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运动对于预防药物成瘾及复吸具有积极作用。运动对药物成瘾各个阶段(包括起始阶段、维持阶段、戒断阶段以及复吸阶段)均有保护作用,运动的有益作用取决于运动程度、类型、时间以及不同的成瘾药物、吸毒人群和吸毒所处阶段,但过度运动不仅无效、甚至还会带来有害作用。本文着重从行为角度综述了运动在预防成瘾以及对成瘾不同阶段的调节作用,提示运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预防及治疗药物成瘾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运动 药物成瘾 行为学 复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记忆广度训练对n-back任务的迁移效应及脑机制。方法首先在60例大学生中开展随机对照实验,训练组(n=30)接受自适应性训练,对照组(n=30)接受低难度反复练习,比较两组训练前后2-back任务的差异。接下来在60例接受自适应性训练的大学生中,根据2-back任务改善中位数分为高迁移组(n=30)和低迁移组(n=30),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全脑激活的差异。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2-back任务正确率显著增加(F=21.45,P<0.001),正确率增加量为(0.15±0.18);对照组训练后正确率增加量为(0.03±0.17),差异无统计意义(F=0.99,P=0.327)。与低迁移组比较,高迁移组训练后右侧纹状体激活显著增加(校正后P=0.028),纹状体激活变化与2-back任务正确率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084;F=5.21,P=0.025)。结论工作记忆广度训练效果可迁移到n-back任务,纹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广度 n-back fMRI 纹状体 迁移效应
  • 简介:摘要目前,旷场实验用来检测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的自主运动行为、探索行为和焦虑程度,亦是研究神经损伤和病变最常见的行为模型之一。旷场实验在麻醉领域中常用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模型动物的行为研究。文章对旷场实验在鼠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分析思路进行综述,对目前不同研究中旷场实验的装置组成、实验程序、观察指标、参数分析以及鼠的特性对旷场实验的影响进行分析。未来,旷场实验参数的综合分析需引起重视,与其他行为测试之间的相互影响还需深入探讨。

  • 标签: 旷场实验 行为学 啮齿类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应激障碍(ASD)小鼠行为变化特点,为创伤后心理应激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9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以足底电击法建立ASD模型,对照组不接受电击。电击后即刻,6,12,24,48,72 h和7,21 d进行旷场行为测试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评价两组小鼠电击箱内跳跃次数、僵直时间、不动时间、旷场站立次数、旷场中央区域路程和活动时间、进入开臂次数、闭臂停留时间。结果电击后各时相点,实验组跳跃次数、僵直时间及不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站立次数为(4.0±1.3)次、(3.7±1.2)次、(6.0±1.3)次,对照组为(7.3±1.0)次、(7.7±1.0)次、(7.7±1.2)次(P<0.05);电击后0,6,12,72 h,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路程为(3.3+1.1)m、(3.9±1.1)m、(4.5±1.2)m、(5.0±0.9)m,对照组为(6.7±1.7)m、(6.9±1.2)m、(7.4±1.9)m、(6.8±1.4)m(P<0.05);电击后6,12,24,72 h和7,21 d,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为(39.7±10.1)s、(56.7±7.3)s、(59.5±13.2)s、(55.4±5.5)s、(63.4±7.7)s、(77.4±5.7)s,对照组为(84.8±17.8)s、(90.0±15.8)s、(83.6±14.3)s、(87.1±12.3)s、(85.8±7.9)s、(87.5±8.3)s(P<0.05)。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1.3±1.8)次、(14.8±2.1)次、(15.0±1.4)次,对照组为(17.2±3.0)次、(17.8±2.1)次、(17.8±2.0)次(P<0.05);电击后6,12,48,72 h和7,21 d,实验组闭臂停留时间为(196.0±16.6)s、(184.9±13.9)s、(182.8±17.6)s、(184.6±14.0)s、(179.3±14.2)s、(177.9±13.6)s,对照组为(163.4±15.4)s、(161.0±14.5)s、(161.8±14.3)s、(162.1±15.8)s、(161.6±12.9)s、(161.9±14.8)s(P<0.05)。两组各指标其余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ASD小鼠伤后6 h内开始出现探索能力下降、焦虑恐惧增加等行为变化,其中焦虑状态持续存在;伤后72 h存在高警觉性,易发生重复应激。提示针对ASD的临床护理宜注重创伤后早期、动态的心理评估和干预,重点关注焦虑等情绪障碍。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性 神经行为学表现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碘摄入量所致的EAT大鼠对其后代海马组织形态、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Lewis大鼠60只、雄性20只,体质量为50 ~ 60 g。雌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NI组)、甲状腺球蛋白组(Tg组)、Tg+高碘Ⅰ组(Tg+HⅠ组)、Tg+高碘Ⅱ组(Tg+HⅡ组),后3组为模型组。4组大鼠饮水碘含量分别为100 μg/L、100 μg/L、20 mg/L和200 mg/L。模型组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注射免疫,NI组注射生理盐水,2周1次,共3次;各组大鼠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交配。仔鼠实验后,前1周内收集母鼠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母鼠尿碘含量;处死母鼠,HE染色观察母鼠甲状腺组织形态改变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母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集出生7 d仔鼠脑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出生7 d仔鼠脑海马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生7 d仔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出生30、60 d仔鼠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Tg+HⅠ、Tg+HⅡ组母鼠尿碘水平明显高于NI组(中位数,μg/L:35 380.18、236 847.16比221.43,P均< 0.05)。HE染色显示,Tg、Tg + HⅠ、Tg + HⅡ组母鼠甲状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且随着摄碘量的增加其破坏及浸润程度加重。Tg、Tg+HⅠ、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TPOAb含量与NI组相比显著升高(2.118 4 ± 0.675 1、2.103 0 ± 0.714 1、2.783 6 ± 1.084 3比0.790 1 ± 0.101 0,1.015 8 ± 0.252 8、1.019 5 ± 0.202 0、0.936 6 ± 0.183 4比0.692 2 ± 0.111 9,P均< 0.05),且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含量明显高于Tg、Tg+HⅠ组(P均< 0.05)。与NI组相比,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以及出现相对损伤。