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荧光(AutoFluorescenceImaging,AFI)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患者行常规内镜进行观察,发现异常病灶时进一步行自体荧光内镜检查,应用光诱导自体荧光成像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测出可疑病灶,进行内镜下诊断,并于相应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胃粘膜上皮内瘤变11例,早期胃癌15例,Barrett食管上皮内瘤变38例。自体荧光内镜联合NBI技术对胃粘膜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2%和90.24%,对早期胃癌分别为84.21%和84.00%,对Barrett食管上皮内瘤变分别为81.58%和86.27%,均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自体荧光联合NBI技术可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诊断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 自体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48例,通过造影前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常规准备,造影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影后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和潜在风险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造影效果良好,仅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造影前充分的准备,造影中密切的观察,造影后有效的指导,可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逐步地运用到脑部血管成像之中,并且在先进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医学条件开展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地推广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逐渐地推广到观察与分析脑部血管成像的各种疾病。我院医护人员运用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并且把它投入到脑部血管成像的使用当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再加上一些其它的配合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性保护,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正确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身体健康的机率,为患者伤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脑部血管成像 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省出入境单位收集到的已经镜检法证实为恶性疟疾的全血样本32例、镜检为阴性的全血样本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中均提取DNA并加入RT-PCR检测试剂进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疾全血样本23例、间日疟疾全血样本11例,阴性全血样本11例,诊断符合率95.6%。复检结果显示:2例标本通过PCR扩增、序列对照,发现其测序结果与公布的疟原虫序列一致,确定均含有疟原虫。结论: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敏感、可靠的检出疟原虫DNA。

  • 标签: 荧光定量PCR仪 疟原虫 疟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entalCT成像技术在牙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牙科收治的53例患者行1mm薄层螺旋CT扫描,采用DentalCT软件对所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建,将其与原始的轴位图像相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应用DentalCT成像技术可重建牙体、牙槽骨和颌骨的冠状曲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可清晰的观察出牙体、颌骨等部位的微小病变情况。结论采用DentalCT能够对牙科微小病变进行有效识别,且所得影像无伪影或重叠情况,分辨率较高,进而为牙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客观的参考依据。

  • 标签: Dental CT成像技术 牙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67例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MRI平扫脑膜均未见异常信号,问接征象包括脑转移瘤11例,脑室扩大、脑积水8例;33例行增强检查后,18例(54.5%)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按脑膜强化的部位,10例显示软脑膜型异常强化,5例表现为硬脑膜型强化,3例为全脑膜型强化。按脑膜强化形状,线形强化9例,结节型5例,混合型4例。脑膜强化组与非脑膜强化组脑脊液比较,强化组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强化组,而糖含量明显低于非强化组(P〈0.05)。结论增强MRI在显示本组脑膜癌病患者软脑膜一蛛网膜强化方面较为敏感,脑膜结节型或混合型强化是其较具特征的MRI表现,对脑膜癌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脑膜癌病 磁共振成像 脑膜强化 脑脊液细胞学
  • 简介:由德国托马斯·卡恩和哈拉尔德·巴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肖越勇教授主译的《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已出版。本书内容涵盖了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方面:从成像基础、概念以及成像设备和器械等成像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包括:MRI介入系统、脉冲序列、MRI导航、MRI环境下的麻醉,iMRI安全措施等;

  • 标签: 介入性磁共振成像 出版 解放军总医院 iMRI 成像技术 成像设备
  • 简介:由德国托马斯·卡恩和哈拉尔德·巴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肖越勇教授主译的《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已出版。本书内容涵盖了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方面:从成像基础、概念以及成像设备和器械等成像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包括:MRI介入系统、脉冲序列、MRI导航、MRI环境下的麻醉,iMRI安全措施等;

  • 标签: 哈拉尔德 成像设备 托马斯 脉冲序列 引导介入治疗 卡恩
  • 简介:目的评价MRI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o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rDW—MRIorDWmagneticresonanceandT2weightedimagingandprostatecancerorprostate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C10.67~0.80)、0.79(95%C10.68—0.87)、3.65(95%CI247—5.38)、0.34(95%C10.27~0.43)、11.63(95%CI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C10.78~0.85),P=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L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荟萃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DNA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5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确诊为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血液,每个患者的血液平均分为A、B、C、D组,A组即刻测定,B组室温放置2天测定,C组4℃放置7天测定,D组溶血即刻测定,比较不同的储存时间、温度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乙肝病毒DNA进行荧光定量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相比以及不同储存时间和温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储存时间以及温度对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大三阳血清标本DNA的结果无影响。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监测督导的效果。方法某院2015年各季度采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共检测1294份标本,合格率为62.7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54.35%、50.30%和60.26%,提高至第四季度的76.42%、64.80%和79.52%,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对应的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分别为20.00、85.00和35.00。结论ATP荧光检测法用于现场督导,作为评价清洁效果的手段,可以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现场监测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法。方法首先制成肠炎沙门氏菌单抗-荧光纳米颗粒偶联物,以双抗体夹心模式制备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微型手持荧光检测仪读出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并利用荧光强度来半定量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结果用所制备的试纸条对5属9种58株中的14株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其它非肠炎沙门氏菌菌株检测结果呈阴性,试纸条灵敏度为2.4×104CFU/mL。用肠炎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和标准法检测58份样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6.2%。结论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极好的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偶联物 荧光纳米颗粒 肠炎沙门氏菌 免疫层析试纸条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中美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新型成像技术可快速、精准探测脑瘤组织,从而帮助外科医生更加安全、有效地实施切除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内所含各种组织的横向弛豫时间各不相同,有部分组织T2非常短,即短T2成分,常规MR序列无法采集相应组织的MR信号,即图像上无法显示。超短回波时间MRI作为一种可以显示短T2成分的序列,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超短回波时间MRI技术在多个系统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 标签: 超短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短T2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蕲蛇样品真伪鉴别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从蕲蛇正品、混伪品中提取DNA,进行引物扩增,并通过Cq值和扩增曲线对样品真伪进行判断。结果3批蕲蛇正品的Cq值均低于30,曲线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期;2批混伪品无Cq值,曲线为一直线。结论本方法鉴别蕲蛇操作简单,准确率高,重现性好,可行有效。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 PCR 蕲蛇 鉴别
  •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FIA ELISA TPPA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并提供了成熟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流式细胞术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染色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