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组织磁化率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近年来,定量磁化率成像因其能定量测量磁化率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定量磁化率成像在数据采集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正逐步被解决,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者主要就定量磁化率成像的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成像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磁化量子血疗对高粘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人入院后停用影响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采用磁化量子血疗,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作血粘度,血小板聚集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磁化量子血疗对高粘血症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磁化量子血疗 高粘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法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法较常规3D-TOF法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 标签: MT 3D—TOF MR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肝豆状核变性的预后、减少致残的关键。常规磁共振序列很难发现肝豆状核变性脑部的早期病变,特别是对于临床前期患者。定量磁化率成像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磁共振后处理技术,对脑部磁性金属的沉积十分敏感。定量磁化率成像能够对肝豆状核变性基底节区金属沉积进行定量分析,有望成为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定量磁化率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黑质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鉴别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价值进行Meta分析。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有关QSM对PD诊断价值的任何中英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702例PD患者和497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显示QSM诊断PD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阳性似然比(+LR合并)、阴性似然比(-LR合并)和诊断比值比(DOR合并)分别为0.87(95% CI:0.83~0.90)、0.77(95% CI:0.69~0.84)、3.84(95% CI:2.74~5.39)、0.17(95% CI:0.12~0.22)和23.19(95% CI:13.41~40.07),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0(95% CI:0.87~0.9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测量黑质致密带[AUC=0.90(95% CI:0.87~0.92)]、扫描层厚≤1 mm [AUC=0.93(95% CI:0.91~0.95)]诊断准确性优于测量整体黑质[AUC=0.81(95% CI:0.77~0.84)]、扫描层厚>1 mm [AUC=0.88(95% CI:0.85~0.91)]。Deek's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24)。结论当前证据显示QSM具有较高的PD诊断价值,尤其是测量黑质致密带和扫描层厚≤1 mm,可为PD的早期诊断和随诊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黑质 定量磁化率成像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脑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中线圈选择和空间均匀性校正对深部核团磁化率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在2.89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采用20通道和6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完成10名健康受试者扫描,得到分别施加和未施加空间均匀性校正的图像数据,再进行QSM重建。在重建得到的定量磁化率图上,手动勾画出六个双侧脑深部灰质核团,包括红核、黑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和齿状核,计算核团内磁化率平均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均匀性校正前后、不同通道线圈采集获得的磁化率值的组间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用于QSM重建的图像数据施加空间均匀性校正后,磁化率图上大脑深部核团边界更加清晰,定量磁化率测量值均显著增加。均匀性校正前、后核团内磁化率平均值线性相关(20通道:斜率K=1.06,R2=0.96;64通道:斜率K=1.12,R2=0.95)。在20通道和64通道线圈中采集得到核团内磁化率平均值线性相关(校正前:斜率K=0.92,R2=0.96;校正后:斜率K=0.98,R2=0.96)。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匀性校正后64通道和20通道线圈采集的核团磁化率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图显示均匀性校正后64通道和20通道线圈采集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偏差。结论线圈选择和空间均匀性校正的使用对颅脑定量磁化率值有一定的影响,采用空间均匀性高的图像可提高QSM测量的准确性。

  • 标签: 定量磁化率成像 空间均匀性 线圈 深部灰质核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红细胞磁化技术用于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中 的应用 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8 年 1月 -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98 份献血者标本,在血型仪上用红细胞磁化技术检测 ABO、 R H(D)血型,并对其中的 182 份标本加测不规则抗体,分析本次 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 198 份血液样本中,异常 14 份,异常率为 7.07% ;一次性正确判读率为 92.93% ;其中正反不符 3 份, “ O” 细胞凝 4 份,正反不符“ O” 凝 2 份,仪器判断有疑问 1 份,纠正初筛血型错误中 ABO 3 份、R H(D)1 份。 182 例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中检测出 5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 2.75% 。其中男性 3 例,阳性率为 1.65% ,女性 2 例,阳性率为 1.10% 。 结论 在常规血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 基于红细胞磁化技术的血型仪,具 有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准确及可追溯等特点。

