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肿瘤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96例头颈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于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60例头颈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给予治疗组患者本院配治的漱口水,对照组患者单应用生理盐水漱口。治疗期间每日为患者行口腔检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情况及口腔粘膜炎的愈合情况。口腔黏膜反应分级按照WHO标准,口腔粘膜炎愈合情况分为愈合、有效和无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口腔粘膜反应为治疗组I级5例,II级23例,III级2例;对照组I级0例,II级15例,III级14例,IV级1例。两组患者使用漱口水后的疗效分别为治疗组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0例;对照组无一例有效。结论对放疗患者应用自制漱口液含漱,预防和治疗放疗相关口腔粘膜炎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口腔粘膜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头颈鳞癌主要通过手术和放疗进行治疗。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再次手术和外放疗的难度很大,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是不错的选择。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微创、能更好地保留重要器官的功能的优点而迅速发展成为头颈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距离放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作为术后或是外放疗后的补充治疗。合理地选择患者、精确地制定治疗计划是近距离放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粒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头颈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方法选取3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于头颈危险穴位的体表皮肤处固定维生素AD软胶囊后进行MR扫描,分别测量维生素AD软胶囊内侧皮肤表面至体内重要脏器的斜刺和直刺距离。结果通过研究,建议在适中体型男性直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府36mm,哑门36mm,扶突14mm,人迎13mm,承泣12mm,肩井42mm。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池36mm,大椎穴40mm。

  • 标签: 头颈部 穴位 深度 MRI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12年14例头颈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 标签: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横纹肌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头颈部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7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79例患者中颅外血管狭窄者例24,颅内血管狭窄者17例,颅内外均有狭窄者17例。结论头颈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的诊断以及病因明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治疗的指导和预后的分析也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头颈部 血管造影 CT 短暂脑梗塞 临床诊治 价值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将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全国第十三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六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主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欢迎同道踊跃投稿或报名参加。

  • 标签: 头颈部影像学 学术研讨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学习班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将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全国第十三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六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主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欢迎同道踊跃投稿或报名参加。

  • 标签: 头颈部影像学 学术研讨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学习班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在头颈肿瘤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0例接受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漱口液含漱即5%利多卡因、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1-2小时漱口一次,观察组25例应用常规漱口液含漱,并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即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u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放置冰箱冷藏室备用,每天3次每次10ml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的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黏膜反应情况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在头颈肿瘤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口腔黏膜炎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心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例患者并发乳糜漏,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甲状腺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声带麻痹 头颈部肿物 琥珀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戍像在头颈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为头颈动脉瘤的患者23例,所有病例均行n4排螺旋CTA检查,对其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并DSA检查结果作比较,以评价64排螺旋CTA在头颈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倒患者共11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2个.前交通动脉1个,后交通动脉2个,大脑前动脉1个,大脑中动脉1个,大脑后动脉1个。以手术或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64排CTA准确诊断11个动脉瘤,2个为假阳性,64排螺旋CTA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头颈动脉瘤的具体形态、位置、流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其诊断头颈动眯瘤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64排螺旋CTA在头颈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它作为一项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手段,可作为术前常规及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成像 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头颈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0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5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分析发现,其中浸润性导管癌为52例,占80.0%;4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占67.7%;发病高峰年龄在40~49岁,为23例,占35.4%;肿瘤直径2~5cm的患者为35例,占53.8%。病灶主要为单侧和单个包块且左侧多于右侧部位。经免疫组化分析,其中ER和PR以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36/65)、52.3%(34/65)、55.4%(36/6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65/65),p53阳性表达率为53.8%(35/6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人群的生命健康,同时患者预后主要与病理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关。因此,需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则能够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 恶性肿瘤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社区临终恶性肿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80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由家庭进行护理,护理组给予社区临终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评分为(48.69±3.35)、心理评分为(48.46±4.27)、物质评分为(45.33±2.67)、社会评分为(47.22±3.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社区临终恶性肿瘤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社区临终肿瘤护理中主要存在护理方法单一、护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应加强社区护理的软硬件建设,培养专业的肿瘤护理人员,同时加大宣传,推动社区临终恶性肿瘤护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标签: 恶性肿瘤 社区临终护理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处理好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成为许多医护人员临床专研努力的课题方向,慢性剧烈疼痛得不到缓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加速了肿瘤的发展。各种治疗措施与护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癌症患者减轻了疼痛,舒适感增强,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

  • 标签: 恶性肿瘤 疼痛 药物应用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血管斑块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014年150例因脑血管疾患及头颈症状出现作头颈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2例;颈总动脉斑块56例;颈动脉分叉处斑块8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5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103例,椎动脉起始部斑块23例,椎动脉上段斑块34例,颅内动脉瘤2例。由于部分患者出现多处血管斑块,以上数据只是依据斑块出现的部位来统计的。结论128层螺旋CTA能显示头颈血管斑块、对临床评估头颈血管狭窄情况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CTA检查通常需要与DSA检查相结合使用,用DSA检查来进一步评估诊断。

  • 标签: CT血管造影 128层螺旋CT 斑块 头颈部血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