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发病人群、发病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42,20~59岁人群多发,春、夏季常见,以面部发病为主,病因多为接触金属、化妆品及面部不当护理,发病时症状以瘙痒最多见,皮损以急性期皮损多见,多为急性发病,经治疗预后大多良好。结论接触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多因化妆品、面部护理不当及接触金属、染发剂致病。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病因 发病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系统接触性皮炎接触过致敏物的个体再次通过系统吸收方式接触同一变应原或具有交叉反应变应原后发生的变应炎症皮肤病,皮疹表现多样且易被忽略。本文从临床表现、致敏物质、发病机制、诊治等多方面总结系统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相关进展,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皮炎,接触性 超敏反应 狒狒综合征
  • 简介:摘要1例26岁女性因面部雀斑行激光脱色治疗,术后予复方熊果苷乳膏(1 g、每晚1次)面部外敷。首次敷用该药约12 h后面部出现红肿和小水疱疹伴脱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考虑与复方熊果苷乳膏有关。停用复方熊果苷乳膏,予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每晚1次,3%硼酸洗液局部湿敷。3 d后患者面部红肿、脱屑明显好转,大部分水疱疹消失;1周后电话随访,水疱疹消失。

  • 标签: 熊果苷 皮炎,接触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枝汤方加减对接触性皮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桂枝汤方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发红、口干)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桂枝汤方加减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接触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1年12月中选择6例患者进行观察,首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分级并接受精细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总体效果。结果:以上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中,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2:0,总满意度为6例(100.00%)。结论:对肿瘤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的患者首先应当按照标准进行准确的分级进而为其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在极大程度上加快患者接触性皮炎愈合速度,缓解其痛苦感受,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精细化护理 肿瘤PICC置管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3M液体敷料应用于治疗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研究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5月—10月PICC置管后发生接触性皮炎4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试验组在常规导管维护基础上使用3M液体敷料。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后皮肤变化情况,比较使用3M液体敷料预防接触性皮炎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3M液体敷料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按研究标注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内收治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共180例,按照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完成分组,分别为荨麻疹组(71例)、皮炎湿疹组(109例);对两组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对比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同时讨论过敏原的分布特性情况。结果:过敏源体外检测方法中,皮炎湿疹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荨麻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体外检测 阳性 过敏原种类分析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2型炎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3等在特应性皮炎(AD)中起关键作用。Th2细胞及2型细胞因子是2型炎症反应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通过3条路径参与AD发病:加重皮肤屏障缺陷;激活和强化瘙痒反应;调节T细胞(Treg)病理性重编程为Th2样Treg细胞,从而放大2型炎症反应。本综述探讨2型炎症与AD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为A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炎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 简介:摘要中草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效果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在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如减少和防止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抑制信号通路传导等。中药除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抗过变态反应作用外,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助于某些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根除。从中草药中研制出效果优、不良反应少的抗变态反应性疾病新制剂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种趋势,具有广阔的医疗前景。

  • 标签: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抗变态反应药(中药) 方剂 单体 变态反应性疾病 免疫药理学 综述
  • 简介:摘要microRNA-155是一类内源非编码短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维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模型证明microRNA-155可调控Th2细胞的分化影响气道变应炎症的发生,也可介导白细胞介素-33诱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155在变应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异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阳性率。结果占比最高的两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荨麻疹126例(42.00%),皮炎103例(34.00%);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中总IgE阳性246例(82.00%),sIgE阳性195例(65.00%);吸入变应原中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变应原是尘螨(50.67%)、蟑螂(23.67%)、真菌组合(10.67%),食入变应原中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变应原是鸡蛋白(32.33%)、牛奶(15.67%)、虾(12.33%);患者变态反应强度主要集中在1~3级;≤14岁患者占比最高(54.00%),其中食入变应原sIgE阳性率(33.33%)高于吸入变应原(22.22%)。结论儿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人群;吸入变应原以尘螨、蟑螂、真菌组合为主,食入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为主。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采取阿伐斯汀和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接受阿伐斯汀药物治疗,一共44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接受左西替利嗪药物治疗,一共44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整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两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为其提供左西替利嗪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阿伐斯汀,治疗安全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阿伐斯汀 左西替利嗪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国内外指南更新了特应性皮炎(AD)类别,增加了老年AD分型。老年AD的病因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失调及生活方式有关。但多数老年AD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十分常见。充分认识老年A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根据老年AD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老年人 治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110例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研究时间2018年5月~2020年3月。通过数字分组模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药结束时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变态反应皮肤病应用枸地氯雷他定和西米替丁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帮助患者获得更良好的用药效果。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西咪替丁 枸地氯雷他定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技术在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反应评分(喷嚏评分及哮喘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实施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鼻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琦 许巍 殷菊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可全身多系统受累并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一线治疗,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是急救时重要的给药装置。2021年,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发布的严重过敏反应更新指南中,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应用做了推荐指导,现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包括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优势、处方适应证、药代动力学数据、剂量选择和长期管理等,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认识和未来规范化使用。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肾上腺素 自动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严重皮肤变态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艾曲泊帕治疗后发生皮肤严重变态反应的ITP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ITP患者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而给予艾曲泊帕治疗,9 d后出现胸、背部散在红色皮疹,3 d后皮疹蔓延全身,并出现皮肤松解脱落及水泡,经停用艾曲泊帕,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皮疹逐渐消退,停用艾曲泊帕后换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升血小板治疗,TPO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皮肤变态反应。结论艾曲泊帕所致严重皮肤变态反应临床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并换用其他替代产品,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症状。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艾曲泊帕 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性皮炎又称辐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也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诊断缺乏统一认识,现有治疗手段的合理性、有效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为更好地指导中国放射性皮炎的规范化诊疗,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反复研讨,制定中国放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