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作者: 周萍李万书刘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宜宾644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47-01一般而言,任何事件,如果在短期内对环境、财产以及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害都可以被视为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因地壳大量排放能源而造成的毁灭性地震、自然元素表面移动所造成的海啸、自然现象和大气运动所造成的水灾以及二级传染病和流行病引发的病毒繁殖、洪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许多疾病和死亡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将使环境恶化。在历史上的重大灾害之后,大量受灾人群遭受磨难。然而,自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及我国南方地区频繁发生水灾以来,我国加强了灾后重建的保卫力量。成功战胜了流行病带来的灾害,在减少灾害方面表现出了顽强的特点,并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重大灾害之后,必须把重点放在预防和加强受灾害地区对传染病的控制上。在过去几年里,国际救灾医疗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流行病学方面提出灾区防治次生传染病的问题与对策。1流行病学若干实际问题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因素、流行规律、防治措施及效果的评价。1.1在灾害之后,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的出现、流行和控制的基本条件急剧恶化,传染病的来源普遍存在。传染病病原体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使易受感染的人群受感染。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病率和流行率表明传染源的流行率,因此需要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传染源包括有病原体释放出来的人和动物,如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人群中携带病原体的健康的人和动物。患有常见的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动物、携带牲畜病原体的动物以及在外部环境(水、土壤等)存活下来的腐蚀性病原体细胞,这些病原体可引起人类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军团病。1.2灾害发生后,人们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环境受到污染,昆虫病媒介成倍增加,病原体以各种方式扩散,人在受到传染病的恐吓、折磨后突然发作传染病,被剥夺了正常的生活条件,包括衣着、食物和住所。此外,免疫接种水平极低,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更大。当地医疗卫生、疾病控制专业机构遭到破坏,专业人员伤亡失散,对传染病失去早期发现与早期控制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控制和预防法》管制的传染病中,有20种传染病以及其他不受管制的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根据法律规定,在自然灾害之后,受灾害者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家庭的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英国科学家现在证实,去年一项针对3000名年轻母亲所做的调查推测,女性首次生育的最佳年龄确是34岁,现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它的确具有合理性。

  • 标签: 最佳年龄 生育 女性 英国科学家 年轻母亲
  • 简介:<正>两年前的一次意外,我失去了左腿。这对于当时年仅16岁的我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我不能面对失去一条腿的事实。我的生活从此陷入了一片昏暗。每当我打开电视机,看到乔丹一次次的高高跳起,都忍不住伤心起来。

  • 标签: 第二次生命 训练方法 施瓦辛格 终结者
  • 简介:阜康阿魏根部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变化在阜康阿魏植株生长过程中,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阜康阿魏生长期间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的研究,可溶性糖含量与全氮含量的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在生长期内阜康阿魏C/N变化趋势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 标签: 产物变化 代谢产物 含量代谢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株抗真菌活性海洋放线菌070005的大规模发酵物进行有序分离,制备其分离馏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初步研究。通过萃取、硅胶柱层析,并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放线菌070005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并采用质谱、核磁等方法鉴定其中一个化合物,为环(脯酪)cyclo-(Pro-Tyr)二肽。

  • 标签: 海洋放线菌 环二肽 分离馏分
  • 简介:将其进行归纳可知喷施MJ后其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见表1),MJ如何影响薄荷体内单体成分相对含量和组成的变化,薄荷单体成分相对含量随MJ浓度未能出现规律性变化

  • 标签: 产物影响 代谢产物 处理薄荷
  • 简介:次生灾害是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一个常用的概念。随着社会进步,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第一次损伤后由原始损伤导致的再损伤亦呈迅速增多趋势。骨科医生、特别是创伤骨科医生对这种损伤尚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高能量损伤 创伤骨科 临床意义 骨科医生 突发事件 次生灾害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山地灾害,例如泥石流、滑坡、洪涝灾害,以及该地区气象灾害,例如干旱、雪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山体灾害和气象灾害进行了简单的风险评估。对山体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防范提出具体的建议。由于昌都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本论文几次以昌都地区为例来对西藏地区进行分析。对于西藏地区自然灾害的防范可以有效的减少当地人民的经济损失,并极大的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重大工程的安全。

  • 标签: 山地灾害 气象灾害 防范 减灾对策 西藏高原
  • 简介:目的:从子囊菌中寻找抗HIV-1活性的新结构化合物。方法:应用硅胶VLC,SephadexLH-20及反相HPLC分离化合物,根据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了平面结构,并通过CD手性激子方法测定了绝对立体化学。结果:分离得到3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helotialinsA—C(1-3)。结论: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具有中等的抗HIV-1活性。

  • 标签: Helotialean FUNGUS ASCOMYCETE Azaphilone Anti—HIV-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归纳了21世纪以来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和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两株新种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色球孢囊菌分离鉴定了4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天冬酰氨)(1)、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L-脯氨酸-L-苏氨酸)(4)。从云南韩国生工菌分离鉴定了3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苏氨酸)(4)、cyclo-di-Nδ-acetyl-L-ornithyl(5)。结论: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5的碳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两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环肽 放线菌 Streptosporangium Kribbell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满足突发事件血液的临床需求。方法通过应急采供血组织,长效宣传,建立稳定献血队伍,与临床医疗机构及时沟通。结果在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准时提供各种血液成分,为急救创造有利时机。结论了解突发事件的动态,及时与临床医院沟通,预测临床用血情况,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利用血液资源,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 标签: 灾害输血 应急输血 血液保障
  • 简介:2010年1月9—10日,世界灾害护理学会主办的世界灾害护理学会首届科研会议(1STResearchConferenceofWorldSocietyofDisasterNursing)于日本神户市成功举行。作为一名研究生,我非常有幸受到会议主办方的资助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用英文做了题为“地震灾害护理术语研究(Astudyoftermsinearthquakedisasternursing)”的报告。尽管会议只有短短的2d,但这次出国的经历对我而言将是难忘的记忆。

  • 标签: 地震灾害 护理科研 会议 世界 护理学会 护理术语
  • 简介: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不孕不育权威专家,1200余名各地生殖医学从业人员共聚一堂,就近年来的生殖医学成就、不孕不育治疗新技术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汇报和探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生殖医学 医学会议 国际会议中心 不孕不育 从业人员
  • 简介:灾害救援中,任务艰巨,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而男护士具备的优势有较为强健的身体、承受能力较强、思维较快捷、应急反应能力强,在生理上相比女性护士更具优势,而其在救援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发挥组织能力,为救援任务提供支撑,强健的体魄和专业能力能够为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并且在灾后的传染病预防和心理干预上更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所以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能够提高救援效率。

  • 标签: 男护士 灾害救援 突发事件 处理手段
  • 作者: 刘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海安县南莫中心卫生院  江苏南通  226600)  【摘  要】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黄连不同部位(叶、茎、根、根茎)中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非洲防己碱、药根碱 、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相对含量,揭示药材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在不同部位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所有年生黄连的所有部位中,均是小檗碱含量最高,且叶、茎、根、根茎中小檗碱含量均呈递增趋势;6种主要生物碱中,除了药根碱,均是在四年生黄连根茎中含量达到最高,药根碱在三年生根中的含量最高;四年生根茎(黄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此研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资源的开发和黄连的科学化种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