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15mm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植入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植入单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支架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评价:术后1~12周,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及速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检测: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空隙,局部形成陷窝结构;8周时新生骨组织增多,部分可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结构;12周时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移植材料逐步被新生骨取代,与正常骨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且骨小梁出现时间早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促进骨缺损处新骨的生成,较单纯支架材料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聚羟乙酸 组织工程化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纳米粒外观呈规则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6.5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突释后至第72小时,纳米粒维持较稳定的释药速度,累积释放达52.9%。72~240h,药物释放缓慢,累计释放约为16.6%,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lny=1.2806+lnt。氧化苦参碱药性不受温度影响。结论获得了较满意的M-PLGA-OM-NP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磁性纳米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20%、30%、45%、65%的羟基乙酸对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每隔7天进行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治愈的患者1例(3.3%),显效的患者3例(10%),有效的患者6例(20%),无效的患者20例(66.7%),总有效率是33.3%;在第二个疗程结束后,29例患者中(第一疗程治愈的患者结束治疗),治愈的患者6例(20.7%),显效的患者7例(24.1%),有效的患者10例(34.5%),无效的患者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第三个疗程结束后,23例患者中(第一、二疗程中治愈的患者结束治疗),治愈的患者18例(78.3%),显效的患者4例(17.4%),有效的患者1例(4.3%),无效的患者0例,总有效率是100%。30例患者均能承受质量浓度为65%的羟基乙酸。瘙痒、刺痛等不两反应根据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对于黄褐斑患者的治疗,使用羟基乙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皮损面积、数量以及自觉症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羟基乙酸 黄褐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考察肠溶包衣液“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水分散体”的用量对阿奇霉素在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出符合肠溶要求的处方及工艺。方法考察各处方包衣液的用量分别为4.4%、8.4%、16.9%制得样品的体外释放度。结果不同处方的体外模拟胃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30.5%、10.6%、15.6%,在体外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10.5%、72.0%、89.8%。结论包衣液处方用量为16.9%时能制得符合肠溶要求的阿奇霉素肠溶制剂。

  • 标签: 阿奇霉素 肠溶包衣液 释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聚乳酸防粘连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把2009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入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全部患者经椎板间开窗或椎板切除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实验组在椎板缺损区域置入DL聚乳酸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对照组椎板缺损区域没有放置聚乳酸防粘连薄膜。术后2周观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防并行手术节段MR复查。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及局部皮疹和搔痒等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6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实验组优良率为97.3%(44例);对照组优率为80%(36例),两组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复查MR显示实验组无硬膜外瘢痕粘连,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瘢痕粘连。结论聚乳酸防粘连膜组织相容性好,能有效地防止硬膜外粘连的发生。

  • 标签: 聚乳酸防粘连膜 硬膜外粘连 预防
  • 简介:背景: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作为支架,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减少排异反应,提高骨愈合,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目的:检测不同聚左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对于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材料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和380000的乳酸通过冻干法与β-磷酸三钙制备成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材料,检测样本的孔隙率和孔隙直径,将乳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和380000的乳酸构建的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与正常培养的乳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以及细胞中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的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电镜结果显示,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和380000乳酸构建的支架材料表面形成很好的黏附.MTT检测显示各组细胞培养1~7d时细胞增殖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接近(P〉0.05).说明含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材料对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与增殖无影响.

  • 标签: 聚左乳酸 复合材料 高分子聚合材料 相对分子质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发酵成乳酸而得名。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会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

  • 标签: 乳酸菌 非健康状态 碳水化合物 益生菌 人体健康 双歧杆菌
  • 简介:机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过度蓄积可造成DNA氧化损伤,产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多项研究表明,8-OHdG不仅反映整个机体平均的氧化损伤率及体内DNA氧化损伤与机体正常的修复作用,而且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OHdG作为氧化损伤标志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8-OHdG可能成为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一种极有前途的生物标志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 癌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诊断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纳米 多晶型磷灰石 肿瘤 治疗 诊断
  • 简介:从苏木(CaesalpiniasappanL.)提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菜油甾醇(1),原苏木素A(2),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缠结素(7),丁香树脂酚(8),3,4,5-三甲氧基苯酚(9),丁香醛(10),松柏醛(11),香草酸(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3),3,8,9-trihydroxy-6H-ben-zo[c]chromen-6-one(14),苏木酮A(15)。化合5~7,9~13为首次从苏木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苏木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2例(32眼),其中外伤眼球破裂15例,青光眼绝对期5例,眼球萎缩9例,球内容刮除术后3例(分别为术后7、5、4年),均行球内容刮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结果:术后1d内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眼睑水肿,28例术后反应轻,4例患眼同侧头痛,给予对应治疗,2d后均缓解。结膜水肿7~10d消退,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排斥反应,双眼外形对称,眼球的活动度好,结膜愈合良好,无巩膜暴露及义眼台脱出。结论:球内容刮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一期植入,并发症少,眼球活动度好,眼部外观对称,可达到美容效果。

  • 标签: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眶内植入
  • 简介:目的: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后的所得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使用硅胶吸附层析分离技术,对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应用MTT法检测备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1-A6,B1-t34,C,D等12个组分;MTr法实验显示A1、A2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A1和A2在201a,g浓度时,对HepG-2、SGC-7901、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66.8%和68.4%;67.5%和77.8%;73.3%和70.6%。结论: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2个组分中以Al、A2组分的抑瘤作用较强,为蛇六谷最佳有效部位。

  • 标签: 蛇六谷 乙酸乙酯萃取物 MTT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九头狮子草醇提乙酸乙酯部位的解热、止咳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九头狮子草醇提进行初步分离。采用用酵母人工发热模型,测量大鼠体温变化;采用氨水引咳法,研究九头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的解热止咳作用。结果九头狮子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九头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浓氨水引起的咳嗽次数。结论九头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热止咳作用

  • 标签: 九头狮子草 乙酸乙酯部位 解热 止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血乳酸水平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死亡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血乳酸峰值则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测定重症监护高危患者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1

  • 标签: 血乳酸 重症患者 预后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按平衡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一组先治疗3月,然后观察3月,另一组反之。治疗组用药羟基喜树碱、强的松、秋水仙碱。对照组用药除停用羟基喜树碱外,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最大齿距、最大指距及血透明质酸浓度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系统性 硬皮病
  • 简介:摘要酸酐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融蚀降解性以及降解速度可调等优良性能;本文综述了酸酐的结构性质、发展概况、合成研究进展及医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 标签: 聚酸酐合成控释制剂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4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B组6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2例,B组118例。A组均按常规治疗,B组均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l周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滴虫性阴道炎A组有效率70.0%,B组有效率94.8%,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复发率30.0%,B组复发率6.3%,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阴道炎有效率A组92.2%,B组98.3%,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A组23.5%,B组1.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炎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阴道炎 乳酸菌阴道胶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治疗的28例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乳酸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为5.79±2.24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为8.12±3.15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乳酸水平,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糖尿病 酸中毒 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