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RS波心动过速(WCT)院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电生理检查、食管调搏等方面的诊断,并分析Brugada四步法、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对WCT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42例WCT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前的患者有3例,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的患者有6例,双旁道间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其中Brugada四步法的正确诊断30例(75.32%),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的正确诊诊断为40例(93.54%)。结论对WCT患者采用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高WCT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宽QRS波心动过速 院前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气囊止血带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7月,对我院关节外科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10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和B组,其中A组术中使用常规气囊止血带;B组术中使用型止血带。两组病例均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本文通过二者在术中放气前后3分钟患者血压、心率的浮动变化,皮肤损害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型气囊止血带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放气前后引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心率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红肿、小水泡出现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型止血带,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 标签: TKA 宽型止血带 全程使用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计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并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1)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的16个颈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8个,眼动脉瘤6个,脉络膜前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M2分叉梭形动脉瘤各1个;瘤颈1.8-8.0mm,平均(3.9±1.7)mm;共置入LVIS支架15枚(1枚支架治疗两个动脉瘤者1例);均采用"压缩"方式释放支架,其中4例(4枚)同时并存"灯笼"方式。(2)LVIS支架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0个(62.5%),覆盖的分支动脉术后即刻均通畅。(3)围手术期未发生技术相关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5/15)。(4)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为30.3%-38.5%,平均(35.0±2.8)%。(5)15例LVI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经全脑DSA随访3-5个月,平均(3.2±0.5)个月,其中14个动脉瘤达影像学治愈(RaymondⅠ级,87.5%),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动脉无闭塞,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总致残率为6.7%(1/15),无死亡病例。结论LVIS支架通过"压缩"及"灯笼"方式可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同时不影响覆盖的分支动脉。选择适宜病例行"灯笼"方式可能有利于瘤颈处分支动脉的短期保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LVIS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推拉释放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5年8月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组患者接受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以及传统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总术后自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颈动脉瘤临床效率相较于传统栓塞疗法显著升高,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提升,复发率显著降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Solitaire AB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辅助技术栓塞治疗颅内颈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6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116例动脉瘤中18例颈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颈>4mm,称为绝对颈;动脉瘤的颈体比≥1/2,称为相对性颈。)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其中16个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2个动脉瘤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技术,先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结果18例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保护下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完全17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1例术后弹簧圈脱落,未造成大的梗塞,后采用手术夹闭治愈。11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脑血管DS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平均随访6-12个月。结论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 球囊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经我科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乳腺导管扩张和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对照其病理及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40例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四类,分析病理结果,发现四类声像图反映了同一疾病依次发展的不同阶段。结论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常规超声结合景成像技术及该病临床资料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导管扩张 浆细胞性乳腺炎 常规超声 宽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40例颅内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手术夹闭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良好率、术后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85.00%、5.00%)与对照组患者(90.00%、5.00%)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5.00%)与对照组患者(1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手术夹闭治疗的术后复发率更低。

  • 标签: 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周宝博士临床3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对上迄《黄帝内经》下至晚清的109本中医药专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大数据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 标签: 主任医师 中医药 博士 门诊部 沈阳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