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做心理专家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我接到一个高中生打来的电话。他今年刚满18岁,在读高二,一次上网期间,无意收看了一条“黄片”,看后有了自慰行为。打那以后,他总是隔三差五地有自慰冲动,尤其在深夜学习完毕准备入睡时,更是百受煎熬。如按捺这个冲动,他就会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 标签: 心理咨询 自慰行为 专家志愿者 服务过程 高中生
  • 简介:摘要随着表现出屈光不正症状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群年龄也越来越低,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大。屈光不正基本包括了近视,远视和散视三种。该文先将表现出屈光不正的眼球与正常眼球相对比,结合形成原因,较全面地探讨了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原因,并告诉人们如何健康用眼和预防屈光不正

  • 标签: 屈光不正 预防及矫正 健康用眼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屈光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屈光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结果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屈光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在所有的28只出现屈光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光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斜视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9月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1名(共268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散瞳验光结果等给予不同的治疗,跟踪其治疗效果,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141例患儿(268眼)经一年的治疗后,基本痊愈105例(207眼),进步22例(36眼),无效14例(25眼),治疗有效率为90.07%(按眼数计算为90.67%)。年龄越小、采用综合疗法、依从性好、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弱视早期即采用综合疗法对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家长等应该耐心指导患儿完成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性弱视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康汤治疗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接收100例屈光不正性视疲劳患者资料予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珍视明滴眼液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近康汤治疗,对比两组视疲劳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视疲劳评分2.63±1.10分均较对照组的5.50±1.09分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均较对照组的8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近康汤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于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视疲劳状况,且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近康汤 屈光不正性视疲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在治疗屈光不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准分子激光进行治疗,对比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裸眼视力(0.91±0.16),等效球镜屈光度(-0.24±0.75);术后随访一年,患者眼部评估分级均为0级,患者平均视力(1.32±0.34),等效球镜屈光度(-0.75±0.85),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在治疗屈光不正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问题。同时在术前需要准确计算分析切削量、矫正屈光度及预留屈光度,保障患者眼部不受损伤。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采取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80眼),都采取阶段性弱视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经治疗4阶段(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对4阶段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阶段性治疗后,80例患儿任一次复诊最佳矫正视力均与前次存有显著差异(P<0.01),经4个阶段的治疗后,患儿T1~T4各阶段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屈光不正儿童弱视分阶段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差异性,矫正视力的提高与治疗阶段的增加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总体有效率随分阶段治疗的延长而增加。

  • 标签: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 矫正视力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光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78例屈光不正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流程,而研究组则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候诊时间,以及患儿配合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配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的有效开展,利于候诊时间的减短,以及患儿配合度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优化就诊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视废劳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屈光检测数据差异较小,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极小,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屈光情况,同时缓解视疲劳。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青少年 屈光不正视废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屈光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图。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诊的90例(180眼)屈光不正儿童为研究对象,在麻痹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麻痹前后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远视儿童的要睫状肌在麻痹前后,其Kf(D)、Ks(D)、Ks-Kf(D)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前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儿童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进行睫状肌麻痹后,其角膜散光和SRI、SAI没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睫状体麻痹前后,角膜屈力、散光轴向、SRI、SAI无明显变化,所以在进行屈光不正儿童的检查中,麻痹并不会影响其检查结果,麻醉前后都可以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 标签: 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行视知觉学习治疗对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方法治疗,视知觉学习组则予以视知觉学习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视知觉学习组疗效、矫正视力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治疗 视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飞秒激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应用特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4例行飞秒激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特殊性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结果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7.6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76.1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特殊护理干预应用到行飞秒激光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评价,加快患者视力的恢复。

  • 标签: 特殊护理 飞秒激光手术 屈光不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76.92%,(P<0.05)。结论临床对屈光不正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增进疗效,且护理满意度较高,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卡洞法检查将患儿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方法对所有患儿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检查其眼睛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并对其进行双眼同量弱视治疗,在治疗后第1、2、4、8个月检查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基本治愈率和进步行数。结果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患儿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较非主视眼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量治疗2、4、8个月后,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同量治疗,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

  • 标签: 同量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眼 非主视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主视眼是否为弱视眼分为观察组(主视眼组)与对照组(非主视眼组)两组,每组62例,两组均予以同量治疗,比较两组1、3、7个月治愈情况及视力矫正进步行数。结果观察组治疗1、3、7个月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视力矫正行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7个月后两组视力矫正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短期内对主视眼有较好治疗效果,且视力进步行数显著增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同量治疗 屈光不正 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4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主视眼,对照组则为非主视眼,同时均采用同一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治疗半年以及治疗后1年的治愈率差异极小,p>0.05。结论针对于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实施同量治疗后,短期内主视眼的治疗效果要远高于非主视眼,但是在长期治疗后,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效果相当。

  • 标签: 同量治疗 双眼屈光不正 弱视主视眼 非主视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06例作为资料,依据手术分组各5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遮盖法、阿托品疗法,评价两组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4%和立体视重建有效率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69.81%,66.0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与遮盖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比较,采用阿托品疗效可提高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治疗效果,且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遮盖法 阿托品疗法 屈光不正性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200例(386眼),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的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 标签: 屈光不正 成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 PRK LASIK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76.92%,(P<0.05)。结论临床对屈光不正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增进疗效,且护理满意度较高,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结论弱视是学龄前儿童时期一种视觉发育性常见眼科疾病,应当重视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度不正 弱视 学龄前儿童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