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霍乱弧菌O1血清El Tor产毒基因组的重组特征。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选取分离时间从1937—2015年的292霍乱弧菌O1血清El Tor菌株完成图序列或草图序列,以菌株N16961的基因组序列为参照,使用snippy软件获得菌株的全基因组比对信息,利用ClonalFrameML软件对数据进行重组分析,比较大小染色体间重组数目及重组区域总长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分离地区菌株的基因组重组片段数目和总长度的差异。使用KOBAS分析工具对重组热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292霍乱弧菌菌株中,发生基因重组163(55.8%);其中,归一化处理的小染色体重组片段数目M(P25,P75)为4.7×10-6(9.3×10-7,2.0×10-5),大于大染色体[2.4×10-6(3.4×10-7,5.7×10-6)](P<0.001);小染色体重组区域占小染色体长度的比例M(P25,P75)7.1%×10-5(3.7%×10-6,4.8%×10-4),大于大染色体[2.2%×10-5(2.4%×10-6,8.4%×10-5)](P<0.001)。分离自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菌株重组片段数目M(P25,P75)分别为23(1.0,33.0)、1.0(0.0,34.0)、6.0(2.0,13.0)、0.0(0.0,1.0)和29.5(6.8,56.8)(P<0.001);分离自各大洲的菌株重组区域总长度M(P25,P75)分别为233.0(4.0,461.0)、11.0(0.0,695.5)、56.0(4.0,111.0)、0.0(0.0,9.0)和347.5(132.8,1 323.5)bp(P<0.00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62个重组热点编码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趋化、趋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受体活性和分子转导活性。结论霍乱弧菌El Tor大小染色体的重组片段数目及区域长度存在差别,不同大洲菌株重组片段数目及重组区域总长度不同。

  • 标签: 弧菌,霍乱 基因组 染色体 基因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蛋白187(RNF187)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和上皮间变的关系。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和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PLC/PRF/5、HepG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所)中RNF187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沉默RNF187后,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NF18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分子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MHCC97-H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转移潜能组MHCC97-H的RNF187的mRNA表达(0.082±0.006)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组PLC/PRF/5(0.014±0.003)、HepG2(0.017±0.002,t=41.755、36.248,P均<0.05),MHCC97-H的RNF187蛋白表达(2.8±0.3)明显高于PLC/PRF/5(1.8±0.2)、HepG2(1.7±0.2,t=11.030、11.667,P均<0.05)。MHCC97-H-Mock和MHCC97-H-短发卡RNA(shRNA)-RNF187的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分别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0.81±0.08,0.31±0.06)、Syndecan-1(0.70±0.08,0.22±0.07);间皮标志物N-cadherin(0.28±0.04,0.73±0.09)和Vimentin(0.26±0.03,0.68±0.08)。两组细胞EMT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2、24.634、19.424、17.854,P均<0.05),提示MHCC97-H-shRNA-RNF187细胞EMT过程显著下调。MTT法示,72 h后,MHCC97-H-shRNA-RNF187的增殖能力(2.2±0.4)明显低于MHCC97-H-Mock(4.5±0.6,t=2.428,P<0.05)。Transwell小室法示,MHCC97-H-shRNA-RNF187组细胞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量[(178±67)个]明显少于MHCC97-H-Mock组[(482±73)个,t=14.563,P<0.05]。结论RNF187表达可诱导EMT并参与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过程。

  • 标签: 肝细胞癌 环指蛋白187 上皮间质转变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南充和新疆和田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分离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四川南充同1起暴发的3份和2016年新疆和田6份急性期甲肝患者血清标本,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分段巢式PCR、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9条HA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抗原中和位点、重组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VP1-2A连接区基因分型表明9条HAV序列都属于IA亚型,分为4个不同的分支,其中3条南充序列和3条和田序列属于同一分支;全基因组序列表明,3条南充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100%和100%,与3条和田序列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0.50%~0.57%和0.08%~0.17%。9条HAV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29%~100%和99.62%~100%,与我国hd9和蒙古MNA12-001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与hd9 98.60%~99.50%和99.75%~99.92%;与MNA12-001 98.45%~99.32%和99.71%~99.87%)。9条HAV序列在已发表的抗原中和位点处未发生改变,未发现重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处于负向选择。结论我国存在多HAV流行;9条HAV氨基酸序列在主要抗原中和位点处很保守。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百日咳鲍特菌耐药与敏感的基因型别,分析百日咳菌株耐药性演变与分子型别特征的关联性。方法于2016—2018年在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1岁临床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扩增23S 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其2047位点耐药突变;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600份鼻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4百日咳鲍特菌,其中28对红霉素耐药,6敏感。所有红霉素耐药均检测到23S rRNA基因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均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识别为MT195、MT55和MT104。6敏感均未检测到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为prn9(或prn2)/ptxP3/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全部为MT27型。结论百日咳鲍特菌红霉素耐药与敏感的分子分型特征不同,红霉素耐药性的获得可能伴随特定分子型别的变化。

