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对我院疑似尿路感染的37例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次进行诊断的37例患者,其中细菌培养显阳性的18例,阳性率为48.6%。真菌培养显阳性的4例,阳性率为10.8%。NIT、LEU、WBC、BA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尿常规白细胞(WBC)在尿路感染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尿沉渣BACT的检测结果也较可靠。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与临床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病人自身、医护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的原因、又有本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原因。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加强血常规检测前、中、后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结果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阴道分泌物的检测当中,常规检测方式与五联检试剂检测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一整年当中在我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测的220例对象为分析目标,所有对象都需要分别接受常规检测与五联检试剂检测,对比所有对象的具体检测情况。结果五联检试剂检测在白细胞及BV方面的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常规检测,但是乳酸杆菌及念珠菌的检出例数少于常规检测,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两种方法在滴虫的检出相差不大。结论在阴道分泌物的检测当中,常规检测与五联检试剂检测的具体效果各有优劣,需要医生根据被检对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常规 五联检试剂 对比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方法对门诊健康体检者130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采血,每1例体检者同时采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分A组130例采末梢血,B组130例采静脉血,在同一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下做血常规检测,对其结果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其结果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4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末梢血检测的血常规质量较难控制,部分检测指标不及静脉血检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明显,故建议血液分析仪应采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测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血标本的不同状态,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健康体检对象40例为研究对象,用xs500i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与手工计数法,分别检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EDTA-K2抗凝静脉血、EDTA-K2抗凝末梢血以及不抗凝的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用仪器分析法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充分振荡混匀放置10分钟内的EDTA-K2抗凝末梢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即刻测定状态下的不加抗凝剂末梢血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不同的样本状态都可用以检测血小板数量,但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的长短、采血部位的不同等都可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当仪器分析法测得的血小板数与临床不符时,最佳做法是采集静脉血标本用手工计数法复检。若采血困难则可以采集不抗凝的末梢血即刻检测,并积极与临床沟通,以达到消除计数误差提高精度的目的。

  • 标签: 血小板 静脉血 末梢血 抗凝 仪器分析法 手工计数法
  • 简介:摘要贫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导致贫血的原因也有很多,贫血的种类也有很多,而且不同类型的贫血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患者如果出现了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常见的贫血类型有溶血性、缺铁性、地中海、再生功能障碍等种类,其中缺铁性和地中海的发病率较高,血液常规检测最难鉴别,所以本文探讨了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分析如下。

  • 标签: 血常规 缺铁性贫血 检验报告 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根据血液采集部位分成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45例/组。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WBC、BC、RHb以及PL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较大(P<0.05),两组MXD的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即刻、1h、3h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组内分别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采血6h后的MXD和PLT同即刻、1h、3h的数据相比差别明显(P<0.05)。结论选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比末梢血更好,但需注意在采血后3h内对样本进行检验。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层医院开展妊娠期常规RH血型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620例孕妇的RH血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在620例孕妇样本中,筛查出5例RH阴性血型,RH阴性血型概率为0.81%,其中有3例存在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8%。所有RH阴性血孕妇中因急诊在本院完成分娩1例,其余均转入综合性医院分娩,所有人均未发生妊娠不良后果。结论基层医院更应该重视对孕妇进行常规RH血型检测,这项检测对孕妇,特别是有过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等经历的孕妇意义重大,根据检测结果必要时可考虑将孕妇转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分娩。

  • 标签: 基层医院 孕妇 RH血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差异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就诊的132例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相关血液进行检测,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查之间的结果。结果分别比较132例患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判断两者的WBC、RBC、PLT、HGB水平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后,PLT值下降,WBC、RBC、HGB三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并且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因此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需要多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查。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例受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室温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比较血常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25例受检人群血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数值在不同时间内没有变化(P>0.05)。而血小板值在12h的检测值与5min的检测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血以及末梢血均不影响受检人群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受检人群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采血位置以及送检血液的时间都会影响血常规指数。为了减少误差,要及时地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 标签: 血常规检测结果 因素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收集门诊的280份尿液样本,采用手工法与干化学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中,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化学检测对蛋白尿、隐血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4%、68.21%,远高于手工镜检法的58.12%、47.86%,干化学法检测对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48.12%,远低于手工镜检法的66.07%,以上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来说,干化学检测法对尿常规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但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以与手工法联合应用。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法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将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法应用到血常规检验中,对比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6 月至 2016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 12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不同采血方式下采集的患者血液样本常规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静脉采血组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高于末梢采血组 ,白细胞例数低于末梢采血组,以上数据计算结果 P 均小于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对象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比容数据相对比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末梢采血具有稳定性差,病人痛苦程度大、标本检测所得结果与实际状况相比具有一定差异等弊端,容易导致临床方面的误诊与漏诊,若患者情况不极其特殊应该尽量利用静脉采血方式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以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测项目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观察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观察组(尿路感染者),各60例,对比两组联合检测及单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WBC>25个/uL为75.00%、NIT阳性率为58.33%、LEU阳性率为81.67%、三项并联阳性率为75.00%、三项串联阳性率为46.67%,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常规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尿路感染 诊断 尿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采集位置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实验组患者采用末梢血采集的方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分析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采集0min、10min、30min后,其血小板和白细胞指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采集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强的特点,具有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贫血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两组,每组各20例,在此基础上另外选择20例健康作对照,医院安排全部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统计患者所有的检测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的体积(MCV)和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经过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的体积(MCV)和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利用血常规检测法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诊断 血常规检测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