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网络团体心理治疗”和“电话热线”远程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雅安地区设置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隔离观察点抽取208名正在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人员,按隔离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网络团体心理治疗”和“热线电话干预”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  数据显示“网络团体心理治疗”组的焦虑减分在干预1周后及2周后均要高于“电话热线”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团体心理治疗”组的抑郁减分与“电话热线”组在干预1周及2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P=0.07)。结论 “网络团体心理治疗”在新冠肺炎医学观察隔离者心理危机干预中改善焦虑效果优于电话热线干预,改善抑郁效果与电话热线心理危机干预相当。

  • 标签: 新冠肺炎 心理危机干预 网络 团体心理治疗 研究
  • 作者: 伍智勇 徐孟 贾李佳 曹影 刘翟 刘海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 530004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呈现愈演愈烈、愈发愈快的趋势。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宿主免疫调控机制,解析病毒与宿主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监测病原病毒与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转录组测序是一类在RNA水平上关注基因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表达特征的技术,是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和研究mRNA差异剪接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的成熟,转录组学研究向着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方向发展,逐渐从理论研究领域向临床实验室过渡,改变着临床工作人员对病毒病毒病的传统认知,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病毒转录机制、病毒与宿主的免疫互作、追踪疾病进展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等方面研究。本文主要对宏转录组的技术流程、常用软件以及病毒病毒病方向的应用场景进行综述,并对细胞群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单细胞核转录组以及空间转录组的方法与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病毒转录机制研究与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方法学参考。

  • 标签: 病毒 宏转录组 细胞群转录组 单细胞转录组 单细胞核转录组 空间转录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三种常见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现场应急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传统的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利用国产快速一步法RT-PCR试剂盒,结合magnetic induction cycler (Mic) qPCR仪,建立三种常见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快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三种病毒体外转录RNA及模拟样本、其他相关病毒临床样本及健康人血标本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此方法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可在35 min内完成检测。SFTSV、DENV、HTNV的最低检出限均小于100拷贝/PCR,与模拟对照样本及其他病毒临床样本无交叉反应,模拟阳性样本验证均可检出,且各组验证结果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快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对于现场应急检测和媒介生物标本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登革病毒 汉滩病毒 快速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1972年,诺如病毒被发现,此后被确认为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及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50年来,人们对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特征等有了较深入认识,但迄今未能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和实验动物模型,导致其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受限,也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上市。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普及,诺如病毒成为继轮状病毒后又一亟待控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相关成分及靶点;采用R软件获取寒喘祖帕颗粒-甲型流感病毒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Tool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成分111个,作用靶点131个;核心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核心靶点有STAT3、MAPK1、MAPK3、AKT1、JUN等;交集靶点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甲型流感、TNF信号通路等178条通路;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实现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为后续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寒喘祖帕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镯沛 朱凤才 李靖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1166,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1166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临床评价所,南京 210000
  • 简介:摘要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各研究机构对新冠疫苗的研发。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多种技术平台的新冠疫苗中,重组病毒载体类疫苗表现出较好的免疫原性优势和效力,但同时出现的疫苗安全性和载体预存抗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概述重组载体疫苗的设计理念和发展历程,梳理当前不同重组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并阐述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重组载体类疫苗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病毒载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疫苗 预存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女性和男性的差异基因,寻找COVID-19男女患者间的免疫机制的不同。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3个COVID-19数据集(GSE152641、GSE157103、GSE157789),在GSE152641中,运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将上述所得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用cytohubba工具筛选出核心基因LCK,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LCK与22种免疫细胞的关系,在GSE157103数据集中验证LCK的表达及男女患者间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应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算法对GSE157789数据集中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降维,分析LCK在男女患者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表达。结果在GSE152641数据集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27个,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关键模块基因382个,两者的基因富集于淋巴细胞激活的调节、T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中。同时这些基因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以及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均有富集。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提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占比更高(P=0.003),而巨噬细胞M0型和中性粒细胞占比更低(P值均<0.05);cytohubba工具筛选出核心基因为LCK,在女性患者中为低表达;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核心基因LCK的表达量与中性粒细胞占比均呈正相关关系(cor=0.50,P=0.01;cor=0.77,P=0.005)。在GSE157103验证集中,女性患者全血LCK的表达也低于男性患者(P<0.05),且女性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占比也低于男性(P=0.025)。GSE157789数据集中LCK主要在调节性T细胞中表达,女性患者调节性T细胞中的LCK相对表达量低于男性患者(t=32.83,P<0.001)。结论女性与男性COVID-19患者的免疫机制具有性别特异性,LCK基因与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免疫细胞 性别特异性
  • 简介:【摘要】由于冠状病毒与普通病毒一样,因其拥有特殊的结构,导致其异种多、易变异、难控制。但冠状病毒的侵染性强于普通病毒,感染致死率更高,对人类的危害性更大。本文将详细阐述由几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并认识到冠状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机理及其危害性,达到有效防预的目的系,同时加强并提升个人日常防护意识。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 侵染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可有效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但对于其阻断传播的效果还存在较大争议。新冠疫苗可有效预防SARS-CoV-2感染从而减少传染源数量,同时可降低突破性感染病例发生二次传播的可能性,但是其保护效果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衰减,并且具有更强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的出现对新冠疫苗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带来了巨大挑战。终结疫情仍然需要持续推进新疫苗的研发及采取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阻断传播 无症状感染 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法:关于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中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合计60例,截取诊治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根据其年龄大小区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各30例,就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和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的咽部充血、咳嗽等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获知学龄期组较之学龄前期组居更低(P0.05),经分组治疗后学龄前期组较之于学龄期组呈现更高(P

