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毛窦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骶尾部毛窦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结果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经一次手术治愈。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其中5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或坏死延迟愈合,均经常规换药引流后愈合。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愈合时间较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短[(19±7) d比(37±12) d,t=6.556, P<0.01]。袋形缝合术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5.6%,Limberg皮瓣转移术组术后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毛窦,对于复杂性和复发病例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明/暗适应时间对正常成年食蟹闪光视网膜电图(ERG)结果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取3只成年食蟹,分别于暗适应20、40、60 min后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会标准参数刺激,常规程序记录暗适应ERG,在暗适应40 min后,分别明适应1、5、10 min记录明适应ERG。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段振幅与潜伏期变化。结果:不同暗适应时间,a、b波和震荡电位OPs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52,P=0.949),暗适应时间小于40 min时,a、b波和OPs的振幅随暗适应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大(F=50.800,P<0.001);暗适应40 min时,振幅达到最大,且不再随暗适应时间增加而增大(F=0.016,P=0.899)。明适应a、b波的潜伏期同样不受明适应时间的影响(F=0.980,P=0.381),a、b波的振幅在明适应5 min后达到最大(F=4.789,P=0.036)且随时间延长趋于平稳(F=0.135,P=0.717)。结论:在一定时间内,明/暗适应时间对食蟹闪光ERG结果影响较大,故对食蟹暗适应ERG记录的时间不宜少于40 min,而明适应ERG在5 min后即可记录。

  • 标签: 明适应 暗适应 视网膜电图 食蟹猴
  • 简介:摘要:西药结合的护理工作能够促进藏医学习西医的现代化、计量化的研究方式,推进藏医等民族医疗的现代化发展。以本藏医院为例,西医结合的代表性特色护理包括整体护理和藏药浴护理。整体护理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从入院到出院的一致性护理,且护理范围涵盖了生理、心理、生活等多各方面。而藏药浴护理则结合了西医的生命体征计量和药浴材料标准化,通过药浴前后及相关护理工作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这两类特色护理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藏医院 藏西医结合 整体护理 藏药浴护理
  • 作者: 李婉迪 栾杰 穆大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北京 100144;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外一科,北京 1001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北京 100144
  • 简介:摘要(潜)毛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窦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随着非中线缝合的手术效果被广泛认可,皮瓣成形技术在毛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回顾了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重点叙述了手术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总结了部分文献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建议。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骶尾部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6 例骶尾部毛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3 例。实验组行 切口敞开术,术后给予微波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实验组,仅不给予微波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随访 6 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毛窦临床效果良好,切口愈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切口敞开术 藏毛窦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人类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1H-MRS奠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成功建立22只食蟹的肝纤维化模型,其中发展至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S4期)的有15只。对具有肝纤维化完整发展过程的15只食蟹的1H-MRS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食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1H-MRS的变化规律。各研究指标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NK q检验;1H-MRS研究指标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食蟹1H-MRS的Cho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且肝纤维化各期(S1~S4)与正常肝组织(S0期)比较、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与轻-中度肝纤维化S1、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S0期比较,S1期的lipid峰值明显增高,S2期有所回落,S3、S4期的lipid峰值则明显低于S0期,且肝纤维化S1、S3、S4期与S0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进展,Cho/lipid比值逐渐增大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ho/lipid比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的秩相关系数达0.98(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ho/lipid比值为肝纤维化最具诊断意义的指标,Cho/lipid比值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阈值分别为:肝纤维化≥0.028、早期肝硬化≥0.131(P < 0.01)。结论食蟹肝纤维化模型的1H-MRS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Cho/lipid比值是肝纤维化分期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该规律可为研究人的肝纤维化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肝纤维化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动物模型 食蟹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菱形皮瓣(Limberg皮瓣)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治疗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及普通外科收治76例,男69例,女7例;年龄16~40岁,平均22岁。用Limberg皮瓣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两种手术方法,其中37例为菱形切除后Limberg皮瓣转移;39例为直接缝合术。术后随访1~2年,分别就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4项指标进行统计检验。结果Limberg皮瓣组和直接缝合组手术时间均1.5 h,住院时间均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mberg皮瓣组37例患者中35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出现皮肤开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直接缝合组39例患者,16例未出现并发症,23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239, P=0.000)。Limberg皮瓣组37例仅1例复发;直接缝合组39例有9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921, P=0.000)。结论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毛窦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复发少。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Limberg皮瓣
  • 简介:摘要探讨骶尾部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后换药,骶尾部伤口于术后24天愈合,术后42天复查MR,骶尾骨骨髓水肿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骶尾骨未见骨髓水肿。

