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促使基层医生成为诊疗及管理这类患者的主力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为基层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该指南中的几个关键点作一补充说明,以帮助基层医生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该指南。

  • 标签: 指南 痛风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天冬酰胺蛋白(NRP)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NRP过表达型(Pro35S:NRP-GFP)、NRP突变型(nrp) 3种拟南芥种子,分别分为照射组(120 Gy γ射线照射)和对照组(不照射)。(1)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3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统计各组根长。(2)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移栽至基质土中继续培养至第30天,观察各组植株的生长和形态。(3)WT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WT植株中NRP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2(PARP2)2种基因在照射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4)Pro35S:NRP-GFP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幼苗进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的根长缩短,分别为(2.73±0.43)cm和(1.31±0.53) cm,与对照组[(4.56±0.41) cm和(2.89± 0.60)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2、6.49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的根长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差异[(3.01±0.34) cm vs. (2.96±0.34) cm,t=0.253,P=0.801]。(2)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植株的发育不良、生长受限,其中株高和莲座叶直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1~12.25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植株则维持正常形态。(3)辐射导致WT植株中NRP和PARP2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7、7.776,P=0.002、0.000)。(4)Pro35S:NRP-GFP幼苗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均出现NRP入核现象。结论NRP可能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植物辐射抗性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拟南芥属 辐射耐受性 富天冬酰胺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炎的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 囊括我院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 64 例,按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 32 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是接受综合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组间比对。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显著升高,且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P< 0.05。结论 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加以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护理 关节腔注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血小板血浆(PRP)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修复重建外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0~22.5 cm(平均10.8 cm)。男14例,女7例;年龄29~60岁,平均42.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加密封信法,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试验组11例,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PRP进行骨缺损重建;对照组10例,采用Masquelet技术进行骨缺损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第二阶段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以及第二阶段术后两组患者的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Johner-Wruh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第二阶段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负重时间、Johner-Wruh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4.5±1.2)、(4.1±0.9)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5.7±1.5)、(5.4±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未发现明显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吸收、骨不连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患者,予换药后好转。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PRP可有效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提高骨愈合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前瞻性研究 Masquelet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血浆(PRP)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21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注射PRP将21例患者分为PRP组(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注射治疗,15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ctorian运动学会评分(VISA)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9~12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PRP组术后3、6、9个月跖屈角度(33.5°±1.8°、38.1°±1.2°、41.6°±1.6°)和背伸角度(10.3°、16.5°、21.5°)大于对照组[(26.9°±2.0°、31.5°±1.6°、35.6°±1.4°)和(5.3°、12.7°、18.2°)],PRP组术后3、6、9个月VISA评分[(41.2±6.5)、(78.7±10.4)、(91.0±4.1)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75.5±5.4)、(88.6±5.2)、(95.2±3.5)分]高于对照组[(29.8±2.5)、(68.0±3.5)、(84.5±2.1)分和(66.8±4.8)、(82.8±3.6)、(90.7±1.1)分],PRP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1.7±0.9)、(1.3±0.4)分]低于对照组[(3.0±0.8)、(2.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可以加速患者足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可以认为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跟腱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和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提高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的成活率或保留率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国内外均有将来源自体的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进行移植的报道。因两者混合比例不同、移植部位及技术差异、血小板血浆浓度及激活程度等多因素导致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后得到的效果不一,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血浆对自体脂肪移植是有利的。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移植 脂肪干细胞 血管基质片段 面部年轻化 美容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硒茶叶中有机硒的高效提取方法及其赋存形态。方法采用持续透析法和差减法进行有机硒提取方法优选,同时根据Osborne溶解性蛋白质的分类及性质,顺序浸提溶、盐溶、醇溶及碱溶蛋白4种蛋白质。利用体外模拟技术模拟硒茶叶中硒在胃肠液的消化过程,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联用法进一步分析人体摄入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有机硒在茶叶中的赋存形态。结果硒茶叶总硒含量为(303.12 ± 1.19)μg/kg,持续透析法、差减法测得有机硒含量分别为(154.76 ± 9.47)、(265.02 ± 6.55)μg/k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6,P < 0.05)。4种蛋白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碱溶蛋白(29.79 g/100 g)、溶蛋白(2.52 g/100 g)、盐溶蛋白(2.15 g/100 g)、醇溶蛋白(1.04 g/100 g)。经胃肠液消化模拟,茶叶样品的硒含量为(203.01 ± 3.16)μg/kg,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66.97%;醇溶蛋白中硒代蛋氨酸(SeMet)含量为(13.87 ± 3.21)μg/kg,硒代半胱氨酸(SeCys)含量为(0.82 ± 0.38)μg/kg;碱溶蛋白中SeMet含量为(2.59 ± 2.16)μg/kg。结论硒茶叶的有机硒提取方法中,差减法优于持续透析法。硒茶叶中SeMet在醇溶、碱溶蛋白中均可检出,SeCys在醇溶蛋白中可检出。

  • 标签: 茶叶 有机硒化合物 生物可利用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水分子团结构与功能的探索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水分子团的结构、改变方法、特性及研究展开综述,并对小分子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标签: 小分子团水 结构 特性 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蓼为蓼科蓼属植物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干燥全草,主要含黄酮类和倍半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蓼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认为其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菌、抗肿瘤、降血糖、抑制胆碱酯酶等药理作用。

  • 标签: 辣蓼 药理作用 蓼科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转化成血供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患者2 037例,筛选出51例有慢性肝病背景的HGDN,行至少2次随访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并且在首次MRI前后1个月内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终点为HGDN转化成血供HCC,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根据有无血供转化分为转化组(A组)和未转化组(B组)。线性回归分析HGDN向血供HCC转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36个结节,B组79个结节,血供转化率31.3%(36/115)。单变量分析结节长径>10.2mm(P = 0.034)、年增长率> 2%(P < 0.001)、含脂质成分(P = 0.007),与其发生血供转化具有相关性,多变量分析结节年增长率是发生血供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0 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诊断HGDN年增长率可以作为向血供转化的潜在预测因子。

  • 标签: 癌,肝细胞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高度异型增生 富血供转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血小板血浆对急性新鲜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肌腱病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等方面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自体血小板血浆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自体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成分在经过一系列刺激后可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并且相互作用,而促进急、慢性创面快速愈合;在肌腱病治疗中对急性损伤修复近期效果显著,但对慢性肌腱、韧带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疗效缺乏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支持,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软组织损伤 肌腱病 创面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脂肪移植 肉芽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PRP配合治疗分为两组(n=80):PRP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52.3±7.6)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57例,Ⅳ型17例;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联合PRP治疗。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50.6±7.3)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51例,Ⅳ型20例;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60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随访。PRP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4.3±1.0)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7.3±1.3)个月],术后骨不连发生率[0%(0/80)]、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3.8%(3/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6/80)、15.0%(1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8.7±5.3)、(94.2±4.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4±4.6)、(84.2±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中空螺钉内固定相比,PRP联合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富血小板血浆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