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移植细胞根据来源和类型分为自体RPE细胞、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异体胎儿RPE细胞、异体成人RPE细胞、胚胎干细胞衍生的RPE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RPE细胞;根据移植方式分为RPE细胞悬液移植和RPE细胞片移植。自体RPE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因其取材受限等缺点,相关研究已减少。胎儿RPE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能产生大量供体RPE细胞,是理想的移植细胞来源;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RPE细胞具有致畸性和基因不稳定性的风险。未来可能建立移植细胞的综合评价体系,以筛选出相对合适的供体细胞。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RPE细胞移植相关的实验研究、临床移植的效果及所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干细胞 移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简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主要发病机制,也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时,造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ti-VEGF)疗效降低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随着细胞替代治疗作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的新型治疗方式而兴起,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RPE)、体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RPE)定向诱导分化的RPE细胞以及来自于流产胎儿的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fetalRPE,fRPE)逐渐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为了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用细胞的稳定增殖及高效分化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传代扩增的过程中,由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存在,导致这些细胞出现增殖困难以及再分化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并阻碍了治疗人群的普及,使细胞替代治疗难以推广。所以,鉴于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阻止上皮间充质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综述
  • 简介:摘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是由一层六角形、高度专业化的色素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其顶侧与感光器相互作用,基底侧与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相连接,以维持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分布在RPE细胞间的多种连接蛋白是RPE执行正常功能的基础,确保RPE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下,RPE功能发生异常前首先出现连接蛋白异常,导致细胞间、细胞与基底膜间失去附着,随后出现一系列异常生物行为,如RPE细胞游离、迁移、转分化以及蛋白表达变化等,成为触发诸多眼底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近年关于RPE连接复合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进行概述,通过RPE细胞间连接蛋白的组成和相互关联,阐述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间连接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损伤中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光诱导下RPE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ARPE-19)随机分为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 3MA组以及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 3MA组。对照组采用锡纸包裹避光培养;模型组接受光照刺激;3MA组中加入3 mmol/ml 3MA后接受光照刺激,以自制三基色LED(发光二极管)冷光灯作为光源,在(16 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12 h和24 h。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定性、定量分析自噬-溶酶体形态及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 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光照12 h后,ARPE-19细胞自噬水平可以抵抗光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F=931.53,P<0.001);光照24 h后细胞自噬水平超过其正常调节范围,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67,P<0.001);使用3MA可抑制光诱导的ARPE-19细胞过度自噬,降低细胞凋亡率(F=2.856,P=0.027),进而保护细胞以应对光损伤。结论:ARPE-19自噬水平随光照时间而变化;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细胞的过度自噬可以保护ARPE-19细胞应对光损伤。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损伤 3甲基腺嘌呤 自噬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96(miR-96)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RNA原位杂交检测人胚胎眼(20周)石蜡切片中RPE层miR-96的表达情况。将miR-96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链[阴性对照(NC)]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眼RPE细胞,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细胞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及Western blot法确定miR-96作用的靶基因。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iR-96对细胞增殖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蛋白(Akt、ERK)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c2、CyclinD2、p-Rb)表达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iR-96在人眼RPE细胞中有表达。MTS结果显示,转染NC、miR-96后,人眼RPE细胞的相对增殖速率分别为100%、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74,P=0.00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96后阻滞在G1期的RPE细胞明显多于转染NC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4,P=0.00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转染NC相比,转染miR-96能显著抑制RPE细胞的迁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4,P=0.002)。进而,明确了MITF是miR-96作用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96后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Rb(t=11.211,P=0.002)、p-Cdc2(t=9.133,P=0.003)、CyclinD2(t=7.542,P=0.005)以及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ERK(t=16.699,P<0.001)、p-Akt(t=23.552,P<0.00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miR-96通过作用于靶基因MITF,调控细胞周期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人RPE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microRNA-96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MIT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干预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和缺氧状态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缺氧状态(200 μmol/L CoCl2干预)人RPE-19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对照组)和HBO组[正常HBO组(0.15 MPa HBO组,0.20 MPa HBO组,0.25 MPa HBO组)和缺氧HBO组(缺氧+0.15 MPa HBO组,缺氧+0.20 MPa HBO组,缺氧+0.25 MPa HBO组)]。各HBO组在纯氧下分别暴露60、90 min,每隔24 h暴露一次,共暴露2次。以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增殖活力;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PE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的表达量;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E细胞内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OGG1)的表达量。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在HBO干预60、90 min后,对于正常RPE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压力HBO干预组细胞OD570值均降低(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细胞内8-OHdG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P<0.05);细胞内hOGGl表达量增加(P<0.01),且在60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对于缺氧RPE细胞,与缺氧对照组相比,各压力HBO干预组细胞OD570值均升高(P<0.01),且在60 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P<0.01);细胞内8-OHdG表达量明显降低(60 min P<0.01, 90 min P<0.05),且60 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细胞内hOGGl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60 min P<0.05, 90 min P<0.01)。结论HBO暴露可导致正常RPE细胞的氧化损伤,但可修复缺氧导致的RPE细胞的氧化损伤。

