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量化对比国内外不同自携式潜水呼吸一级减压的供气性能,为选用、设计和评价自携式潜水呼吸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无人性能试验,记录不同输入压力(3.5 MPa、12.0 MPa、20.0 MPa)下,一级减压(14种型号)的供气性能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其静态出口压、动态压降、动静压差和最大供气流量的差异分布情况。结果国内外一级减压3种输入压力下的动态压降(3.5 MPa时P=0.007、12.0 MPa时P=0.001、20.0 MPa时P=0.034)和动静压差(3.5 MPa时P=0.005、12.0 MPa时P=0.002、20.0 MPa时P<0.001)以及3.5 MPa输入压力下的最大供气流量(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输入压力下的静态出口压和12.0 MPa、20.0 MPa输入压力下的最大供气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外一级减压在动态压降、动静压差和最大供气流量等性能均优于国内产品。

  • 标签: 潜水呼吸器 一级减压器 供气流量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此次实验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2020年5月接收的患有急性潜水减压病的患者,共计12例,且全部为男性患者。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补液、激素、再加压、高压氧治疗方法对12例急性潜水减压病患者进行诊疗,并观察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在补液、激素治疗基础上,实施再加压治疗,12例患者中有2例I型减压病患者及7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治愈,3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有所好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添加高压氧治疗法,1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完全康复,1例因治疗时间不及时遗留肢体麻木及关节疼痛现象,l例因脑栓而遗留轻度智力障碍,1例因伤及脊髓致使腰2椎体水平以下出现痛、温觉障碍及排便困难。结论 通过治疗结果可以发现,在补液充足、激素适量的基础上,实施再加压与高压氧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 潜水减压病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2017年9月6日,2名潜水员在潘家口水库潜水时失踪,经过12 d的救援,最终发现潜水员遗体。笔者收集这次事故的多方信息,对这次潜水事故的性质、潜水员、潜水环境、潜水装备和事故原因等进行思考和讨论,希望引起潜水员和相关人员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潜水事故 潜水安全 电子控制闭式呼吸器
  • 简介:摘要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 标签: 反复潜水 水面间隔时间 余氮时间
  • 简介:摘要开展饱和潜水前,需对参加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前应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工作任务需求选择培训对象、配备教员、确定培训设施。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设备实作培训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为潜水医学和高气压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设备实作培训则分为设备岗位操作、潜水程序训练、应急处置培训等。从学员结束培训后参加饱和潜水任务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的时间、突出程序训练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多岗位保障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提高参训学员综合技术水平,提升培训效果。

  • 标签: 饱和潜水 课程设置 实作带教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梳理反复潜水减压理论,分析国内外反复潜水用表的现状,结合新的反复潜水概念,根据我国海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颁布,目前在国内潜水单位广泛使用的12~60 m空气潜水减压表,以及潜水员减压结束出水时机体组织内氮张力情况,编制了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表,并按不同的水面间隔时间、不同的反复潜水深度,经详细计算编制了余氮时间表,并与国内外相关用表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反复潜水 氮张力 余氮时间 减压表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潜水员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为特定人员军事作业能力评估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及信息化保障。方法规范潜水员健康风险评估管理流程,通过风险评估、干预、离线健康数据采集及其他配套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完成潜水员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构建。结果成功构建潜水员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系统,规范潜水员健康风险管理流程,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定位,实现健康数据的高度共享、疗养资源的有效利用。结论通过系统应用,使潜水员健康风险管理更加规范化、保障更加精准化,有效促进了潜水员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军事作业能力的维护。

  • 标签: 健康风险管理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干预 潜水员
  • 简介:摘要职业潜水员作为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品质特点和要求。笔者综合国内外职业潜水员人格特质相关研究,对潜水员人格特质总体概况、常用测量工具以及人格特质与其工作表现、心理健康状况、潜水事故及相关疾病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职业潜水员心理选拔、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人格特质 职业潜水员 心理行为表现 潜水事故 心理选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生素E对潜水高气压暴露大鼠精子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剂对照组与维生素E组,每组8只。在每次高气压暴露前,维生素E组给予100 mg/kg维生素E灌胃;溶剂对照组给予等量玉米油灌胃。2组大鼠均暴露于60 m空气环境下,每次1 h,连续暴露30 d,于最后一次暴露出舱后立即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的形态;显微镜观察大鼠精子的密度和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维生素E组大鼠的睾丸形态、精子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精子活力和精子DNA碎片指数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E可有效防护潜水高气压暴露大鼠精子DNA损伤的发生和精子活力的下降。

  • 标签: 维生素E 高气压暴露 DNA碎片指数 精子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MYCu宫内节育或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的实际避孕效果。方法:观察组为MYCu宫内节育,对照组为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结果:2组女性宫内节育终止放置的各原因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2组的终止放置率对比P>0.05;观察组女性宫内节育放置期间的主诉不良反应率为0.67%,对照组为3.00%,P<0.05。结论:应用MYCu宫内节育或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避孕效果,且脱落率相对较低,然而MYCu宫内节育的安全性更优。

