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评价血小板纤维蛋白临床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以无抗凝剂的无菌真空试管采集患者自体静脉血10 ml或20 ml,放入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对角离心12 min;取出试管中间凝胶状初级产物,挤压成膜。平摊于伤口上,用透明膜进行固定,1周后揭除透明膜清创换药,记录伤口性状、面积或体积,10 d为1个治疗周期。选择以此方法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12例,比较治疗前后伤口床征评分、伤口面积、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变化。统计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12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床征评分治疗前为(3.25±1.91)分,治疗后为(14.17±1.90)分(Z=3.086,P<0.01),创面平均面积治疗前为(16.84±13.27) cm2,治疗后创面平均面积缩小至(3.01±3.84) cm2(Z=-3.059,P<0.01),平均缩小(81.84±19)%,治疗前已治疗时间为(67.25±30.54) d;治疗后患者伤口痊愈或接近痊愈的时间为(23.33±11.51) d(Z=-2.981,P<0.01),治疗前平均花费为(4 525.83±3 224.72)元,显著高于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1 110.83±367.61)元,Z=-3.05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于促进慢性伤口愈合有显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慢性伤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临床收诊有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本湿性治疗法,实验组增加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法,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的伤口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可加速伤口愈合,避免复发,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修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伤口患者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效果。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接收慢性伤口患者88例,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常规组(n=44,应用泡沫敷料)、研究组(n=44,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比两组治疗效率、伤口愈合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换药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评分、换药次数比常规组少(P<0.05)。研究组IL-6、IL-8、PCT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 标签: 慢性伤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血小板浓缩物属于自体制剂,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具有较好的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在口腔颌面部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受到较多的重视。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物,其生物特性更加稳定持久,不添加凝血酶等异体材料,除了使制备更加简便,还很好地避免了过敏反应、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安全性问题,被广大学者认可。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整形美容 面部年轻化 脂肪移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组织再生需要生长因子、成骨相关细胞、支架材料和良好的血供。其中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富含血小板及各种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促进软、硬组织再生的能力。临床口腔种植患者中有很多牙槽骨缺损或不足的情况,PRF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增高牙槽骨,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口腔种植 骨组织再生 牙槽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脂肪移植 肉芽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兔耳皮肤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制备兔耳创面,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敷PRF)和对照组(普通换药),术后通过大体观察,计算创面面积和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创面的缩小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更快愈合。结论自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明显地促进兔耳皮肤创面的愈合。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颌窦瘘修复中运用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上颌窦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修复)和对照组(组织瓣法修复)各2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0%)较低(P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 上颌窦瘘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种植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口腔种植引导再生技术并覆盖血小板纤维蛋白,观察治疗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5%高于对照组77.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纤维蛋白基础上实施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其治愈率高,且可提升治疗满意度,进而可优化围术期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力推广。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口腔外科 手术 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纤维蛋白(richplateletfibrin,PRF)作为唯一的植骨材料在磨牙区即刻种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磨牙拔牙后即刻种植,PRF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结果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充足,骨结合良好。结论PRF修复磨牙区即刻种植骨缺损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骨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 2017年 4月 -2018年 5月来我院牙科诊治的病患,共有 24例,所有病患均因不同原因需要需实施排除前磨牙或者磨牙同期展开位点保存,共包含 22例磨牙与 2例前磨牙,将其分为两组, 24个软组织缺损区域,将 Bio-Oss植入拔牙窝内,于表面覆盖海奥胶原膜或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二者使用的具体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牙龈软组织缺损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 1周与 2周的创面愈合率,胶原膜组的平均愈合时间长于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胶原膜组的 1周与 2周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均低于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在同等时间节点中,与海奥胶原膜相对比,血小板纤维蛋白能够更好的促进牙龈软组织的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海奥胶原膜 口腔外科
  • 简介: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制品,最早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1]于2001年报道。PRF制备简单,不需添加任何人工制剂,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及伦理道德的争议。此外,其具有良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骨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全血静置时间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成膜的影响。方法 同时采集静脉全血,分组静置不同时间(3分钟、15分钟、20分钟)后,离心制备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及宽度。 结果 静置不同时间后无细胞血浆(PPP)高度、纤维蛋白凝块(PRF)高度、红细胞基层高度及制备后PRF膜长、宽有所不同(P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 静置时间 离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采用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拔牙位点保存中观察组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照组则应用海奥胶原膜,比较2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牙槽骨丢失情况。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1.69±3.16)d,对照组为(17.52±3.18)d,P<0.05;施治前牙槽骨宽度及高度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采用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更好的改善牙槽骨宽度与高度。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槽骨
  • 简介:摘要: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塑纤维桩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已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可塑纤维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可以适应牙冠的形态变化,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牙冠的固位力。而血小板纤维蛋白则富含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软硬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加速愈合过程。因此,将可塑纤维桩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可塑纤维桩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口腔种植修复
  • 简介: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Bio-Oss骨复合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牙周骨缺损中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Bio-Oss骨(Bio-Oss组)、PRF(PRF组)和Bio-Oss/PRF复合物(Bio-Oss/PRF组),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及BMP-2、OPG、RANKL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表达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Bio-Oss/PRF组术后8周时见部分成熟骨,12周见骨板形成,骨成熟度较高。析因分析显示Bio-Oss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1.30,P<0.001);OPG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03,P<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46)。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F = 0.68,P = 0.544);OPG和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G = 1070.93,POPG<0.001;FRANKL = 2306.15,PRANKL<0.001)。Bio-Oss/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OPG和RANKL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13.29,PBMP-2<0.001;FOPG = 237.91,POPG<0.001;FRANKL = 132.48,PRANKL<0.001)。空白对照组在4、8和12周时BMP-2和OPG表达量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88.33,PBMP-2<0.001;FOPG = 30.06,POPG<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2,P<0.001)。结论Bio-Oss骨复合PRF应用可促进成骨以修复牙周骨缺损。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形成蛋白2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撕脱性损伤患牙牙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撕脱性损伤并行牙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再植术,观察组再植前添加自体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比两组再植牙有效率、不同复诊节点牙周深度、BOP探针阳性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植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同复诊机电牙周深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观察组探诊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另外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撕脱性损伤牙患者行牙再植术期间,能够有效促进患牙牙周的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齿撕脱性损伤 牙再植 牙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时运用血小板血浆(PRP)或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同传统的血凝块(BC)作为支架哪种材料效果更佳。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8月。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的临床治愈率、根长、根管壁厚度和根尖封闭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当牙髓血运重建时分别运用PRP或PRF同BC在临床治愈率和根尖封闭率上均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临床治愈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0.99(0.87,1.12),95%的置信区间(CI)为0.95(0.86,1.04),根尖封闭率的RR为1.09(0.91,1.30)和95%CI为1.02(0.83,1.25)。对牙根长度或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分析时发现PRP或PRF同BC之间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牙根长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6(0.86,1.32)和1.10(0.90,1.35),根管壁厚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4(0.86,1.26)和1.09(0.76,1.57)。对牙根长度增加量分析时发现PRP优于BC,其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为1.47(0.57,2.36)mm。结论在行牙髓血运重建时,不管是运用PRP或PRF还是传统BC作为支架,其在临床治愈率、牙根长度或者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和根尖封闭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适当地使用PRP或PRF支架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根长度增加量。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凝块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