  • 标签: 高压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酸 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低氧与常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信号通路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和21% O2处理细胞8、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对2个组处理后8 h和24 h的ARPE-19细胞进行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log2FC|≥1且P≤0.05为条件筛选出DEGs,并对DEGs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氧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DEGs中可能与低氧有关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验证2个组不同时间点低氧对ARPE-19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低氧处理组8、24、48、72 h VEGF和低氧处理组8、24、48 h 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低氧处理后8 h和24 h各因子mRNA表达差异较大。低氧诱导8 h,低氧处理组与常氧对照组间筛选显著DEGs共62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45个,显著下调基因17个;低氧诱导24 h,2个组间筛选显著DEGs共255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228个,显著下调基因27个。DEGs的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蛋白质降解、核苷酸生物合成及物质转运等进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PI3K-Akt、cGMP-PKG以及其他与代谢、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发现核心基因HPCA、MT3和NOS3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示,低氧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低氧相关基因DEPP1、NPPB、PDZK1、HILPDA、TCEA3、NDRG1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TFRC、NQO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氧诱导ARPE-19细胞后8 h和24 h,细胞形态均正常,生长状态较好,未出现死亡细胞,低氧诱导48 h后ARPE-19细胞出现死亡,低氧诱导72 h后死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与代谢相关的PI3K-Akt、cGMP-PKG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低氧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作用,HPCA、MT3、NOS3核心基因可作为功能性靶基因,在低氧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低氧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马里苷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建立EMT模型,设control对照组,不通过浓度高糖干预组及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CCK-8细胞活性实验观察高糖对细胞的影响。镜下观测细胞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观察间质标志物Fibronectin(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上皮标志物E-cadherin(E-钙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高糖浓度的依次递增,ARPE-19细胞的凋亡愈加明显,高糖干预24 h对照组[(97.97±1.5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8.31±3.34)%,(82.54±3.92)%,(77.35±6.14)%,(81.19±3.83)%,(53.17±5.71)%,(40.57±7.37)%,(31.27±8.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3,P<0.05);高糖干预48 h对照组[(100.00±2.0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5.09±7.87)%,(86.54±8.58)%,(74.48±3.21)%,(64.07±8.65)%,(58.64±8.45)%,(25.14±8.88)%,(7.665±7.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3,P<0.05)。伴随着明显的结构形态的改变,ARPE-19细胞中E-钙素表达降低、FN表达升高。高糖干预48 h E-钙素的表达对照组(96.7±1.05)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7.9±5.46),(62.71±2.01),(70.73±6.13),(67.97±8.05),(58.41±5.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1,P<0.05);高糖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100.00±0.01)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153.10±17.47),(137.7±25.24),(152.00±26.00)相比有显著差异,F=3.088,P<0.05)]。马里苷干预后,上皮标记物E-钙素恢复,间质标志物FN降低,马里苷干预48 h对照组E-钙素的表达量为(0.43±0.08),与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0.25±0.004),(0.36±0.01),(0.38±0.04),(0.31±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5,P值均<0.05)),马里苷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为(102.20±2.10),与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188.30±13.01),(95.41±12.50),(136.10±9.49),(199.60±19.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ARPE-1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造成其纤维化趋势,而马里苷可以改善其纤维化。

  • 标签: 两色金鸡菊 马里苷 上皮间质转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在高糖(30mmol/L)浓度下给予0U/L,100U/L,101U/L,102U/L,103U/L,104U/L胰岛素作用12h、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结果各浓度胰岛素组在不同观察时间(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其吸光度值(OD57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吸光度值(OD5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上miR-183、视网膜脱氢酶11(RDH11)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靶向关系以及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C57BL/6(C57)小鼠BMSC,鉴定BMSC来源的外泌体。将BMSC分为空白组、模拟空白对照组(mimic-NC组)、miR-183模拟组(miR-183-mimic组)。参照文献方法培养C57小鼠、视网膜变性10(rd10)小鼠RPE细胞。来自rd10小鼠的RPE细胞转染BMSC外泌体并共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外泌体组、mimic-NC-外泌体组(mimic-NC-exo组)、miR-183-mimic-外泌体组(miR-183-mimic-exo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57小鼠、rd10小鼠以及各组RPE细胞中miR-183、RDH1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83与RDH11的靶向关系。