  • 标签: 避孕 宫内节育器 MYCu MCuⅡ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一例随机信号干扰瓦里安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旋转托盘内的旋转变压(或称编码)的案例。本案例被瓦里安的中国、欧洲和美国技术专家认为是该技术平台(包括TrueBeam)的罕见故障。本文对比分析了VitalBeam与传统加速的旋转托盘在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让同行对旋转变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总结了解决故障的逻辑与方法,为分析相关问题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发现了联锁系统的不完善,可为瓦里安公司优化系统提供事实与技术依据。

  • 标签: 旋转托盘 横向(旋转)轴 旋转变压器 编码器 2036联锁 直线加速器VitalBea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体探测CT在使用不同扫描模式、探测宽度以及不同探测位置时对影像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在固定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情况下对Catphan600模体的高、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进行扫描。逐层扫描模式时,分别选择40、80、160 mm探测宽度,用探测的足侧边缘、中心和两圈扫描的相邻区域对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螺旋扫描模式时,探测宽度/螺距组合分别为40 mm/0.516、40 mm/0.984、80 mm/0.508、80 mm/0.992 4组,对位于扫描野的足侧边缘和中心的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由2名医生读取模体图像,评估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结果逐层扫描模式下探测宽度为80、160 mm时两圈扫描相邻区域,以及螺旋扫描螺距为0.5时,所得影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为8 LP/cm,其余各探测组合时均为7 LP/cm。逐层扫描时80、160 mm探测足侧边缘区域所得影像1%低对比度可分辨直径为3 mm,其余条件时可分辨直径为2 mm。螺旋扫描模式40 mm探测宽度、螺距0.516时所得影像1%低对比度可分辨直径为2 mm。随着探测变宽,螺距变大,可分辨直径变大。结论宽体探测CT不同扫描模式、探测宽度、探测中的不同位置以及螺距会对影像的高、低对比度分辨力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宽体探测器CT 对比度分辨力 扫描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垫矫治与生物调节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治疗Ⅱ类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42例,其中双垫矫治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0.3±1.5)岁;生物调节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0.9±1.2)岁。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骨性和牙性分析,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覆盖及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A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1.65°±1.76°,双垫矫治组减小0.23°±1.16°(P=0.034);两组颌凸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2.21°±2.16°,双垫矫治组减小4.26°±2.74°(P=0.027);两组上牙槽座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增大(0.17±1.24)mm,双垫矫治组增大(0.72±1.05)mm(P=0.044);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切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垫矫治组增大(1.07±1.84)mm,生物调节组减小(1.55±1.95) mm(P=0.024)。结论双垫矫治和生物调节对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矫治均有效,但生物调节在矢状向上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较双垫矫治更明显,双垫矫治更有利于二类关系的纠正以及患者侧貌的改善。

  • 标签: 双垫矫治器 生物调节器 安氏Ⅱ1类错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锁托槽矫治和直丝弓矫治在牙齿正畸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50例牙齿正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起止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各包含25例的研讨组和参照组,研讨组选用自锁托槽矫治,参照组选用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牙周指标。结果:研讨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牙龈退缩指数均高于参照组,研讨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值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牙齿正畸的治疗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治疗相比直丝弓矫治总有效率更高,且对牙周的改善效果更好,适合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齿正畸 直丝弓矫治器 治疗效果 牙周指标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著名医学院校及医院专家对儿童间隙保持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应用儿童间隙保持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推荐性应用共识。本专家共识内容包括儿童间隙保持的设计、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童间隙保持的临床应用,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推广。

  • 标签: 牙缺失 间隙保持 间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放疗剂量分布测量探测矩阵的相对响应以保证剂量分布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通过平移矩阵使相邻两个探测单元接受相同辐射,可以获得相邻探测单元之间的相对响应,结合递归算法可以获得各个探测单元相对于参考探测单元的相对响应。同时,通过设置参考步骤,将不同测试步骤的测量数据修正到参考步骤,修正了检测过程中辐射条件变化和探测单元响应变化对相对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根据对32×32探测矩阵的实际检测,表明被检测的探测矩阵各个探测单元相对于参考探测单元的相对响应变化范围为0.896~1.077,相对响应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8%(k=2)。结论在无需已知辐射野剂量分布的前提下,本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准确获得探测矩阵各个探测单元的相对响应关系,为探测矩阵的性能评价提供了基础方法,相同的思路还可用于其他用于不同测量目的的探测矩阵相对响应关系的确定。

  • 标签: 探测器矩阵 相对响应 辐射野 平移 递归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ERCP患者术后需要时常更换引流袋,鼻胆管管径小,常规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粗大,无法满足鼻胆管连接的要求,通常是将一次性针管拆分开来,将针筒作为连接媒介,针筒连接的部分需要使用胶布粘捏,更换引流袋时需要将胶布撕扯下来。而这种连接方式存在诸多漏洞,胶布连接不可靠引流液容易从胶布连接处发生泄漏,事后撕扯胶布时胶布的粘液不易去除干净容易沾染污垢,从而导致连接管被污染,且在插入鼻胆管时操作过于繁琐,不方便临床使用。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鼻胆管连接来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该连接包括:引流接头和连接装置,能够避免使用胶布粘贴连接管导致连接管发生泄漏和污染的情况,引流接头与连接装置的可拆卸连接以及收缩装置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更换鼻胆管引流袋,使用方便。

  • 标签: 鼻胆管 连接器 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