的异常。因此,通过增强被抑的排泄方式,使水液正常排泄于外,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法即为分流治法。本文对分流治法进行论述,并加案例以佐证。

  • 标签: 尿 便 分流
  • 简介:摘要:本文以急诊分级分区分流患者的现状研究为题,重点研究我国急诊分级、分区以及分流患者的现状,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的解决方式,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急诊 分级 分区 分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难治性乳糜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应用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40例难治性乳糜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体重[(57.8±13.2)kg]较术前[(65.9±13.1)kg]明显下降,术后腹围[(82.0±9.8)cm]较术前(94.3±10.8 cm)明显下降,术后24 h尿量[2 250(1 650,3 300)ml]较术前[750(500,1 000)ml]明显上升;术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50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154)、总蛋白(P=0.350)、白蛋白(P=0.113)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完成随访,失访5例,死亡29例,带管生存时间16(7,37)个月,存活6例,带管生存时间28(6,124)个月。结论腹腔-静脉分流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手术,针对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的难治性乳糜腹水患者,可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乳糜性腹水 腹腔静脉转流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医院的常规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同时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脑积水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积水脑室 腹腔分流术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针对60名接受了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分流术 正常压力脑积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常规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室周水肿改善时间、认知障碍改善时间、步态障碍改善时间、排尿障碍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脐-门-体静脉分流(umbilical-portal-systemic venous shunt,UPSVS)的产前超声扫查思路、图像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4例UPSVS胎儿的产前超声特征、合并畸形情况、染色体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4例UPSVS胎儿中Ⅰ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绕过肝脏直接汇入体静脉;Ⅱ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入肝后经异常走向的静脉导管汇入远端下腔静脉,而非对准左心房;Ⅲa型10例,超声特征为肝内门静脉-体循环短路。14例胎儿中4例早孕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低风险,4例无创产前检测低风险,3例产前遗传学诊断未发现异常。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在宫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4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4例因其他异常引产终止妊娠,另外10例活产且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不明原因的胎儿生长受限、心力衰竭或在胎儿腹部横切面发现异常血管时,要特别关注胎儿脐-门-体静脉系统是否有异常。胎儿UPSVS具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产前超声可以确定分流类型、判断是否存在完整的肝内门静脉系统,评估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及合并畸形情况,对预后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畸形,多发性 脐静脉 门静脉 门脉系统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在诸如肝硬化等病因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进程中,不仅可以引起常见的侧支循环形成,如食管胃静脉曲张,还可导致脾肾分流、胃肾分流等自发性门体分流通道的开放。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性门体分流,这类患者在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选择上都与无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有着显著区别,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患者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高血压,门静脉 自发性门体分流 脾肾分流 胃肾分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心内或肺内右向左分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进行心内或肺内右向左分流诊断研究,将7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是心内分流(左心4个心动周期内发现微泡)15例,未分流(左心未发现微泡)45例。均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观察检出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在右心房、左心室横径、mRAP等指标及WHO心功能分级比例上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内分流 肺内分流 右向左分流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选定扬州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共计40例脑外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予以分组,等分为2组,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均n=20)。对照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与后期颅骨修补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引流管堵塞、脑积液及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计算值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

  • 标签: 脑外伤 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PSVS)的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12例行MSCT及超声检查确诊为IPSVS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8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超声随访,回顾性分析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83.33%(10/12),2例误诊为多发血管瘤。超声诊断准确率66.67%(8/12),2例误诊为肝囊肿,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扩张,1例误诊为肝内动-静脉畸形;IPSVS影像表现为门脉分支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间的低密度影/无回声,增强门脉期肝内低密度影强化程度与沟通血管相仿,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探及由门脉流至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5例患者口服普萘洛尔,随访超声显示3例囊状扩张缩小,分流血管逐渐闭合,2例病变缩小,静脉端分流口流速减小。2例未行临床干预仅定期随访,超声显示病变大小及肝静脉端分流口流速无明显变化。结论IPSVS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肝性脑病风险者病情多进展缓慢。MSCT对IPSVS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但后者对血流方向及流速的判断更精确,且检查费用低,可作为本病随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计算机体层摄影 超声 影像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66例,均患脑积水,均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分析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时,在围术期时为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复术,对于脑外伤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共计收入90例,脑外伤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于脑外伤病情干预效果显著优化,患者生理状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联合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有效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提升,降低患者植物生存概率(P<0.05);通过评价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联合干预方案,对于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0.05)。讨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外伤病情,干预效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疗术式选择中,将早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联合使用,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提升且有效优化病理表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复术,对于脑外伤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共计收入90例,脑外伤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于脑外伤病情干预效果显著优化,患者生理状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联合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有效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提升,降低患者植物生存概率(P<0.05);通过评价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联合干预方案,对于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0.05)。讨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外伤病情,干预效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疗术式选择中,将早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联合使用,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提升且有效优化病理表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延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为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为35.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室分流术 颅骨缺损并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于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的作用。方法:样本收录自我院接收的脑外伤患者,共计64例,收录时间均于2017.1——2022.1之间,随即行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后及脑损伤3-6个月内行颅脑修补术;观察组于脑损伤2个月内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脑修补手术。统计所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疗效统计值。结果:开展治疗措施前组间昏迷、瞳孔评分参数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呈提升状态,且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于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