  • 标签: 百日咳鲍特菌 红霉素 耐药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人流感H3N2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进化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分离的1H3N2流感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倡议分享流感数据库(GISAD)获取其他流感毒基因组全序列,通过BioEdit7.0.9将该毒8节段基因与其他序列比对,MEGA7.0软件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并全面分析该毒的进化、致病力和抗原性等特征。结果测序得到该毒为人流感分离A/Homo sapien/China/LS340/2019(H3N2)(LS340),LS340为典型的季节性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属于3C.2a1进化分支,具备人际传播能力,部分位点呈现高传播性和高致病性特征,对金刚烷胺耐药。与当季推荐疫苗相比,抗原区出现涉及A、B两个表位3个位点突变。结论LS340未出现重组、缺失等较大变异,但与当季推荐疫苗相比已经发生抗原漂变,应及时更新疫苗,同时加强此类病毒变异监测,防止流感大流行发生。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H3N2亚型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部湾7城市2014—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北部湾城市手足口病跨区域化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北部湾7城市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北部湾7城市手足口病发病例数73 066例,年均发病率是87.7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4—7月和9—11月;年均发病率前3市为崇左(152.98/10万)、玉林(137.40/10万)、防城港(106.48/10万);病例以≤3岁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8∶1。结论北部湾7城市需紧跟国家战略决策,打破区域限制,探索构建手足口病防控机制。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EV71疫苗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流行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基因型及基因特征。方法2010年和2019年分别采集2个市州疑似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经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阳性病毒分离基因分型靶基因序列,即E1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然后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13个基因型的32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基因型别,同时与我国其他省份流行RV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获得4RV病毒,经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这些病毒分属于1E-Cluster A基因亚型和2B-Cluster C基因亚型,与我国同期其他省份RV流行趋势基本一致。青海省4病毒在氨基酸水平高度保守,但也存在地区特异性的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为青海省风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青海省 风疹病毒 1E基因型 2B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布鲁菌病疫区江苏省连云港市布鲁菌分离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对2018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的13疑似布鲁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布鲁菌特异性基因bcsp31和插入序列IS-711,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分型。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分型,测序结果用Mega 4.0软件进行编辑。结果13分离经初步鉴定均为布鲁菌属。经Real-time PCR检测,13分离均为羊种布鲁菌。MLVA结果显示,13羊种布鲁菌分为12个基因型,且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13羊种布鲁菌中有3生物1型、2生物2型和8生物3型。结论连云港市分离的布鲁菌菌株均为羊种布鲁菌,MLVA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

