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病理科的200份石腊切片进行检查和检查过程改进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改进后的切片染色效果,优于技术改进前的切片,且骨组织、胃镜活检、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成功合格的HE切片利于病理的准确诊断,提高HE染色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确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规范管理之后进行手术的1000例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规范管理之前的900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信息化实施前后两组病理标本送检时间等。结果信息化实施之后病理标本送检时间明显缩短,且标签准确率名校提高,问题标本出现几率有效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病理标识,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现问题标本的机率,手术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其对于提升病理标本管理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病理标本 规范管理 信息化 病理标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学思维导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一般教学模式与思维导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的肯定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思维导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 标签: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F-1R和IGF1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有病理标本的胃癌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胃良性肿瘤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IGF-1R和IGF1阳性表达;研究组不同组织学分型、NIH分级及病理情况者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不同组织学分型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NIH分级、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存在差异,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NIH分级高、有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的胃癌患者,GRO-1和CXCR2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NIH分级低、无粘膜受侵及肿瘤未转移者,这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IGF-1R IGF1 胃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给予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对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的使用效果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后,发现52例患者中有12例为小肠血管畸形出血、10例为出血性小肠炎、8例为小肠憩室并出血、5例为小肠肿瘤、6例为结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出血、4例为结肠癌并发溃疡出血、2例为结肠炎出血,治疗有效率为96.15%。结论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应用术胃镜联合结肠镜能够对患者出血的原因予以准确判断,并能够确定出血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胃镜 结肠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 简介: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编排格式规范,自2016年第1期开始要求:(1)对于有DOI编码的文章须注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2)中文参考文献采用、英文双语著录。在文献序号后先列出中文文献,另起行列出该文献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英文刊名全称。

  • 标签: 参考文献 格式 规范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我院近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的39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经过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并对其注射流率2~3ml/s。对CT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9例患者,有24例患者的神经鞘膜来自于肿瘤,其中,有15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有8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有6例良性,1例恶性;有7例患者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来自于肿瘤龟例;其中,有2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以及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的神经源性肿瘤所表现的影像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因此,了解肿瘤的病理基础,并突出其根本征象,再与其它征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 CT征象 病理分类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字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郾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61例,难治型GM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X^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X^2=16.487、15.944,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肉芽肿 乳腺炎 诊断 外科手术 类固醇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起病理进程。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病理科2012—2016年期间诊断的2例粘液样纤维肉瘤。对其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粘液样纤维肉瘤的具体病理特点。结果患者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粘液样基质,肿瘤细胞较稀疏分布,细胞呈梭形或星形,轻度异型性;可见假脂肪母细胞HE400×。结论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特征除间质广泛粘液样变,还包括异型性较小的星芒状细胞的特征,瘤组织呈触角样或蜘蛛网样浸润至皮下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局部侵袭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能力变强等特征,为临床上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躯干肢体 粘液样纤维肉瘤 病理学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1例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患者,通过经皮肾镜镜检明确诊断,并行肾根治性切除,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具有肉瘤样形态的未分类肾细胞癌,术后16d发现全身广泛转移,术后1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行肾根治性切除,预后差。

  • 标签: 未分类肾细胞癌 肾结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干预手段,旨在为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术干预方法。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选取74例符合研究要求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将患儿分析参照组及试验组,各组患儿均为37例,为参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干预,为试验组患儿实施微创手术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性。结果除住院费用外(p>0.05),试验组患儿在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隐性疝发生率等指标上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且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7%(1/37)明显低于参照组18.9%(7/37),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是临床干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理手段,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患儿康复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突出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疝 手术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E染色在疾病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于我院检验科并需要做HE染色进行相关病理诊断的800份石蜡病理切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切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HE染色效果及检测准确度的因素进行探讨,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800份石蜡病理切片中,来自胃肠肝胆的组织有200片,染色结果达到甲级的有197片,达标率为98.5%(197/200),来自骨组织的病理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70片,达标率为85%(170/200),来自胃肠活检的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82片,达标率为91%(182/200),来自脂肪组织的病理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80片,达标率为90%(180/200),总的染色达标率为91.12%;而在71份染色不达标的病理切片中,染色结果均匀性不达标的有20份,占比28.17%(20/71),染色结果清晰度不达标的有30例,占比42.25%(30/71),病理切片被污染的有11片,占比15.49%(11/71),切片脱落的有10片,占比14.08%(10/71)。且各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染色的结果直接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根据不同的组织切片,不同的疾病,应该采取相应的取材及染色措施,并且针对一些影响染色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320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作为分析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160)。参照组实施HE染色,实验组基于参照组操作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实施HE染色。比较两组切片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组脂肪、胃肠及胆囊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27%、90%及89.66%,实验组脂肪、胃肠及胆囊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56%、98.75%及98.28%,组间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诊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较高,需要基于组织切片特点实施差异性染色技术,进而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代医家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有关74位血液病专家有效治疗ITP的中医药方药,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结果74位医家139首方剂,共使用188种药物1486频次,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其中辨证为热盛迫血型治疗方38首,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和芍药。辨证为气不摄血型治疗方54首,使用频次在27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甘草和白术。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方36首,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甘草和女贞子。讨论通过分析,可发现中医药治疗ITP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基本法则,按照药物的出现频率高低,初步认为,临床治疗ITP的一般用药为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五味药。ITP从用药归经规律分析,应从肝脾论治,方可奏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用药规律 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的应用。方法采集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对我院全部科室送往病理科的268例石蜡切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抽取168例染色体通过HE染色法给予染色,密切观察染色后的所有病例切片产生的变化,并对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研究显示,病理技术H染色体改进后的胃镜活检达标率为98.39%、子宫内膜达标率为100.00%、脂肪组织达标率为93.75%、胃肠组织为96.43%,较病理技术H染色体改进前的应用效果显著,差异有可比性,(X²=8.569,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标本来采取不同的制片及HE染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制片的质量问题,同时还可提升了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病理技术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警示药品标识在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护理差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制作高危药品专用药品标识并应用于临床,观察比较使用高警示药品标识前后医护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在使用高警示药品标识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医护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0%,两组相比就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差错发生率为0.05%,对照组患者差错发生率为0.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警示药品标识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代医家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有关74位血液病专家有效治疗ITP的中医药方药,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结果74位医家139首方剂,共使用188种药物1486频次,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其中辨证为热盛迫血型治疗方38首,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和芍药。辨证为气不摄血型治疗方54首,使用频次在27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甘草和白术。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方36首,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甘草和女贞子。讨论通过分析,可发现中医药治疗ITP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基本法则,按照药物的出现频率高低,初步认为,临床治疗ITP的一般用药为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五味药。ITP从用药归经规律分析,应从肝脾论治,方可奏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用药规律 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57例,做为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这57例患者随机分配两组,命名为A、B。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无明显差异,长R-R间期多在夜间发生,考虑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R-R间期的长短情况不能准确反应房室传导,但能反应f波隐匿传导。结论在进行心房颤动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需要将患者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