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组织NE含量与NI组相比明显下降(pg/ml:1 232.01 ± 253.45、1 197.64 ± 222.46、1 074.40 ± 366.38比1 733.67 ± 158.12,P均< 0.05);各组仔鼠脑组织DA、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 0.05)。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出生30 d仔鼠第4天Tg+HⅡ组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NI和Tg组(P均< 0.05);旷场实验,出生30、60 d各组仔鼠逃离原始象限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 0.05)。结论随着碘摄入量的升高,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破坏程度及炎性浸润程度加重,TgAb含量明显升高。碘对EAT大鼠子代脑海马组织形态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碘摄入量对EAT大鼠后代学习记忆以及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年时期。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海马 单胺类神经递质 动物行为学
  • 简介:摘要:蒙医灸疗法作为蒙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及发展前景。研究表明DA含量的增多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DA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施灸赫依三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干内DA含量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为蒙医灸疗治疗失眠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蒙医灸疗 失眠模型 大鼠行为学 脑干组织多巴胺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检测促进,并分析血清检测结果。方法: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设定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地区疾控中心为调查研究主导机构,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参与具体实施,采用驱动招募模式完成调查与血清检测。结果:调查共划分为基线、中期、期终等阶段,期终知道艾滋病咨询检测、愿意参与艾滋病检测、半年内做过艾滋病检测人群比例显著提高(P<0.05)。2019年9月、2020年9月艾滋病阳性率、干预前后梅毒现感染率、累计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疾控中心主导,男男性行为志愿者参与宣传的艾滋病检测促进应用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检测促进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命早期铁缺乏对CDH2基因突变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环境因素铁营养缺乏与CDH2基因突变在孤独症样行为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将已建立CDH2基因点突变模型的SD雌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缺铁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与雄性大鼠配对后,从确定怀孕起,缺铁组给予低铁饲料喂养以诱导大鼠孕期及哺乳期缺铁;正常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子代出生后随机选取27只缺铁组仔鼠,27只对照组仔鼠,应用超声波发声实验检测仔鼠语音交流能力;应用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Smart3.0软件记录旷场实验、三箱社交实验的视频和数据,并统计分析相关行为特征变化。结果子代出生后10日龄时缺铁组大鼠发声次数[(755.67±161.8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 461.89±166.57)次](P<0.05);发声持续时间[(41.77±16.17)s]明显低于对照组[(86.22±10.07)s](P<0.05)。仔鼠出生后6和8日龄时,CDH2基因突变和缺铁对大鼠发声次数的减少有协同作用(P<0.05)。缺铁组大鼠的总运行距离、在外周区域的运行距离、总平均速度、外周平均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铁缺乏大鼠站立次数及不靠壁站立次数减少(P<0.05)。三箱社交实验第二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缺铁组大鼠与新陌生鼠2交流时间较短,与旧陌生鼠1交流互动时间较长,表现出社交能力减弱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生命早期铁缺乏与CDH2基因突变的大鼠发生了孤独症样神经行为改变,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可能增加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铁缺乏 CDH2基因 神经行为学 SD大鼠
  • 作者: 石路 徐伟哲 李洋洋 王菁 叶聪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指标和眼动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眼动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 标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界面设计 正确率 反应时 眼动数据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2030"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控制与不良行为方式改变与行为医学的工作密不可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以贯之的宣传、普及和实践的主题,具体实施的内容可围绕睡眠、运动与体质量控制、烟草与有害饮酒控制、饮食均衡与情绪调节等几方面的行为干预和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作出行为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 标签: 行为 健康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源性β-雌二醇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45只,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七氟烷组(S组)2.1%七氟烷麻醉6 h;福美司坦组(F组)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β-雌二醇合成抑制剂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于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出生后60 d时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出生后70 d时行前脉冲抑制(PPI)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S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PI实验前脉冲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F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PPI实验前脉冲比增加(P<0.05)。结论内源性β-雌二醇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异常的过程。

