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法设计母婴识别卡并将其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中。结果母婴识别卡的应用能有效地防范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或家属交接新生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保证了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结论有效地防范产科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增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安全意识、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

  • 标签: 产科 母婴识别卡 护理安全 护理创新
  • 简介:目的探讨腹泻婴幼儿粪便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门诊58例腹泻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58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正常者18例,肠炎20例,消化不良15例,痢疾5例。结论对婴幼儿粪便识别有助于诊断、指导治疗、合理用药。

  • 标签: 腹泻 识别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口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在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4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手术前发放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并详细宣教,全麻恢复期行心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主动合作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不合作,躁动,血压高、心率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更有利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 标签: 图片 文字 健康宣教卡 麻醉恢复期 应用
  • 简介:摘要手术病人的风险是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和家属无法回避的问题。正确识别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从而降低手术病人的风险,应该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风险因素,总结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术前访视,适度告知;“二对十查”、“三方核对制度”,防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先清后点”,防异物遗留;“体位体验”,防压伤;设专科小组,加强器械管理,防意外等。认为正视风险的存在,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才能使手术成功,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前、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影像检查的研究,掌握诊断手段及临床表现,以提高羊水栓塞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10例羊水栓塞诊断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均使用了地塞米松,3例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结论早识别、早诊断,及时恰当处理是挽救羊水栓塞病人生命的关键。

  • 标签: 羊水栓塞 早识别 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图片+文字宣教手册在肺结核患者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在门诊治疗的360例肺结核患者发放图片+文字宣教手册。结果能坚持治疗痊愈的312例。结论图片+文字宣教手册帮能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

  • 标签: 图片 文字 宣教手册 肺结核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3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并加强护理。结果20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病例的重症征象,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  对我院223例急诊内科昏迷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这160例昏迷病人的诊断措施与治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在分析的223例昏迷患者中成功的有196例。死亡的有27例,成功率为85.45%,病死率为14.55%。结论  昏迷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合病史,及时辅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 标签: 急诊  昏迷  内科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抢救重危病人及进行各种手术治疗的场所,也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高发场所,所以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识别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因素 原因 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对566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韵母识别能力的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对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韵母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韵母识别词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韵母识别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时间和儿童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越小的儿童进步越大;儿童性别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耳蜗术后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快速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韵母识别能力才能相对稳定,对于2岁年龄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韵母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早期识别方法及早期识别与护理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我院2011年4月到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设为实验组,72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征象。同时,对早期出现临床症状患儿进行对症护理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但经过精心护理后均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征象,尽早识别这些征象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方法收集我科静脉用药中的风险事件,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整理。结果ICU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自我管理不严,人力资源,制度执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结论实施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及防范,对于保证ICU病房静脉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静脉用药护理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识别能力的方法。方法根据高危妊娠的分类,设计标准问题表并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护士在接诊产科患者时按照标准问题表收集患者产科资料,识别出高危妊娠并协同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比较本法实施前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高危妊娠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结果实施标准问题法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增高,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问题法可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及时对住院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处置,降低医护团队风险。通过标准问题法的实施还可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队伍的发展。

  • 标签: 高危妊娠 护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提高儿科病区患儿使用识别腕带依从性的对策。方法通过和2009年6月5日至9月5日所做腕带依从性调查结果对比,总结儿科病区患儿在使用识别腕带中的问题,制定提高佩戴腕带依从性的措施,并持续进行佩戴腕带依从性的调查分析。结果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科病人2793人次,无佩戴腕带186例,完好率为93.3%,无佩戴率为6.7%。与2009年6月5日至9月5日所做腕带依从性调查结果佩戴率为94.8%,无佩戴率5.2%相对比2,儿科患儿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无明显提高。结论做好腕带佩戴的宣教,是提高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基础;而护士加强查对制度则是提高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儿科病人 腕带 困扰 对策
  • 简介:摘要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医药学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快速加深,“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在很多医院都得到体现,但是,很多数据还是要通过手动采集和识别,然后交给计算机运作的,计算机作为一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药学领域的工作效率但并不能减少差错。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在数据手工采集和识别以及存储过程中所引入的差错,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本文将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和发展,以期改善药剂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提高药剂科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 RFID技术 用药管理
  • 简介:如今,买食品不看标签拿起就走的人不恐怕不多,但是面对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食品,五花八门的食品标签,您能看懂几个?

  • 标签: 食品标签 明白 文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40例无精神疾病且体检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E组。根据精神疾病的不同类型可将实验组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精神分裂症组95例,B组为焦虑症组10例,C组为抑郁症组41例,D组为神经症组16例。取各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并在A组患者经治疗3周、5周、7周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再比较测定结果。结果A组各项心肌酶含量高于其他组,而B、C、D组测定的心肌酶含量与E组测得结果相近,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测得的心肌酶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诊断早期精神分裂症时可用心肌酶谱测定的方法,此方法有效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回顾性总结 分析 精神疾病 早期有效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