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BMSC外泌体上miR-183对RPE细胞增生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凋亡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C57小鼠比较,rd10小鼠RPE中miR-183相对表达量下调,RDH1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0、8.548,P=0.006、0.001)。与空白组、mimic-NC组比较,miR-183-mimic组外泌体中miR-18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F=60.130,P<0.05)。共培养24 h时,外泌体进入RPE细胞。与mimic-NC-exo组比较,miR-183-mimic-exo组RPE细胞中miR-18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t=7.311,P=0.002),细胞增生能力增强(F=10.949,P=0.012)、凋亡数量减少(t=4.57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miR-183与RDH11具有靶向关系。与mimic-NC组比较,miR-183-mimic组外泌体中RDH1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6.591,P=0.006、0.003)。共培养后,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RPE细胞中RDH1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9、1.134,P=0.874、0.320);与mimic-NC-exo组比较,miR-183-mimic-exo组RPE细胞中RDH1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4、5.546,P=0.005、0.005)。结论上调BMSC来源的外泌体miR-183通过靶向抑制RDH11的表达促进RPE细胞体外增生,减少细胞凋亡数量。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miR-183 视网膜脱氢酶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TGF-β2组,分别用DMEM培养液和含10 ng/ml TGF-β2的DMEM培养液培养,另取ARPE-19细胞系分为miR-155抑制剂组和miR-155阴性对照组,分别用含miR-155抑制剂和miR-155阴性对照序列转染细胞,并在含10 ng/ml TGF-β2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于培养后48 h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55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及上皮间质化标志物钙黏蛋白E(E-cad)、闭锁小带蛋白1(ZO-1)、F-肌动蛋白(F-a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1(FN-l)和vimentin蛋白表达。利用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R-155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靶基因。结果培养后48 h,对照组细胞状态良好,细胞间连接紧密,形状规则。TGF-β2组细胞呈较明显的梭形或纺锤体形状,多数细胞表现为纤维状,细胞排列松散。TGF-β2组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92±0.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2,P=0.003);miR-155抑制剂组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21±0.03,明显低于miR-155阴性对照组的0.9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1,P<0.01)。TGF-β2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miR-155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miR-155抑制剂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多于miR-155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TGF-β2组细胞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I3K相对表达量升高,p-Akt/Akt比值升高,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ZO-1、F-actin相对表达量降低,间质细胞标志蛋白α-SMA、FN-l、vimentin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miR-155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55抑制剂组细胞E-cad、ZO-1、F-actin上皮细胞标志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α-SMA、FN-l、vimentin间质细胞标志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I3K相对表达量降低,p-Akt/Akt比值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靶基因预测库预测及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证实PTEN为miR-155下游靶基因。结论miR-155在TGF-β2诱导ARPE-1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靶基因PTEN的表达,刺激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标签: 微小RNA-155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PTE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且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PE腺瘤15例(15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眼部超声影像图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的肿瘤内血流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7±10.2)岁,范围25~58岁。出现最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1例),其他包括眼前黑影或遮挡感(3例)和无症状(1例);1例患者存在既往眼部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没有明确眼部外伤史。RPE腺瘤生长部位分散。超声检查示肿瘤最大基底径(8.07±2.75)mm,高度(4.02±1.81)mm;形态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6例),边缘不光滑,内部呈中或低回声,其中2例肿瘤内部可见挖空征;无脉络膜凹陷;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是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态、边缘不光滑、无脉络膜凹陷,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色素上皮 腺瘤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H1N1流感病毒感染原代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及其参与的相关调控信号通路。方法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原代人RPE细胞2 h或12 h,以H1N1未感染为对照组,提取总RNA,构建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DESeq2软件筛选DEGs,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1N1流感病毒感染2 h组共鉴定出1 830个DEGs,感染12 h组共鉴定出2 847个DEGs;H1N1流感病毒感染动力学过程中(2 h: 12 h),共鉴定出1 213个DEGs。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12 h组的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DEGs广泛存在多种细胞组分中,并参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等多种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在H1N1流感病毒感染2 h组中,DEGs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癌症MicroRNAs、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在H1N1流感病毒感染12 h组中,DEGs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MicroRNAs、AGE-RAGE信号通路以及免疫炎症通路;在H1N1流感病毒感染动力学过程中(2 h: 12 h),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GF-β信号通路。结论H1N1流感病毒感染导致RPE细胞的转录组发生显著改变,这些数据为阐明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眼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 标签: H1N1流感病毒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增生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和含终浓度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生物化学检验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值及丙二醛(MDA)浓度。