  • 标签: 布鲁杆菌属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假体感染(PJI)临床,探究工具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和初步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mCherry红色荧光表达质粒,通过电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构建红色荧光标记金葡菌PJI临床。通过生长曲线检测,体外成膜和生物量分析和荧光强度测量鉴定工具菌生物学特性。采用RAW264.7细胞、工具菌建立共培养模型。采用该模型示踪不同锌离子浓度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荧光PJI金葡菌吞噬能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使用Gibson系统成功构建了荧光表达质粒pRMC2-pts-mCherry,并且使用噬菌体Phage11将该质粒成功导入金葡菌假体感染临床ST1792。较之于野生ST1792,荧光金葡菌ST1792-pRMC2-pts-mCherry两者的生长曲线没有统计学差异(F=0.012,P>0.05)。在0.5%葡萄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G)内,两者的生物膜光密度(OD)值分别为(3.700±0.003)和(3.715±0.042)(t=0.6056,P>0.05);10%滑液中生物膜OD值为(3.682±0.084)和(3.648±0.095)(t=0.474,P >0.05)。使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荧光强度,24 h荧光强度为(1.95± 0.04)、48 h荧光为(1.94±0.13)、72 h荧光强度为(1.95±0.04),荧光强度72 h稳定(F=2.944,P>0.0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评价发现,使用锌离子浓度30~60 μmol/L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 24 h,可以促进其吞噬金葡菌,其中30 μmol/L吞噬率为(44±4)%(t =4.75,P<0.01)、45 μmol/L吞噬率为(45±6)%(t=4.086,P<0.05)、60 μmol/L离子处理的巨噬细胞,其吞噬率为(38±4)%(t =4.786,P <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红色荧光临床PJI金葡菌,并验证其用于PJI相关体外吞噬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假体相关感染 荧光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 756,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标本来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我院分离培养的114耐药碳青酶烯肺炎克雷伯菌( CRKP)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分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 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住院患者 送检标本 分离培养的114 非重复性 耐药CRKP。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耐药菌重新进行菌种鉴定并验证其对碳青酶烯 以及其他临床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 的药敏分析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 EDTA)协同法检测金属酶, PCR 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 通过 脉冲场凝胶电泳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析 114 菌株 的 同源性。 结果 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结果表明上述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位于 95%-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70%-75%、 82%-87%、 90-95%和 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该耐药菌对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联合四素类或氯霉素类的耐药率均位于 57%-66%、 61%-77%、 79%-84%和 6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14 CRKP经 m CIM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阳性率为 100%; 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 8为阳性,阳性率为 7.02%。经耐药基因检测及测序结果比对显示, IMP、 KPC和 NDM的基因型别为 IMP-4、 KPC-2和 NDM-1。临床耐药发生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 P < 0.05)。拉丝试验结果显示高毒力 CRKP1检出率为 16.67%;同时 rep-PCR结果显示 114 CRKP分为 A-F 6类型,以 A型为主( 80.71%)。通过 Bio Numerics 软件分析 PFGE条带的聚类情况,本研究 114 CRKP分为 A-F 6类型, A型为主( 80.71%, 92/114), B-F型分别为 4.39%(5/114)、 3.51%(4/114)、 3.51%(4/114)、 4.39%(5/114)和 3.51%(4/114),与 A型相比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χ2=15.736, P = 0.001)。 结论 CR-KP是导致临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极易发生多重耐药现象,并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上升,提示加强临床用药过程对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并及时监测致病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抗广谱耐药菌的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 ] 耐药菌 痰培养 肺炎克雷伯杆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家禽中艾伯特埃希菌的带菌情况。方法采集山西省不同禽类定点屠宰场鸡肠内容物经EC肉汤增菌后,PCR对其进行eae基因检测,阳性增菌液接种麦康凯琼脂,挑取不发酵乳糖菌落进行三重PCR(clpX、lysP和mdh基因)、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采集了250份样品,经eae基因检测、生化鉴定、三重PCR检测、16S rRNA及MLST聚类分析,确定2不发酵乳糖、木糖,无动力,eae、clpX、lysP和mdh基因阳性的菌株为艾伯特埃希菌。进一步对该2艾伯特埃希菌毒力基因分析发现,该菌株携带Ⅱ/Ⅲ/Ⅴ组亚型 cdtB基因,但均不携带stx基因。结论本研究表明山西省鸡类中存在艾伯特埃希菌带菌的情况。

  • 标签: 序列分析 艾伯特埃希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谱,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药物选择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既往收集的MDR-TB 167,采用lysX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微孔板药敏法及BACTECTM MGIT 960TM液体培养法对其进行13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MDR-TB菌株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及药物交叉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结果167MDR-TB菌株对除异烟肼、利福平外11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95.81%,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比例为31.14%(52/167),广泛耐药结核病比例为6.59%(11/167)。北京基因型中链霉素耐药率高于非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2,P<0.05),非北京基因型中pre-XDR比例高于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2,P<0.05);氧氟沙星耐药率和吡嗪酰胺耐药率在现代北京基因型与古典北京基因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和χ2=3.912,P<0.05)。利福平与利福布汀存在交叉耐药,交叉耐药率为86.23%,且不同程度利福平耐药组间利福布汀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2,P<0.05)。氧氟沙星耐药与莫西沙星耐药有相关性、阿米卡星耐药与卡那霉素耐药有相关性,r分别为0.87和0.91。结论MDR-TB菌株对11种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且同类型药物之间交叉耐药较为严重;北京基因型菌株是MDR-TB的主要流行菌株,与链霉素耐药高度相关。

