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均器(FF)和无均器(FFF)模式下非共面VMAT单发脑肿瘤剂量学参数,探索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合适评估方法。方法对10例单发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均采用非共面VMAT技术,处方剂量25 Gy。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50、GI25)、梯度、正常脑组织V10和V12、照射时间差异。结果FFF-VMAT和FF-VMAT的GI50分别为2.91±0.34和3.07±0.35,GI25分别为6.91±0.28和7.35±0.27,梯度分别为(0.57±0.07) cm和(0.61±0.08) cm (P<0.05),CI相近(P>0.05);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别为(160.64±43.64) cGy和(174.27±53.98) cGy,V10分别为(45.35±30.32)%和(48.37±30.88)%,V12分别为(36.69±25.15)%和(39.48±25.37)%(P<0.05)。结论FFF模式非共面VMAT脑瘤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剂量分布,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增加GI指数及梯度参数可以对SRS治疗计划进行更全面评估。

  • 标签: 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无均整器射束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推拿脊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理疗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理疗基础上结合推拿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 、 患者 颈部功能不良指数 NDI 指数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CASCS 及 NDI 指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CASCS 评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 NDI 指数 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推拿脊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推拿整脊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和腰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以及腰部无力,并在随访一年后计算频率。结果:观察组优良治疗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频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的运动功能,减轻腰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  腰椎整脊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脊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共有8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40例(中医脊)。注意观察两组治疗方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周、3个月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同参照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中医整脊 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多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单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交替分入对照组(单纯自控静脉镇痛)和试验组(多镇痛)。对照组仅于手术后予静脉镇痛泵止痛,疼痛明显时自控追加剂量,如疼痛仍无缓解,则追加吗啡皮下注射。试验组做手术切口和缝合切口时采取肋间神经保护的策略,胸腔内手术操作结束后行胸腔镜下肋间神经阻滞,胸腔内喷洒利多卡因,术后予静脉镇痛泵止痛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按压镇痛泵和注射吗啡次数、住院时间及毒麻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分别纳入41例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肺段、手术时间等基础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18、24 h的PH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0~24 h、24~48 h按压镇痛泵次数和术后0~24 h注射吗啡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36、48 h的PHPS评分、术后24~48 h注射吗啡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毒麻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行多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静脉镇痛泵镇痛,且实施简单,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多模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保护 肺段切除
  • 简介:摘要随着核与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备受关注。剂量估算是辐射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估算出人体所受的剂量对评价辐射造成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蒙特卡罗(MC)模拟与人体参考模型结合可对核事故、医疗照射和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是一种快速且对硬件要求较少的剂量估算方法,目前正面临模型开发和计算耗时的瓶颈,笔者对此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蒙特卡罗法 人体模型 辐射剂量 估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胎儿性染色体非倍性(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SCAs)结果的影响。方法以36例NIPT提示为SCAs高风险、但经羊水诊断证实为假阳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母体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或母体白细胞全基因组高通量低深度测序。结果共发现8例孕妇存在性染色体异常,异常率达22.22%,其中3例为非整倍体异常,4例为性染色体嵌合体,1例为染色体结构异常。NIPT重分析测序结果与母体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当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2时,6/8的孕妇存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胎儿核型为正常;而当其比值<2时,36例孕妇中仅2例存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10例胎儿被证实为SCAs。结论母体性染色体异常会显著干扰NIPT的检测结果,这可能是NIPT检出胎儿SCAs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当NIPT提示胎儿SCAs时,有必要检查母体的性染色体。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可能有助于判断异常信号的来源。

  • 标签: 性染色体 胎儿游离DNA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检测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不同权重迭代低剂量CT 扫描体中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应用 CT 在不同迭代(0%、 20%、40%、60%、100% )条件下扫描含有大小 3mm、5mm 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胸部体。由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在肺 窗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并比较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结果 主观评价 80%及 100%的迭代主观评分较 0、 20%、 40%、 60% 低。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以 0%为参照,分别降低 33.3%、 59.3%、 78.1%、 90.4%、 97%。不同 迭代权重的图像平均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没有明显影响;实 验条件下可以在低剂量条件下发现微小磨玻璃密度结节。

  • 标签: 迭代重建 磨玻璃密度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乂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面合像拍摄训练中使用仿头对实习医师拍摄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的60名实习生随机平均分为仿头训练组、互训组和临床见习组进行拍摄训练。在训练结束后通过拍摄考核、被拍摄志愿者评分,考查三组实习生学习成效;且对仿头模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7.0对组间数据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LSD分析。结果仿头模组实习生拍摄用时、照片评分与互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均优于临床见习组(P<0.05)。被拍摄志愿者对仿头模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与对互训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对临床见习组的评分(P<0.05)。问卷结果显示,对仿头教学手段可起到的各项作用,大多数仿头模组实习生均表示认同。结论使用仿头模进行口腔拍摄训练,有助于增强实习生拍摄能力,提高拍摄训练效果和效率。