  • 标签: EB病毒感染儿童 抗病毒药物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自取样是受检者自己采集标本进行疾病检测的方法,具有隐私性强、操作方便简单、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可以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时间限制及交通和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人群参加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依从性。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居家自取样检测成为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一个发展趋势。HIV及HPV感染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在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普及性不足的现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关于HPV和HIV自取样检测的研究较多,其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且在人群中接受度较高,对于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居家自取样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种疫苗的523名儿童相关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256例)和研究组(267例)。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研究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对所有儿童的随访,对比1年之内儿童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各项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为5.62%,低于对照组的15.23%(P<0.05);研究组儿童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7.03%(P<0.05)。结论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治疗经济压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病毒 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叶颖子 卢燕鸣 许普 陆春梅 陈轶维 胡会 范巧玲 张晓艳 王立波 俞蕙 张婷 周建国 周文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上海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上海 20111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上海 200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006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上海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上海20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22年4月7日至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收治的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为队列人群,按照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和接种组,总结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对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相关性进行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未接种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未接种疫苗原因。结果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中男95例(50.3%)、女94例(49.7%),年龄5.7(4.1,8.6)岁。未接种组117例(61.9%)、接种组72例(38.1%)。接种组年龄大于未接种组[8.8(6.8,10.6)比4.5(3.6,5.9)岁,Z=9.45,P<0.001]。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检验结果组间比较,除咳嗽症状发生率接种组高于未接种组[68.1%(49/72)比50.4%(59/117),χ2=5.67,P=0.017],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曲线及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种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于未接种组[8(7,10)比11(9,12)d,Z=5.20,P<0.001;矫正HR=2.19(95%CI 1.62~2.97)]。未接种疫苗原因问卷调查发放115份问卷,收集有效问卷112份(97.4%),其中家长认为患儿不在接种适龄范围(51例,45.5%)及身体特殊情况(47例,42.0%)是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结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缩短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应积极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Omicron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相关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抗病毒治疗后早期房水VZV-DNA载量变化。方法回顾性观察性临床研究。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且接受完整房水取样的VZV相关ARN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左眼、右眼各12只;年龄(52.0±9.5)岁(39~ 71岁)。发生眼部症状至确诊ARN的时间为(16.6±6.1 )d (7~30 d )。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者均在确诊后给予玻璃体腔注射40 mg/ml更昔洛韦0.1 ml (含更昔洛韦4 mg)治疗,2次/周,直至活动性坏死性视网膜病灶消退,但最多注射至确诊后4周,共计9次。治疗后随访时间(12.8±5.6)个月。抗病毒治疗首次及启动治疗后4、7、14、21、28 d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前抽取前房水,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中VZV-DNA载量。将房水病毒DNA载量变化过程分为平台期和对数减少期,对比观察患眼各期房水VZV-DNA载量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分析基线、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患眼房水VZV-DNA载量为(8.6×107±1.3×108)拷贝/ml。平台期持续时间为(7.4±2.4)d;对数减少期VZV-DNA载量下降斜率为(-0.13±0.04) log/d;病毒DNA载量减少50%的时间为(2.5±0.7)d。抗病毒治疗启动后28 d,患眼房水VZV-DNA载量下降至(1.7×105±1.8×105)拷贝/ml。病程中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6只眼。治疗前、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1±0.6、0.8±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与初始VZV-DNA载量相关(r=0.467,P=0.033 )。结论VZV相关ARN患眼抗病毒治疗后房水VZV-DNA载量明显下降,其与ARN临床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 更昔洛韦 病毒载量 疱疹病毒3型,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其对SARS-CoV-2的中和活性;用萤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抗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为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活病毒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和36.50 μg/ml;成品对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 μg/ml (WT)和6.07 μg/ml (D614G);对变异株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 (B.1.1.7)、41.71~55.56 μg/ml (B.1.351) 和16.66~32.33 μg/ml (B.1.617.2)。结论抗SARS-CoV-2 IgY与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活病毒、假病毒及变异株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阻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卵黄抗体 变异株 中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