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黄帝内经》中有关中医记载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诊脉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

  • 标签: 寸口诊脉 中医 《黄帝内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的16例错畸形患者应用直矫正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讨论,文中还针对儿童在的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做了一些详细介绍。并对一些矫正的患者跟踪了两年以上,之后牙齿都长的很整齐,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直丝弓矫正技术 畸形 错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曲方弓技术(MEAW技术)治疗前牙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曲方弓技术对16例不同类型的开畸形病例进行矫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多曲方弓技术可以有效竖直后牙,得到以牙性变化为主的平面的变化,有效且快速矫治前牙开。具有疗效好、疗程短、适应症广等优点。

  • 标签: 多曲方丝弓 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胃管置入以及将斑马导作为胃管管芯的可行性。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管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下斑马导引导下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置入胃管。结果:2组病人置管时BP、HR、SpO2的变化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和人均置管时间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胃管是一种理想的无痛苦置胃管操作方法。斑马导管芯胃管在麻醉状态下置入简单、快捷。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胃管 斑马导丝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的5组胶原-PVA复合水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表征.选出性能最优的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的胶原-PVA复合水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的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水凝胶的红外图谱可见明显的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溶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的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水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护理治疗复发性阴道假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8mg/L浓度的臭氧雾对患者阴道进行雾化治疗,每天一次,5分钟/次,5天一疗程。结果1152例患者治愈729例,显效297例,有效12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臭氧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的杀菌特性,对复发性阴道假酵母菌病护理雾化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方法简单,副作用少,患者乐易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臭氧 阴道病 患者 护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逆行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Ⅱ一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一次性中心静脉包中中心静脉导逆行导引,B组予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导管逆行导引。观察逆行导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检测麻醉诱导前(TO)、诱导后置入导引导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退出导引导即刻(T3)的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P)及HR。结果插管成功率100%。A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时间为(220.5.4土25.6)S,快于B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时间(430.7土24.3)s,P〈0.05。两组间TO、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中T1、他的SP、DP和HR较A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与哟比较,A组的sP和HR在,12明显升高(P〈0.05),而DP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的SP、DP和HR均在T1、T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患者SPO:均在98%以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导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导管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优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随即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病例20例,其中共有残根残冠39颗,全部采用复合桩核修复技术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结束后通过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独有优势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牙的修复治疗均顺利完成,在修复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全部39颗患牙中成功修复者35颗,修复失败者4颗,修复的成功率可达89.7%,效果比较明显。结论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其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合桩核 修复 后牙 残根 残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0.022×0.028"直弓托槽上先后使用0.0l9×0.025"和0.02l×0.025"的方形弓对于前牙的唇舌向倾斜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中选出10例前牙唇舌向倾斜度欠满意的患者,对其使用0.0l9×0.025"和0.02l×0.025"两种方时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0.021×0.025"的方引起的前牙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0.0l9×0.025"不锈钢方更换为0.02l×0.025"方钛2个月后,其引起的代表前牙唇舌向倾斜度的测量指标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使用0.019×0.025"不锈钢方后,换用0.02l×0.025"的方钛并使其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可以引起前牙唇舌向倾斜度的明显变化。

  • 标签: 托槽 弓丝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治疗孢子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孢子菌病患者分为两组。口服伊曲康唑组及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组,在治疗8周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伊曲康唑与温热疗法联用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73.33%);伊曲康唑与温热疗法联用组真菌清除率为90%,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66.67%);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温热疗法治疗孢子菌病疗效优于单用伊曲康唑,安全性好。

  • 标签: 伊曲康唑 温热疗法 孢子丝菌病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复合伤合并肠破裂术后的护理水平。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腹部闭合伤合并肠破裂病人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8例,死亡1例,其中并发切口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放置有效的引流,强有力的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复合伤 肠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最佳使用剂量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1或2级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n=50)和单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麻组(L组n=30),比较其在胃镜检查时的耐受情况,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及患者术后感受。结果P组SBP、DBP、HR、SPO2变化均小于L组,患者清醒后自我感受显著优于L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 标签: 丙泊酚 舒芬太尼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60例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观察两组的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结果F组麻醉效果优于P组,苏醒时间较P组显著缩短(P.<0.05),异丙酸用量较P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解醉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较严重的损伤。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目的讨论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护理。方法配合医生急救进行护理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结论护士应和医生一起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对伤员主要存在的伤情、潜在的问题、主要脏器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价。护士还应参加讨论制定治疗措施,以正确领会和执行治疗方案。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复合伤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弓矫治器排齐阶段2种远移尖牙的方法即尖牙向后结扎法和弹性链状圈牵引法的优缺点。方法将5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同种国产直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矫治,排齐前后利用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磨牙颊尖之间、下颌磨牙的4个牙尖之间的宽度变小、尖牙牙冠远中倾斜角度、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和速度、下颌磨牙牙冠近中倾斜角度以及上、下切牙的舌向倾斜内收的变化,牵引法均大于结扎法;上、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变化,牵引法小于结扎法;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变化2种方法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方法应用于直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均取得了远移尖牙的效果,然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支抗的措施以避免各自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弹性牵引 尖牙向后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