  • 标签: 耐多药结核病 药物敏感性试验 交叉耐药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复杂性创伤性文身的方法,评估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第960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选择复杂性创伤性文身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29岁。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钻钻取皮肤全层创伤性文身,留置创面自然愈合,创面外敷生肌育肤膏保湿促进伤口愈合,多次换药至创面愈合。结果8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未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年后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切法治疗创伤性文身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效果较好的方法,尤其适合面部复杂创伤性文身,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处创伤 环钻术 创面疗法 创伤性文身 生理性再生修复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体与其之间的菌群交换。剖宫产、早期接触抗生素和配方奶喂养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的建立,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乳寡糖(HMOs)是一类结构多样的非共轭聚糖,母乳中含量丰富,可调节婴儿肠道菌群组成,对婴儿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为了解婴儿肠道菌的定植特点及HMOs对肠道菌的影响,现就此综述如下。

  • 标签: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母乳寡糖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25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其进化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确诊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测序,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12.0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EGA5.1分析病毒进化特征。结果25病毒共检测到52处碱基突变,进化分析显示25病毒分成2个进化分支,分支1含有8 782和28 144位置CT连锁SNPs,而分支2此2位置突变为TC,即8 782 (ORF1ab: C8517T,同义突变)和28 144(ORF8: T251C, L84S)。分支2中5病毒还含有24 034(S:C2 472T,同义突变)、26 729(M:T207C,同义突变)和28 077(ORF8:G184C,V62 L)连锁SNPs,聚成亚组A,不同分支/亚组在人群分布及与疾病关系无显著差异。结论2019-nCoV出现了SNPs,其对病毒传播力、致病性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805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有效的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耐药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05,这些菌株大部分分布在烧伤整形外科24.60%(198/805),泌尿外科16.02%(129/805),创伤骨科10.31%(83/805)和重症医学科6.46%(52/805);标本分布:伤口分泌物379,尿液192,痰液97,血液82,脓液18,其他标本37;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8.01%(789/805)和96.64%(778/805),而对氨曲南和替卡西林/棒酸的敏感性较低,敏感率分别为76.89%(619/805)和54.29%(437/805),对其他常见抗生素(天然耐药除外)的敏感率则在80.00%以上。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不均匀,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比较高,医院相关部门要做好病原菌监测工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杭州地区59。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1.63%,广泛耐药(XDR)菌占12.25%。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4.90%和82.65%,宁波地区分离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杭州地区分离(χ2=31.962、22.440和29.671,P<0.01),杭州地区分离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宁波地区分离(χ2=4.181和5.543,P<0.05)。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PDC和OXA-50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TEM、GES和OXA-10只在宁波地区分离中检出,KPC只在杭州地区分离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模式有7种,所有菌株均携带PDC和OXA-50,55(56.12%)只检出PDC和OXA-50。检出PDC、OXA-50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携带PDC和OXA-50基因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耐药 β-内酰胺酶基因 PDC OXA-50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比值(GA比值),探讨GA比值在预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跨补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诊断TOF并行根治术的355例患儿,其中男182例,女173例。将其分为跨补片组与非跨补片组,收集2组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值,分别计算肺动脉Z-score评分和GA比值,并统计分析。结果156例患儿(43.9%)需要跨补片,199例(56.1%)患儿未行跨补片。跨补片组的GA比值和肺动脉Z-score评分均小于非跨补片组[0.45±0.12比0.54±0.15、(-1.75±0.98)分比(-0.86±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6.3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行跨补片患儿肺动脉Z-score评分为-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95%CI:0.64~0.76),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83%;行跨补片患儿GA比值为0.58的AUC为0.712(95%CI:0.66~0.77),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7%。结论GA比值是TOF根治中是否行TAP的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跨环补片 肺动脉Z-score评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