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第五腕掌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们共收治10例第五腕掌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法治疗。术后随访腕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等情况,使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0~33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腕屈伸活动范围(116.2±11.9)°,为健侧的89.6%;患侧握力(85.2±19.6) lb,为健侧的91.1%;无疼痛7例、偶尔疼痛3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8例。结论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法治疗第五腕掌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克氏针 腕掌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CT观察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Fifth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 FMNF)的移位情况并模拟手术,探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23例青少年FMNF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年龄14~18岁,平均16.5岁;左手4例,右手19例。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5°±7°,范围在46°~69°。患儿术前均行患手CT检查并模拟骨折复位,构建髓腔空间3D模型,测量拟植入克氏针的直径、长度以及弯折位置和角度;髓腔直径<2.5 mm时单针固定,≥2.5 mm时双针固定。导入克氏针模型并模拟预弯,观察进针位置、角度和固定效果。据此行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术。末次随访时,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与健侧手做比较。比较拔针时及末次随访时双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差异,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23例均获解剖复位;手术时间(9±3)min,范围在4~17 min。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6周内愈合。末次随访时,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4°±1°(12°~16°)。拔针时患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为88°±3°(85°~92°),末次随访时为89°±3°(85°~95°),对侧为89°±2°(86°~9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手部及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均为优。1例患儿于术后5周功能锻炼时针尾磨破皮肤,拔针换药后痊愈,未遗留过多瘢痕。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感染、断针、退针以及伸肌腱、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亦未见掌骨头骨骺坏死发生。术后皮肤瘢痕均小于0.5 cm,掌指关节外观正常无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结合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FMNF简单、微创、费用低廉且效果良好。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观察骨折形态、指导制备植入器械并直观预见治疗效果,适合早期康复锻炼,利于患手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 克氏针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的系统分型及超声心动图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超声心动图和(或)CTA诊断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7 d~4岁2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CTA等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该病不同亚型的诊断要点、鉴别技巧并进行漏误诊分析。结果16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中,A1型双腔主动脉弓1例,A2型单腔主动脉弓8例,B1型合并肺动脉闭锁的体-肺连接3例,B3型肺动脉分支起自升主动脉远端的体-肺连接4例。16例中仅1例双腔主动脉弓超声漏诊,其余均被超声心动图检出。13例行CTA检查,其中A型9例,B1型1例,B3型3例,与超声表现及诊断均相符。7例A2型行手术治疗。结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主动脉弓畸形,分为四大类及多种亚型,超声心动图能够诊断永存第五主动脉弓并进行分型,对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永存第五主动脉弓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器械治疗的代表,然而,它并不适用于窄QRS波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的问世旨在解决该难题。现报道国内植入第5代CCM治疗心衰患者1例并短期随访结果。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骨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针转棒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第五掌骨颈骨折 转棒技术
  • 作者: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4;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 215006
  • 简介:摘要自2017年版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出版后的3年里,除了多种新药获批外,医保政策的改变及国产仿制药品的出现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春天,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新药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带来了新的问题,规范化诊疗仍然有待夯实,需要我们静心深耕。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修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独特亚型的B细胞淋巴瘤,以淋巴结起病常见,可累及胃肠道、脾脏、骨髓,临床病程多呈侵袭性,预后较差,因此合适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对MCL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报道,提供了更多临床治疗干预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治疗结果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带囊气管导管和无囊气管导管在足月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肠闭锁手术的新生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带囊组(C组)和无囊组(U组),每组30例。C组术中使用带囊气管导管,U组使用无囊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换管率及术后气道情况[拔管脱氧后5 min内低氧血症(SpO2<95%)、喉痉挛、术后喘鸣的发生率],术后1周随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U组患儿换管率(26.7%比3.3%)、拔管脱氧后5 min内低氧血症(10.0%比0)、喉痉挛(10.0%比0)、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0.0%比0)大于C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喘鸣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手术中,使用带囊气管导管优于无囊气管导管,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新生儿 气管导管 麻醉,全身 先天性肠闭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66 例患者均扎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食管静脉扎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扎术;胃镜检查;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危险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1] 。本研究收治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男 40 例,女 26 例;年龄 36 ~ 58 岁,平均年龄 48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内镜诊断确诊为食管曲张,其中酒精性肝硬化 38 例,肝炎后肝硬化 28 例;按国内肝硬化的分级标准,重度 24 例,中度 42 例。所有患者均有呕血史,呕血量 300 ~ 2 000 mL 。   方法:采用电子胃镜、七连续环扎装置、单发套扎装置、滑动管和口腔垫等装置。