取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细胞分别加入0、2、5、10、15和20 μmol/L NLRP3抑制剂CY-09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的增生率,选取CY-09作用的适宜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CY-09组、高糖组和高糖+CY-09组,其中正常+CY-09组和高糖+CY-09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5 μmol/L CY-09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Caspase-1)及活化片段(cleaved-Caspase-1),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前体(pro-Caspase-3)及活化片段(cleaved-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高糖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为120 020±3 245,MDA浓度为(4.92±0.09)nmol/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5 426±811和(1.78±0.03)nmol/mg,高糖组细胞中SOD活力值为(35.65±1.22)μmol/(min·m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4.96±1.41)μmol/(min·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0、46.960、29.830,均P<0.05)。高糖组细胞增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20,P<0.05)。高糖组中随着CY-09浓度的增加细胞增生率逐渐升高,其中10、15和20 μmol/L CY-09处理细胞的增生率明显高于0 μmol/L CY-09处理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中15 μmol/L CY-09处理细胞与0 μmol/L CY-09处理细胞的增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为(21.68±0.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67±1.05)%和高糖+CY-09组的(13.9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CY-09组和高糖+CY-09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比较,NLRP3、ASC、cleaved-Caspase-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通过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了体外高糖环境诱导RPE细胞的凋亡过程。

  • 标签: 氧化应激 炎症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AKT转染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将ARPE-19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及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AKT转染细胞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细胞常规培养,空白血清组加入10%空白血清培养,含药血清组加入10%含药血清培养,康柏西普组加入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联合组加入10%含药血清和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VEGF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m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48、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干预24、48 h,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AKT mRNA[24 h:(3.10±0.48)、(1.97±0.14)、(1.26±0.24)比(4.77±0.68);48 h:(3.52±0.82)、(2.62±0.77)、(1.10±0.19)比(6.12±1.21)]、mTOR mRNA[24 h:(3.02±0.26)、(2.45±0.75)、(1.13±0.15)比(4.48±0.80);48 h:(1.29±0.30)、(1.30±0.57)、(0.65±0.19)比(2.54±0.62)]、VEGF mRNA[24 h:(3.33±0.62)、(2.18±0.20)、(1.55±0.28)比(5.53±1.02);48 h:(2.35±0.54)、(1.23±0.28)、(0.93±0.25)比(3.59±0.40)]表达及AKT蛋白[24 h:(0.45±0.09)、(0.25±0.05)、(0.14±0.04)比(0.62±0.04);48 h:(0.36±0.06)、(0.23±0.04)、(0.14±0.03)比(0.54±0.08)]、mTOR蛋白[24 h:(0.35±0.05)、(0.24±0.02)、(0.18±0.02)比(0.52±0.09);48 h:(0.23±0.04)、(0.29±0.04)、(0.14±0.03)比(0.40±0.10)]、VEGF蛋白[24 h:(0.14±0.03)、(0.33±0.04)、(0.24±0.03)比(0.54±0.10);48 h:(0.24±0.03)、(0.17±0.02)、(0.11±0.02)比(0.42±0.10)]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联合组AKT、mTOR、VE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康柏西普组降低(P<0.05)。结论AKT基因转染可促进ARPE-19细胞增殖,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可抑制AKT基因转染导致的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减少VEGF分泌有关。

  • 标签: 中药血清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 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加减驻景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附近血管扭曲扩张;多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表面呈高反射,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样、点状强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HRRPE的彩色眼底照相可显示肿瘤区视网膜血管异常,表面可见纤维增生膜;OCT可显示肿瘤累及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内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高反射OCTA可以显示肿瘤内不规则的内部血流信号;FFA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荧光模糊和明显曲折的视网膜血管。多模式影像检查对CHRR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多模式影像 诊断 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
  • 简介:【摘要】本实验选择不同浓度高糖、不同浓度高糖加上缺氧及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用半定量RT-PCR测定人视网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的表达变化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与PEDF蛋白水平,从而为氧疗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寻找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缺氧 高糖培养 人视网膜上皮细胞 VEGF PED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选择性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剂salubrinal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ARPE-19细胞系进行培养,并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NAC+salubrinal组,分别采用完全培养基、含10 μmol/L ATRA、含10 μmol/L ATRA+5 mmol/L NAC、含10 μmol/L ATRA+40 μmol/L salubrinal、含10 μmol/L ATRA+5 mmol/L NAC+40 μmol/L salubrinal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率、多重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Multicaspase)阳性比率、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EBP同源蛋白(CHOP)、剪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凋亡比率、Multicaspase阳性比率及ROS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3.23、602.41、160.39,均P<0.001),其中正常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及NAC+salubrinal组细胞凋亡比率、Multicaspase阳性比率、ROS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VEGF-A、CHOP、cleaved-caspase 3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2、36.35、60.25,均P<0.001),其中正常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及NAC+salubrinal组VEGF-A、CHOP、cleaved-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TRA诱导RPE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损伤并导致细胞凋亡,NAC及salubrinal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细胞凋亡水平。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凋亡 N-乙酰半胱氨酸 全反式视黄酸 内质网应激 Salubr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