  • 标签: 藏毛窦 骶尾骨 骨髓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用药物及内镜下射频消融术(ERFA)联合药物治疗区巴雷特食管患者的疗效,为区巴雷特食管患者探寻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160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巴雷特食管。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0.6±12.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ERFA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1个月;ERFA联合治疗组给予E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改变,并记录病变类型、大小、ERFA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学信息、症状、形态分型及长度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胃镜下表现及病理活检有效性显示,药物治疗组均显著高于ERFA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FA操作便捷、快速,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仅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不良反应,无近期及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区巴雷特食管患者,采用ERFA联合药物与单用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前者在内镜、病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本研究说明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是一种治疗巴雷特食管的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藏区 巴雷特食管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作者: 杜媛媛 罗斌斌 岳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食蟹模型(左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诱导成模后7年)运动与认知记忆功能障碍状态以及多巴丝肼和多奈哌齐干预后的影响。方法5只慢性PD模型食蟹,5只同年龄段健康食蟹作为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Kurlan评分量表评价PD症状严重程度;取食实验(pick up test,PUT)检测上肢精细运动;PAM(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ing,PAM)分析24 h运动活动总量及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量的状况。此外,延迟匹配样品比对测试(delay matching-to-sample,DMTS)检测短时认知记忆功能。依次给予多巴丝肼口服10 d,每天2次,每次250 mg,间隔10 d后给予多奈哌齐口服干预14 d,每天1次,每次5 mg,并在分别给予两种药物干预后,测试上述行为学指标变化。结果长期慢性PD模型Kurlan评分[(4.10±1.01)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分)(P<0.01);右侧上肢与正常对照相比,虽有随意运动但均不能完成取食动作(P<0.01),左侧上肢取食时长[(23.14±7.96)s]与正常对照组[(12.52±2.71)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运动活动总量[(23 531.75±9 065.85)]与正常对照组[(52 750.34±27 59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总量[(2 911.34±1 845.47)]与正常组[(3 310.67±1 721.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后的正确率分别为(61.60±9.21)%、(51.20±11.80)%、(49.60±8.29)%、(60.80±4.38)%,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0±3.35)%、(84.80±8.67)%、(80.80±7.69)%、(74.40±4.56)%)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给予多巴丝肼干预后,Kurlan评分为(2.60±0.38)分,与给药前[(4.10±1.0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肢仍不能完成操作,左侧上肢取食时长[(15.40±4.14)s]较之给药前[(23.14±7.96)s]缩短(P<0.05);24 h动物运动活动总量[(44 128.25±16 464.71)]高于给药前基线[(23 531.75±9 065.85)](P<0.05),12 h睡眠时运动活动量(4 931.84±2 304.06)与给药前基线(2 911.34±1 845.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正确率与给药前同样延迟的正确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多奈哌齐干预后与给药前相比,各行为学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慢性PD模型仍存在PD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与认知记忆障碍。多巴丝肼干预后可改善运动损害行为,表明慢性长期PD模型动物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功损害持续存在;多奈哌齐干预后对PD症状、运动与认知记忆均无影响,提示造成慢性PD模型食蟹的认知记忆障碍的潜在机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

  • 标签: 帕金森病 食蟹猴 多巴丝肼 多奈哌齐 行为学 认知障碍
  • 作者: 张盈莹 卓永 欧佩 李晨光 赵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7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检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300134,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藏医院检验科 854000,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检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300134;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藏医院检验科 85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评估尿NGAL及KIM-1水平对区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6月在昌都市藏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50例,根据24 h尿检连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DM1)组、微量白蛋白尿(DM2)组、临床白蛋白尿(DM3)组,每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尿NGAL、尿KI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尿NGAL、尿KIM-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UAE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NGAL、尿KIM-1对区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DM3组、DM2组、DM1组、对照组尿NGAL及尿KIM-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01);尿NGAL及尿KIM-1与eGFR呈负相关(r=-0.798、-0.845,P均<0.05);尿NGAL及尿KIM-1与24 hUAER呈正相关(r=0.792、0.821,P均<0.05);尿NGAL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尿KIM-1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AUC为0.861,尿NGAL、尿KIM-1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AUC为0.914。结论尿NGAL及KIM-1均可用于区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预测,且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因子-1 糖尿病肾脏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两族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体重指数和腰围之间的关联,探索两族人群内脏脂肪组织和脂肪因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进行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共纳入年龄在18~65岁的148名汉族及150名藏族受试者,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体重指数每增加1 kg/m2,汉族人群较藏族人群增加更多的内脏脂肪组织[β为6.87(95%CI 4.25~9.49)对4.84(95%CI 2.57~7.11), P<0.01]。腰围每增加1 cm,汉族人群的内脏脂肪组织增加程度也更大[β为4.02(95%CI 3.15~4.89)对2.06(95%CI 1.75~3.44), P<0.01]。藏族人群的脂联素及瘦素水平比汉族更高[(57.06±32.52对75.56±43.95)ng/ml, P<0.01;(98.55±100.46对124.83±111.97)pg/ml, P=0.024]。经过多个协变量调整后,藏族的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OR=0.97,95%CI 0.95~0.99, P=0.007),而在汉族人群中无相关性(OR=0.99,95%CI 0.98~1.01, P=0.268)。结论民族的差异会影响脂肪分布,即使增加相同的体重指数或者腰围,藏族人群的内脏脂肪组织比汉族的增加程度更低。汉两族人群有各自的代谢特征。

  • 标签: 体重指数 内脏脂肪组织 藏族人群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在毛窦治疗中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术中应用亚甲蓝引导,彻底切除病灶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治疗可安全应用于骶尾部毛窦的治疗,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