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较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10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收集可能影响Gleason评分升高的相关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Gleason评分升高的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与直肠指诊(DRE)等相关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对于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级具有重要相关性(OR=0.981)。结论通过测量前列腺体积可预测前列腺癌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较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可能,从而准确估算前列腺癌患者的实际Gleason评分,以便做出更有利的医疗决策。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GLEASON评分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切除术 LOGISTIC回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神经病理疼痛,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外周神经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问题,造成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此外,感染和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理疼痛,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当前的癌性神经病理疼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当前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拖延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年轻人,总倾向于把任务拖到"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拖延正式进入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1]。随后研究者从各个维度对拖延进行了探讨,包括拖延的内涵、分类、影响因素、结果变量等。研究者普遍认为拖延是由认知、情绪、行为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消极的作用[2]。

  • 标签: 非理性 结果变量 影响因素 行为模式 强迫性上网 回归方程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8月收治的神经病理疼痛患者共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轻,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患者的信赖。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ICU中应用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对于老年患者因感染发热的作用效果,并对其护理作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78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降温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应用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进行降温,在对患者进行降温之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为观察组的患者从心理护理、患者护理、电冰毯护理几个方面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降温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降温效果相对于对照组的降温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少。结论对于ICU因感染发热的老年患者进行电冰毯体温控制模式,效果明显,同时,得当的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降低降温过程中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安全性降温起到有效的保证。

  • 标签: ICU 老年患者 电冰毯 感染性发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200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驱黄药物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大小。结果在2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中,其中有45例轻度患者,所占百分比为22.50%,102例中度患者,所占百分比为51.00%,剩下的53例患者属于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为26.50%,感染因素、围产因素引起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是以中度胆红素指标升高为主要标志,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对其相关疾病影响因素加强识别和观察,提前做好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保证胆红素浓度大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高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黄疸茵陈颗粒主要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新生儿病理黄疸中药治疗研究,这几年一直都在进行,取得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明显,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黄疸因颗粒进行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因为这种病住院的话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和间接胆红素值,如果以间接胆红素值增高为主会使用蓝光治疗,在进行蓝光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入相应的补液和酶进行良好的诱导,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加入黄疸茵陈颗粒,在患者服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量时会发现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值降低较快,再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肉眼也可以分辨出皮肤上的黄疸呈现出消退的趋势。目前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单纯的用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的要快很多。

  • 标签: 黄疸茵陈颗粒 辅助治疗 蓝光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以探讨其在病理瘢痕中的作用及与病理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留取正常皮肤2例、浅表性瘢痕3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边缘正常皮肤、瘢痕疙瘩及瘢痕疙瘩边缘正常皮肤各5例组织标本,用特异性抗体作为标记物,用胶体金作示踪物进行免疫电镜观察,观察标记物所在位置,以了解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CTG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疙瘩边缘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浅表性瘢痕及增生性瘢痕边缘正常皮肤。免疫电镜标记显示成纤维细胞细胞超微结构清晰,金颗粒呈团状、点灶状分布,特异性强,CTGF蛋白阳性标记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桥粒连接、常染色质等部位也有表达。结论CTGF与病理瘢痕的形成有相关性,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病理性瘢痕 免疫电镜 胶体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疗效。方法晚期肿瘤的神经病理疼痛患者,通过视觉类比量表(VAS)和主诉分级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分为A组奥施康定组40例,B组奥施康定+加巴喷丁组40例,通过个体化用药,研究其治疗疼痛缓解度,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A组疼痛完全缓解9例,明显缓解17例,其有效率85%,显效率65%,B超疼痛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19例,有效率92.5%,显效率77.5%,结论奥施康定+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 奥施康定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病理黄疽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儿行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黄疽消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黄疽消退时间为(3.90.6)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疗效更佳,黄疽消退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结果环境温度过低、产热不足、低体温液体的使用、麻醉药物影响、生理因素等是造成低体温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干预、减少外源刺激等措施,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

  • 标签: 全麻术 低体温 原因 危害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给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并给实验组进行低体温预防针对性处理。记录两组患者的低体温情况,测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8%,要高于对照组78%,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实验组的低体温概率为2%,对照组的低体温概率为23%。结论要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低体温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低体温概率,还能够得到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在手术室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科室同一术者的86例胃癌根治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保温组和低温组,观察两组术后SSI的发生率。结果两组SSI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低温组SSI发生率为18.75%;保温组SSI发生率为3.846%。

  • 标签: 术中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