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工序(解冻、融化、分离等)对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采用血凝仪对制备好的冷沉淀(样本量为20)进行FVII和Fg含量检测,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份抽查样本中容量为(27.15±2.05)、FVIII(141.38±35.08)、Fg(210.54±20.10),检测参数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该种方式制备的血液成分产品符合相关成分血质量要求,也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血液成分,可以为临床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患者提供成分血,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成分血 凝血因子VIII 制备 冷沉淀制备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3.1期间我站跟踪统计的94例血液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冷沉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沉淀制备技术对改善血液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冷沉淀制备技术 血液障碍 血液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制备时间以及速冻方法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血浆制备和储存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站参与无偿献血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160例,将其分成不同的两组进行处理。每组各80例,一组采用传统冷冻方法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速冻法作为观察组,将两组血浆样本各分为四份,制备时间分别为2h、4h、6h、8h,每份样本均有20例,比较两组冷沉淀在不同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凝集素活性来评估结果。结果: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增加,但凝集素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观察组中,制备时间的延长对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集素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冷沉淀质量在各个制备时间点上均有所提升。结论:在传统冷冻方法下,较长的制备时间可以提高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但会降低凝集素活性。而采用速冻法可以在不同制备时间下保持较高的冷沉淀质量。因此,在优化血浆制备和储存工艺时,应综合考虑制备时间及速冻方法的选择,以确保冷沉淀质量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标签: 血浆制备时间 速冻方法 冷沉淀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对献血者的血检结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献血者,对其均采取血液检验,将去冷沉淀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实验组,普通冰冻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对比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Ⅷ因子、Ⅴ因子、纤维蛋白原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去冷沉淀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将二者看作是等同标本进行检验和诊断,值得重视。

  • 标签: 去冷沉淀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检验结果差异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大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B组(采用冷沉淀输注),C组(采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方式)。结果 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在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也优于AB两组。结论 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最为显著。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3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输注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对照组(输注红细胞、血浆)。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产后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的时间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站参与无偿献血120人份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为观察对象,制备FFP,血浆容量为200ml,将其均分为两袋,其中一袋血浆平铺后放在平板速冻机上冷冻20min作为A组,另一袋血浆平铺后-86 C下保存2h,使用凝固法检测FⅧ和Fg。结果:两组冷沉淀中Fib、FV、FIX、FⅧ活性比较显示,A组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B组。在Fibrinogen(Fib)水平方面,A组的平均值为2.3 g/L,而B组为1.8 g/L。在Factor V(FV)、Factor IX(FIX)和Factor VIII(FⅧ)活性方面,A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5 IU/mL、1.2 IU/mL和1.7 IU/mL,而B组分别为1.0 IU/mL、0.8 IU/mL和1.4 IU/mL。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的时间和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较短的冷冻时间和采用平板速冻机能够更好地保留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这些结果对于提高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来优化制备方法并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凝血因子 制备时间 制备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药品污染控制属于重要工作之一,现开展关于药品污染控制策略的指导方针及管理措施,指导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措施,以防止微生物、热原(细菌内毒素)、微粒(如玻璃和其他可见和不可见颗粒物等)造成的产品污染。

  • 标签: 无菌药品 污染控制 微生物 热原 微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网式”控制管理对感染防控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控制管理方法,观察组则应用“网式”控制管理方法,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防治措施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垃圾处理、日常用品处理、医疗器械处理、健康宣教各项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住院患者,采取“网式”控制管理对于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价值突出。

  • 标签: “网式”控制管理 多重耐药菌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部分,其主要职能为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因此性质特殊。但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事件,例如医院感染,不但会影响医疗质量,同时也会导致医疗纠纷,目前常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实际应用时伴随诸多风险隐患,为了避免不良事件,需要采用完善、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常常由慢性肝炎、酒精滥用等因素引起。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一旦发展到晚期,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重视肝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控制肝硬化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几种常见的肝检查方法,以及通过定期进行肝检查来控制肝硬化的重要性。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 酒精滥用 肝检查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