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两方面跟踪观察了3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前、治疗1月、1年、2年后)连续高频节段(SHFCS)的变化。(1)SHFCS数量的变化,37例心肌炎患者初诊时,共有117个SHFCS(人均3.16±1.61),治疗1月后SHFCS减少到87(人均2.35±2.12),1年后人均2.00,2年后复查人均1.33。对照组24例正常女青年的SHFCS数不变,基本保持稳定(P>0.05)。(2)按崔氏[1]提出的sHFCS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标准,初诊时,37例患者中有34例阳性(占91.8%),治疗1个月后,阳性人数为19(占51.35%)。由此可见,SHFCS有可能成为一个诊断心肌炎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连续高频段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正常人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药物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口服固体制剂作为药物生产期间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需要通过不断调整生产模式并进行过程控制才能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质量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对口服固体制剂制造生产进行分析,并对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与过程控制的人群带来参考。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 连续生产 过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的原因分析与报警的处理。方法:通过安装CRRT管路前的检查、各个连接口的紧密度把握、静脉壶液面关注、静脉壶外表的光洁度、血流是否充足等方法做好提前预判。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大大减少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频率和因空气报警导致强行被迫结束治疗。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空气报警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口服固体制剂是常见的药物剂型之一,其连续生产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连续生产技术在口服固体制剂制备中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其次,探讨了不同成型工艺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的工艺改进和创新。然后,重点讨论了过程控制策略的发展,包括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本文旨在为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过程控制,成型工艺,控制策略,在线监测方法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卫生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药品生产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为药品综合质量与安全性提供了充分保障。在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效果与药品质量,需要做好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并设计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框架,确保生产期间的风险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对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控制设计与风险分析系统框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制剂药品 连续生产 过程控制 风险分析 系统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妇产程及产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预警理念的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比两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报警频次、不同时间过滤器凝血发生率和非计划下机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报警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24 h、>24 h的过滤器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下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实施基于预警理念的过程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报警频次,延长治疗时间,减少过滤器凝血发生率及非计划下机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警理念 过程质量控制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预警理念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用于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8年 4月 -2019年 6月,共选取本科室 82例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 2组,对比组 41例,研究组 41例,对比组进行一般血液净化护理,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融入预警理念,分析两组的不同时间段过滤器凝血发生率、临床治疗时间和异常下机发生率数据。结果:数据结果显示: 8h内研究组与对比组的过滤器凝血发生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 P> 0.05; 8-24h范围与 24h以上范围内研究组的过滤器凝血异常发生率均较小,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时间大于对比组,研究组的异常下机发生率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预警理念过程质量控制,能够较好的降低过滤器凝血异常的发生,延长临床治疗时间,降低异常下机发生率,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预警理念 过程质量控制 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连续性血液净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报警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儿童连续性血液净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针对性护理管理(观察组,n=35),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3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连续性血液净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感染、体温下降、心率失常、穿刺处出血、睡眠障碍、低血压)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儿童连续性血液净治疗患者,针对治疗过程展开针对性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

  • 标签: 儿童 连续性血液净 治疗 常见报警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单层与连续套锁缝合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的效果。方法根据缝合方式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的125例剖宫产妇分为单层组(62例)和套锁组(63例),分别接受连续单层缝合或连续套锁缝合子宫切口,分析两组的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套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均高于单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锁组的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8/63)和38.10%(24/63),均高于单层组的3.23%(2/62)和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月经复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的操作简单,子宫切口愈合及复旧较好,可降低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可在剖宫产切口缝合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酒精回收塔的设计与实践,总结出酒精回收塔的设计工艺流程,得到预热器、塔体、再沸器、冷却器、稳压器、冷凝器等为酒精回收塔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而通过合理的计算得出所要的回收塔的各项参数。

  • 标签: 预热器 塔体 再沸器 冷却器 稳压器 冷凝器 酒精回收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和连续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以及FMA运动功能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为77.5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更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秦晓筱 杨华俊 王越 刘丽萍 王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100069
  • 简介:摘要连续脑电图监测是一种可实时监测重症患者脑功能变化和亚临床癫痫发作情况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重症病房中。在所有监测到的异常脑电图波形中,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不属于明确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波形但同样存在可能的发作性特征及癫痫发作的风险,其中单侧放电、频率大于2 Hz及叠加其他波形成分的异常波形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风险更高。然而,目前针对该异常脑电现象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尤其在临床治疗流程上尚无指南可循。文中将全面、系统地梳理此类波形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高风险特征,为临床及时干预、提早应对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重症监护病房 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肿瘤科连续护理小组对PICC置管患者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1月至9月期间肿瘤科所收治的33例实施PICC置管癌症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16)、观察组(n=1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连续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连续护理之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连续护理小组对PICC置管患者连续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实施良好的带管治疗,建议在临床之中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 肿瘤科 焦虑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抽取58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时间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本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疼痛评分比较分析显示,实验组给药5、10及30min后显低(P<0.05)。镇痛起效时间比较显示,实验组显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实验组显低(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前者效果更为明显,能够起到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可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此种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产妇 分娩 镇痛 疼痛评分 镇痛起效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方法对行心脏搭桥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行心脏搭桥术的患者6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方法护理的同时加以连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进行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采取连续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可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 心脏搭桥术 连续护理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和连续套锁缝合进行比较,研究出更好的缝合方式。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6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连续单层缝合的方式,共29人,B组为连续套锁缝合的方式,共31人,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上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一年的月经不调与切口假腔发生率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比连续套锁缝合相更有优势,操作简单,使产妇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恢复快,值得在手术过程中推荐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效果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