  • 标签: 仿头模 面合像 拍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主成分中对图像质量贡献较大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确定的重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不同管电压下特征参数的差异,再进一步通过事后检验对不同管电压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组间差异。结果辐射剂量在研究的范围内随管电压、管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肺结节的SNR和CNR总体变化趋势虽然与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低剂量下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阈值存在,无法准确评价低辐射下图像质量。影像组学提取的所有特征参数中均质性、体素值总和及Haralick相关性是3个主要成分,其方差累计的贡献率为89.2%,且特征值均>1。特征参数均质性曲线显示出其变化趋势与管电压及管电流变化成相关性,且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均质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管电压140及120 kVp时,两组间的均质性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而在其他管电压间均质性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管电压在100 kVp、管电流≥60 mA时或管电压在80 kVp、管电流≥90 mA时,均质性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结论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定量化地评价和控制低辐射剂量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

  • 标签: 辐射剂量 肺结节 体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诺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65、2.886、2.095,95%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P<0.01、P=0.001、P=0.089)。根据诺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 标签: 肝硬化 预后 列线图 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多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46例术前行 CTA或 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均显著提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多影像指导下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促进其良好恢复。    【关键词】 多影像; 急性脑干梗死; 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参考人体受裂变中子瞬间照射下主要器官组织中24Na产额,为人员中子受照剂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252Cf裂变中子源照射中国参考人体,测量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当量液中24Na的区间计数,通过多重数学方法分析计算24Na活度和中子注量,经归一化后获得结果。结果获得在252Cf裂变中子瞬间照射条件下,心脏、肝脏、两肺、脑组织及人体上、中、下段组织中的24Na比活度,其结果在(0.739~3.191)×10-7(Bq·cm2)·gNa-1范围。结论通过与文献报道中的受中子照射时人体血液中24Na比活度比较,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 标签: 中子 瞬间照射 24Na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PICC带管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对并发症以及导管维护依从性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3月至 2019年 03月收治 90例 PICC带管患者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 45例。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多延续护理用于观察组。将 2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以及干预前后导管维护依从性加以比对。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对于肿瘤科 PICC带管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

  • 标签: PICC带管 肿瘤 多模延续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颅脑CT排除出血性病变并行取栓治疗。将患者评估区域分为2个部分: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区和大脑后动脉(PCA)-MCA区,计算2个区域的rLMC总分(0~10分),0~3分为rLMC较差,4~7分为rLMC中等,8~10分为rLMC较好。患者入院后在时间窗内完成取栓治疗并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取栓治疗后血流再通情况,TICI分级≥Ⅱ级为血管再通成功。评估rLM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rLMC较差组患者17例,rLMC中等组患者25例,rLMC较好组患者38例。血管再通成功68例(85.00%),rLMC较好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rLMC较差组(97.36% vs. 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LMC与血管再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rs=0.625,P=0.000)。其预判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4.45%,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性为90.0%。结论rLM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密切相关,较好的侧支循环状态下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

  • 标签: 多模CT 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 脑卒中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疮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中应用远程护理会诊模式对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以本院于2019年3月到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压疮患者为研究样本,院外护理措施差异进行分组,常规院外护理干预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行远程护理会诊模式的院外延续性护理的51例患者为干预组,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护理结果满意度方面为96.08%,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6.47%,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数据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确,且干预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讨论:压疮患者在出院以后,实施以远程护理会诊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压疮病情明显好转,应用价值显著,折值推广。

  • 标签: 压疮患者 院外延续性护理 远程护理会诊模式 总有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离体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最适能级及对比剂浓度。方法选取不同材质18枚支架,植入人造模拟冠状动脉血管内,配置常规浓度、低浓度(常规剂量的1/2)对比剂分别填充。行光谱CT扫描,常规浓度及低浓度进行50~100 keV(间隔10 keV)、120 keV单能级重建,分别记为A50~100、120 keV组和B50~100、120 keV组;另一组常规浓度数据进行常规iDose4重建,记为conv组。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支架结构评分(Likert 5分法)及支架内管腔评分(Likert 4分法);客观评价包括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及支架内径差(ALN)。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差异。结果A80、90 keV组[(3.56±0.64)、(4.11±0.58)分]和B90 keV组[(3.61±0.50)分]支架结构评分显著优于其他组(P均<0.01),其中A90 keV组评分最高。支架内腔评分显示A70 keV组[(3.61±0.50)分]与B70 keV组[(3.47±0.63)分]均显著优于其他组(P均<0.01),A70 keV组评分最高。以能级为主效应分析,A组、B组及conv组间噪声、CNR及AL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74、23.95、24.63,P均<0.01)。A70、80、90 keV组[(11.43±0.48)、(11.81±0.34)、(12.01±0.33)HU]和B70、80、90 keV组[(11.50±0.31)、(11.58±0.18)、(12.13±0.30)HU]图像背景噪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1),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A70 keV组的噪声最小。A50、60、70 keV组(26.85±5.19、26.03±4.29、24.46±5.40)及B50、60、70 keV组(25.88±5.67、24.18±5.46、24.91±7.67)支架管腔内CNR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A50 keV组支架管腔内CNR值最高。A90、100、120 keV组[(32.22±6.16)%、(30.79±5.55)%、(27.05±4.47)%]ALN值高于conv组[(41.76±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90、100、120 keV组与B90、100、120 keV组[(34.34±5.73)%、(33.95±5.46)%、(33.92±5.45)%]ALN值均较其他亚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A120 keV组ALN值最低。结论关于支架体成像,DLCT单能量较混合能量成像质量更佳。行DLCT扫描时,90 keV(支架结构显示)与70 keV(支架管腔显示)结合重建可在浓度减半时不降低成像质量。

  • 标签: 支架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