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住院后200例脑梗塞病人(设对照组)观察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血液呈不同程度高“高粘、凝、聚、浓”状态。提示血液流变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做为脑血管病的先兆予测,监测指标和疗效判定依据。

  • 标签: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观察水蛭、虻虫药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给药7d,第6天给药后1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及冰水浴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次晨药后2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能降低全血黏度、还原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其作用优于虻虫,而且有优于水蛭的趋势;药对还能降低血细胞比容,作用优于虻虫或水蛭;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水蛭、虻虫药对能明显改善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对血流变学各指标作用强度优于单药组,或者有优于单药组的趋势。

  • 标签: 水蛭 虻虫 药对 血瘀模型 血液流变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ECHD)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ECHD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并进行心绞痛发病前后的比较。结果心绞痛发作后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5);在低切变率情况下尤为突出(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高(P〈0.05);但血浆黏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群正常值比较却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异常及加重是ECHD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之一。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血液流变
  • 简介: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气腹组、AP组及AP+CO2气腹组。皮下注射蛙皮缩胆囊肽建立AP模型;大鼠腹腔内注入CO2气体并维持腹内压在10mmHg建立气腹模型;AP+CO2气腹模型则自AP模型建立后30min参照前述方法建立气腹。各组采血测定血清淀粉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AP组血浆粘度(PV)、低切全血粘度(LWBV)、中切全血粘度(MWBV)、高切全血粘度(HWBV)、红细胞刚性指数(RIRC)、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空白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RCD)低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组RCD低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P+CO2气腹组PV、LWBV、HWBV、RCD及Fib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2气腹对正常实验大鼠的血液流变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引起RCD的降低而对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影响;CO2气腹对实验性AP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异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CO2气腹 血液流变性 AP 大鼠 全血粘度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急性脑梗死 患者治疗后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 。 方法: 本文收集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时间段接受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指标检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9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血液粘度快速检测仪器(型号 LG-R-80A )和血细胞计数仪(型号 JT-TR )检测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 探讨治疗前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探讨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全血还原低切粘度水平值 。 结果: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指标检测结果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 4.49±0.39 ) × 10 12 /L ,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 9.07±1.08 ) fl , 显著低于 治疗前的( 4.89±0.75 ) × 10 12 /L 、( 10.39±1.31 ) fl ( p < 0.05 )。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到医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也多起来了,该病视力损伤大,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咨询该病的人比较多。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该病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目前已成为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视力损伤 老年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人口老龄化 退行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到了50岁后,视物不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可能得了老花眼或白内障。这些也的确是导致视物不清的常见病。然而,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宋蓓雯指出,在50岁以上因为视物不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患上了“老年性黄斑变性”。宋蓓雯副主任解释说,人眼看东西最敏锐的部位就是“黄斑”。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视物不清 眼科医院 白内障 老花眼 常见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以及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20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浓度,对16例患者的肌电图进行检查,对11例患者的脊髓MRI进行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剩余8例正常。有10例患者的肌电图显示异常。3例患者的脊髓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索异常。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异常、痉挛性瘫痪以及共济失调等。经过6个月时间的治疗,有17例患者的症状有了一定的缓解,3例患者的症状得到部分改善。结论维生素B12的缺乏是患者发生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重要原因,但仅仅凭借血清维生素B12并不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机体是否真的缺乏维生素B12,对于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患者,院方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来诊断,以免发生误诊。

  • 标签: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临床分析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补钙800毫克以上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上升存在关联。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与不补钙的调查对象相比,自述钙摄人量最高(每天摄入量大于800毫克)的20%的调查对象被诊断患有AMD的可能性高出85%,而较少的每日钙摄入量与AMD风险之间则不存在任何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补钙量的临界值,高于该值会导致患AMD的风险上升。”

  • 标签: 老年黄斑变性 补钙量 钙摄入量 AMD 研究人员 加州大学
  • 简介: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临床上呈现多种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语言、学习和判断功能低下,但是意识清楚.过去文献曾强调必须持续6个月以上才能诊断为痴呆,目前不能过分强调此点.因为,有些伴有痴呆的变性疾病整个病程不到6个月.我国急性发病的Creutzfeldt-Jakob病就是如此.

  • 标签: 痴呆 神经变性疾病 诊断 进行性 慢性 脑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