患者取左侧侧卧位,下肢稍屈,注射 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者咽部,松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取下活动单颗义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排除药物禁忌或过敏后,按照医生的指令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10 mg 或阿托品 0.5 mg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部位,排除其他的部位,确定选择扎部位、选择相应的扎器进行扎,使用单发套扎器在退镜前沿胃镜推入滑管,方便反复进境。拔出胃镜安装扎器,安装连接装置,然后慢慢插入胃镜,胃镜对准静脉曲张部位,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待镜内的视野一片红时,旋转手柄释放圈。环静脉曲张扎完全球形,旋转回食管静脉曲张是固体螺旋扎自下而上。第 1 组镜头,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静脉曲张的治疗,扎最粗的静脉,然后结扎小静脉。   护理方法: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因为自身大量呕血或黑便,以及对手术的不了解,而担心治疗效果,会产生急躁、恐惧、焦虑的情绪。术前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后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要点: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使患者积极配合完整的操作,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的准备工作:禁食 8 ~ 12 h ;术前给予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血型、心电图等检查,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在患者右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固定牢固,保持手术过程中的输液通畅,以防需要进行大量输液和输血用。术中配合:术前备好各种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对患者咽部进行消毒,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低流量吸氧,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患者麻醉后,胃连接镜头端扎,扎装置涂有硅油,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摩擦,慢慢进入套扎部位。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和呼吸变化,以及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各项指标。本研究中 5 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通知医生立即暂停操作,提高氧流量 4 ~ 5 L/min ,并抬高患者下颌, 1 ~ 2 min 后对涨幅 > 95% 的患者开放气道及血氧饱和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合作,要快速、准确安装,并严格控制在 0.04 ~ 0.06 kPa 吸引器负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注入少量水,以防止误吸。   术后护理:①麻醉护理:操作完成后,如果患者仍处于睡眠状态,慢慢将患者唤醒,观察其意识水平,谈话是否正常,有无嗜睡、头晕,患者是否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指标 20 min ,将患者转回病房继续治疗。②术后休息和姿势:术后卧床休息 24 h ,术后 2d 四肢活动受限, 2 周内避免剧烈活动。胃食管反流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一个因素,应嘱患者半卧位,以减少回流。③术后饮食护理:控制禁食时间,由于食管曲张静脉扎的狭窄,非流质食物的过早喂养使球结扎过早出血。因此,患者应禁食 24 h , 24 h 后可食用半流质食物, 1 ~ 2 周后可以食用软食。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扎术后食管肌层是完好的,因而这种治疗方式十分安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扎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食管溃疡、胸骨后疼痛等,一般反应较轻,给予相关护理后马上消失。但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结扎圈早期脱落或静脉表面溃疡出血。术后严格控制饮食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以免門脉压引起出血。静脉输液速度≤ 60 滴 /min 。此外,咳嗽、排便、恶心、进食、药物刺激、频繁打嗝、过度用力、过度弯曲等症状均可增加腹内压,增加门脉压力,打破结扎或结扎的凝块。因此,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患者进行任何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 2. 结果    66 例患者均扎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所有患者均在舒适、安静、安全、无痛苦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和后续治疗,成功率 1 00% 。手术过程中 10 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待患者呼吸道畅通后,血氧饱和度马上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手术。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2] 。其不仅能止血,而且是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长期治疗方法。患者在麻醉下扎,无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分泌物少,有利于医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了严重呕吐引起的出血。无痛胃镜检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易接受、无痛的治疗方法 [3] 。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必要的准备,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合作;术中与医生密切合作,熟练操作,动作轻柔,遵守严格的饮食管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边蓓蓓(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 . 护理管理在无痛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扎术中的应用 [J]. 医疗装备 , 2020, 第 33 卷 (3):173-174.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扎术在痔疮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94例痔疮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均应用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患者行自动痔疮扎术进行治疗,参照组47例患者则采用传统扎术进行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数据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便血控制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结论:自动痔疮扎术在治疗痔疮伴出血患者时能够在保障疗效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且该术式还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痔疮 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轻中度痔疮采用自动痔疮扎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轻中度痔疮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分别有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自动痔疮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 结论 轻中度痔病采用自动痔疮扎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轻中度痔疮 自动痔疮套扎术 外剥内扎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了资自动痔疮扎术对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出血性痔疮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 9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45 )和观察组( n=45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痔疮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自动痔疮扎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优于对照组 ( P < 0.05 )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 自动痔疮扎术对于 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出血性痔疮 治疗效果 手术时间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