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上,我院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682张2020年5月-2021年5月开具的处方进行,对所用药物的种类、患者科室、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糖皮质激素在门诊中的使用情况。结果 在我院随机抽取的1682张处方中,共有267张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使用几率为15.87%。糖皮质激素于皮肤科所用几率最高,占比40.45%;五官科次之,占比22.47%;外科第三,占比14.98%;而内科、儿科、妇产科及口腔科所用几率较低,均不足10%。 结论 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上,我院门诊处方的使用几率处于较高水平,但综合分析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几率较低,可见临床应用较为符合相关规定,但仍有部分不合理使用情况存在,在之后的工作中仍需加强对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用药合理性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对糖皮质激素(GC)类药物管理的方法及其价值。方法:抽取药剂科2019年至2021年时间段内开具糖皮质激素处方共120份,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甲组(60份)、乙组(60份)。甲组予以常规治疗,乙组予以药学干预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情况较合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剂科 糖皮质激素 药物管理 用药不合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对糖皮质激素药物管理的方法和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前后四年内药剂科发放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处方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2016年~2017年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但无实施PDCA管理模式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020年使用糖皮质激素采用PDCA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管理前后的处方不合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出现用药不合理等情况的总发生率0.25%显著较低于对照组1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剂科 PDCA循环管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处方不合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N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非RCT (NRCT)进行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分别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量表、MINORS评价量表对RCT、NRCT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出395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进行meta分析,包括3个RCT研究和7个NRCT研究。共纳入1057例NAION患者。由于3个RCT研究结局指标的描述方法各异,因此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7个NRCT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视力预后(相对危险度=1.28,95%可信区间为1.09~1.51 ,P=0.003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情况(均数差=7.76,95%可信区间为1.58~13.94,P=0.01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4个研究报告了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述研究均未对不良反应患者的预后进行详细分析。结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NAIO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明确,尚需更大样本的RCT来验证。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GDPP/CPP)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似物(GnRHa)是国际上治疗CPP的主要药物,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CPP患儿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不断探索GnRHa治疗的获益人群,探讨GnRHa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完善GnRHa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指南 共识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似物(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最终成年身高的改善。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GnRHa治疗CPP女童文献,检索时限至2019年12月1日。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939名CPP女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Adult height,AH)较对照组增加4.09 cm(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2.46~5.71),有统计学意义,P<0.1,I2=92%,异质性显著。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较靶身高(Target height,TH)增加5.04 cm(95%CI:2.86~7.44);CPP女童成年身高较初始预测成年身高(PAH0)增加4.17 cm(95%CI:2.04~6.30),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亚洲及欧洲地区,使用GnRHa分别能增加AH分别3.81 cm(95%CI:1.82~5.80)、4.71 cm(95%CI:1.06~8.35);骨龄(BA)<11岁或者≥11岁开始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4.19 cm(95%CI:2.51~5.87)及4.03 cm(95%CI:1.30~6.75);实际年龄(CA)<8岁时开始治疗AH增加6.12 cm(95%CI:3.25~8.99),CA≥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每4周曲普瑞林治疗剂量<或者≥80 ug/kg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5.17 cm(95%CI:3.75~6.60)及2.47 cm(95%CI:0.61~4.34),平均治疗疗程≤2年及>2年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3.21 cm(95%CI:1.27~6.16)及5.63 cm(95%CI:3.15~8.11),提示GnRHa治疗大于2年可增加最终成年身高。结论:GnRHa治疗CPP女童组成年身高(Mean Difference,MD=4.09 cm,95%CI:2.46~5.71)、AH-TH(MD=5.04 cm,95%CI:2.86~7.44)、AH-PAH0(MD=4.17 cm, 95%CI:2.04~6.30)均优于未治疗CPP女童组。小骨龄、小剂量和长疗程治疗效果更显著,实际年龄大于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身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在人体当中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比较有效的一种药物。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现他汀类药物在人体当中使用可以产生多个方面的作用,即使是一些血脂不高的冠心病患者,也可以从他汀类药物当中受益。他汀类药物具备着抗炎以及血脂方面的调节作用,实现抗脉粥样硬化的目的,产生抗氧抗炎的效果,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增殖,产生抗骨质疏松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状况进行调节。本文主要对他体内药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梳理,进一步介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应用可以产生的功效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进一步为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 标签: []他汀类 临床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当中的效果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并且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把本次所选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内45例病人,对A组内的病人采用临床当中常规的方法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B组则是依据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防止措施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内的病人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后,B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A组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应用不同的措施以后,A组内病人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要远远高出B组,两组之间进行的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的重要性(P<0.05)。讨论:对于在如今的临床当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必须要根据在临床当中所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既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效率,还可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以提高,并且从中也可以发现,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必须要根据在临床当中所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采用一定的防治措施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运用银杏叶片治疗,实验组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间进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24.49%,经过比较,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 银杏叶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龄60岁,疼痛评分均为中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选择奥施康定。前7 d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7 d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癌症患者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频率、奥施康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有所下降[(4.375±0.728)分比(5.714±0.948)分],7 d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减少[(4.500±0.991)次比(5.911±1.311)次],使用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使用热疗后奥施康定的每日用量较热疗前减少[(51.786±23.129)mg比(54.643±27.36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疗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内生场热疗与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能很好地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肿瘤热疗 强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P)技术是为获得大量标准FP而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基因融合和蛋白表达方法,利用此项技术,可构建和表达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目的蛋白。FP类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片段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由不同的功能蛋白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多结构域的人工蛋白。FP技术可以优化蛋白性能甚至产生新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方法。文章从FP的构建、表达、纯化、作用、应用及FP类药物等多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融合蛋白 靶向类药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他汀预防冠心病的临床医学实际效果。方法:选择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诊于医院的120例冠心病病人做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基本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n=60),与他汀治疗的观察组(n=60),比较2组病人冠心病治疗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治疗以后身体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都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临床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影响胆固醇代谢,可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线用药。近年来随着他汀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其中,骨骼肌相关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的首要原因,造成药效不能保证,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还严重影响患者肌肉强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文章就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SAMS)和他汀相关自身免疫性肌病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肌肉症状 免疫性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