  • 标签: 红细胞磁化技术 血型检测 不规则抗体 献血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情况,明确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P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39例(PD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47~80 (65.44±9.78)岁。根据改良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PD组(23例)及中晚期PD组(16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进行QSM扫描,测量各组中脑左右两侧黑质和红核的磁化率,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并与PD的临床诊断、分级和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中脑左右侧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临床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侧的关系。结果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073±0.017)×10-3对(0.058±0.028)×10-3,t=-2.125,P=0.043;(0.094±0.020)×10-3对(0.072±0.035)×10-3,t=-2.605,P=0.015]。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与Hoehn-Yah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r=0.051,P= 0.759;r=0.045,P=0.788);黑质的磁化率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420,P=0.008),红核的磁化率与病程无相关性(r=0.241,P=0.130)。PD组的中脑左右侧黑质、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患者临床发病时肢体运动障碍症状的表现无显著相关性(黑质:F左=0.661,P左=0.421;F右= 1.153,P右=0.290。红核:F左=0.006,P左=0.940;F右=0.109,P右=0.743)。结论QSM技术能够测量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并间接反映脑内铁沉积情况,对PD诊断及病程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黑质 红核 铁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相位线性度的多回波场图拟合算法,以提高定量磁化率分布图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提出了一种多回波场图拟合的改进算法,其通过场图线性拟合的残差来判断数据点相位的可靠性。采集15名健康被试的模图和相位图,分别采用常规算法和改进算法拟合得到场图,再经过场图解缠绕、背景场去除和磁化率反演等步骤获得磁化率分布图。选取黑质、红核、尾状核、苍白球和壳核作为感兴趣区,对比研究了两种算法得到的磁化率分布图上感兴趣区的噪声水平。结果采用改进的场图拟合算法后,定量磁化率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伪影得到明显抑制。双侧黑质、右侧红核等区域的噪声水平显著下降。结论该文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定量磁化率成像多回波场图拟合算法可以提高磁化率分布图的图像质量。

  • 标签: 定量磁化率成像 多回波场图拟合 相位线性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腺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 transfer imaging, MTI)定量参数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临床活动性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TAO的49名患者,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e Score, CAS)将受试者分为活动期组(≥3分,29例)和非活动期组(<3分,2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眼眶常规MRI序列及冠状位MTI扫描,并测量泪腺磁化传递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MTR)及脂肪抑制T2WI序列上泪腺与同侧颞肌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 SI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MRI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RI定量参数与CA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TR、SIR及两者联合判断TAO临床活动性的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活动期组泪腺MTR低于非活动期组,泪腺SIR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R与CAS呈低度负相关(r=-0.427,P<0.001),SIR与CAS呈弱正相关(r=0.252,P=0.012)。联合泪腺MTR和SIR判断TAO临床活动性效能最优(AUC=0.809,敏感度62.5%,特异度93.1%),高于单独应用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19)。结论泪腺MTI定量参数在判断TAO临床活动性中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手段,以提高对TAO临床活动性分期的评估能力。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临床分期 泪腺 磁共振成像 磁化传递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和脂肪抑制T2WI(FS-T2WI)在评估Graves眼病(GO)临床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GO的患者64例,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分为活动期组(CAS≥3分,39例,78眼)和非活动期组(CAS<3分,25例,50眼),行冠状面MTI和FS-T2WI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每只眼的眼外肌磁化传递率(MTR)及眼外肌与同侧颞肌信号强度比(SI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MRI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RI定量参数与CA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TR、SIR及两者联合预测GO临床活动性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眼外肌MTR分别为0.45±0.04和0.5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P<0.001);SIR分别为3.4±0.6和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01)。MTR与CAS呈负相关(r=-0.46,P<0.001),SIR与CAS呈正相关(r=0.63,P<0.001)。MTR、SIR及联合MTR和SIR评估GO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40、0.845、0.905,联合MTR和SIR的效能优于单独使用MTR和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P=0.009;Z=2.15,P=0.032)。结论MTI和FS-T2WI的定量参数MTR和SIR均可用于评估GO临床活动性,两者联合可提高评估效能。

  • 标签: Graves眼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活动性 磁化传递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科学研究是能动地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的周密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也决定了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学科知识;缜密的理论思维和应有的科研能力。科研设计是科研工作者必备能力之一,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进程和结局,兹仅就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介绍。一、临床试验及其应用临床研究大致分观察性临床研究和试验

  • 标签: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研究 受试者 科研工作者 科学研究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确诊原醛症患者20例,测量其实验前后血醛固酮水平,并以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醛组血醛固酮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实验对原醛症的诊断敏感性为95%(19/20),特异性为93%(14/15)。结论此试验是项安全可靠地原醛症确诊方法,值的我们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目的建立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与5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混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A组)和非富集组(B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抽取22例初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2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C组)和非富集组(D组),健康者标本设为E组,比较三组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E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hTERT-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RT-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hTERT-mRNA表达水平可定量检测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灵敏度优于单纯RT-PCR检测方法.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磁化分选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GM试验联合G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的AECOPD患者110例,进行GM试验及G试验,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7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200 ng/L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5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50 ng/L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合并症、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入院时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室指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及时间、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吸入倍氯米松用量>1 000 μg/d的患者比例(58.3%)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出现喘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使用超过1类抗生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此次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及1,3-β-D葡聚糖水平,可帮助评估COPD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估死亡风险。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水平 1,3-β-D葡聚糖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 常规凝血试验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