  • 标签: 雌二醇 麻醉药,吸入 婴儿,新生 动物行为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3个省份的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109所幼儿园全部的27 98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 200份。通过问卷调查父母及儿童人口社会特征、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情况、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及情绪与行为问题等信息,并对学龄前儿童的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和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 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2 587例)、 9.5%(2 590例)、18.2%(4 958例)、24.5%(6 670例)、11.2%(3 058例)、10.2%(2 770例)。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的低、中、高分组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8 316名)、60.9%(16 568名)和8.5%(2 316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得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较低分组相比,中、高分组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异常、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儿童, 学龄前 健康行为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额叶和海马神经递质改变与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分离小鼠额叶和海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组织提取物中的神经递质;数据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22.0。结果(1)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表现出活动明显增加。(2)多巴在左侧额叶升高,在右侧海马下降;谷氨酰胺在双侧额叶下降,酪氨酸在左侧海马升高;组胺在右侧海马下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双侧海马均下降。(3)左侧额叶谷氨酰胺和右侧海马GABA下降都和活动增加存在相关性。结论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表现出活动量增加,且左侧额叶谷氨酰胺和右侧海马GABA下降与活动增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Clockdelta19变异小鼠 双相障碍 躁狂模型 神经递质 动物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瘙痒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VAS得分:(1.96±1.54)分,PSQI得分:(8.83±2.05)分,DLQI得分:(10.46±2.24)分]搔抓行为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VAS得分:(4.68±1.48)分,PSQI得分:(12.89±2.02)分,DLQI得分:(14.62±2.12)分],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搔抓行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搔抓行为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1- cotransporter, NKCC1)在七氟醚致新生大鼠神经行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出生6 d的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布美他尼组(SB组)。C组吸入30%O2 6 h, S组和SB组吸入2.1%七氟醚+30%O2 6 h, SB组在七氟醚吸入前15 min腹腔注射布美他尼1.82 mg/kg. 4周后,大鼠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实验。行为测试结束后1周取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3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PP3和PP6对应的PPI指数(PPI%)降低(P<0.05);海马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增加(P<0.05);与S组比较,SB组开放臂停留时间延长,PP3和PP6对应的PPI%增加,海马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减少(P<0.05)。结论七氟醚可致新生大鼠神经行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KCC1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钠钾氯共转运体1 海马 神经行为学 新生大鼠
  • 简介:摘要亚临床抑郁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临界状态,其相关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此外,亚临床抑郁人群相较于普通人群有较差的生活质量以及较高的抑郁障碍转归风险。因此,对于亚临床抑郁的积极干预很有必要。目前认为,心理干预相较于药物干预能够更好用于亚临床抑郁干预实践,但目前暂无基于循证支持的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的综述性文献以供实践参考。心理干预作为亚临床抑郁干预的主要手段,方法多样、受众类型覆盖面广、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应用于亚临床干预实践。目前认为对亚临床抑郁有确切干预效果的心理干预策略具体包括:认知行为干预、问题解决干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注意偏向修正训练、基于传统心理干预理论框架的自助干预策略和基于电子邮件的自助干预策略激励措施、基于网络平台的亚临床抑郁综合性心理干预、基于各类心理干预办法的亚临床抑郁阶梯干预等。未来的研究应当围绕各种心理干预的不同缺陷,对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和开发。以基于网络的结构化综合性心理干预自助平台为代表的多种心理干预办法融合式心理干预策略的构建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 标签: 亚临床抑郁 抑郁障碍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某三家医院护士下腰痛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护士下腰痛知信行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用《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问卷》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三家医院835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问卷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工作年限、护理病人数、站立时间、走时间、科室、值班型态、搬运工具、搬运姿势和最近1年内下腰痛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值班型态、工作年限、护理病人数和走时间为其影响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入手制定相对应的预防下腰痛的相关举措,以达到降低下腰痛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护士 下腰痛 健康信念模式 预防行为
  • 简介:【摘要】 文献回顾临床护士行为能力的评价工具及影响因素等,为提高护士行为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护士 行为能力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对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