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凝血系统。方法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凝血因子II、V、Ⅶ、X因子活性测定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结论对凝血系统进行检验有助于观察患者口服抗凝药后的状况,同时也对部分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检验 凝血系统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的应用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进行住院医治的2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凝血以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观察组患者FIB、PLT指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型肝炎患者 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 价值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尿毒症透析前患者组、血透(HD)组、腹透(CAPD)组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TAT、D-二聚体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常规凝血项目(PT、APTT、TT、Fbg)。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CAPD组升高尤为明显,患者透析前TT、APTT缩短,透析后APTT情况有所好转。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高纤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状态。

  • 标签: 尿毒症 凝血 纤溶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仙人掌对凝血系统的作用,确定其促凝血或抗凝血效应。方法:凝血时间(coagulationtime)测定法,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测定法(Quick氏一步法),出血时间测定法,全血浆凝块溶解试验法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降低,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延长,血小板数变化的最终趋势增高,结论:仙人掌有促凝血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药理 凝血系统 动物实验 植物药
  • 简介:三黄泻心汤具有加重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所致的急性肺拴塞和缩短凝血时间作用.主要作用干内源性凝血系统。方剂中各组成药物作用不尽相同,大黄具有明显的促凝血或止血作用。

  • 标签: 三黄泻心汤 凝血系统 组方 成药 凝血时间 止血作用
  • 简介:目的明确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利及时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观察正常老年人.无MODS肺部感染患者和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共83例.治疗前检测各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活性等凝血和纤溶指标;分析三组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MODS患者生存者与死亡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且该组死亡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情况比生存者更明显,故凝血、抗凝和纤溶机能异常者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肺部感染者存在凝血、抗凝和纤溶机能的紊乱,可能与MODS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测转归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瓶液凝固 纤溶蛋白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血活性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验。结论参考范围(一期法)FⅧC54.29%~168.51%,FⅨC50.09%~222.05%,FⅪC81%~118%,FⅫC61%~148%。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检测与ⅡC、VC、ⅦC、XC等一样,都是以相当正常人的百分活性来表示的,故工作参考值很重要,志愿者以100例为好,且年龄段分布要有代表性,制成的混合血浆在一30℃下也只能保持3个月。每次检测都必须制作标准曲线。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Ⅺ和Ⅻ促凝血 活性测定
  • 简介:在已经有新一代药物在美国及欧洲上市的情况下,拜耳(Bayer)仍然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倾销可能传播艾滋病的旧版本药物。药物安全的管理一直是令医药产业产疼的大问题,如此行径,却超出了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拜耳公司从约10,000名志愿者捐献的血液中提取了大量凝血因子Ⅷ?A3笔币蛭际跸拗疲庑┎范济挥芯却恚蚨庑┎分屑赡苄薍IV病毒和其它病毒。

  • 标签: 凝血因子Ⅷ 药物安全 中极 HIV病毒 携带 艾滋病
  • 简介: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高效液相法对64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vonWilleorand因子(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尿纤维蛋白肽A(UFPA)进行检测,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vWF

  • 标签: 充血性心力 凝血系统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后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推断LC术后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制酸、支持等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从术后6h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前以及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两组PT、Fg术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干预组D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有影响LC术后患者凝血系统的作用,从而可进一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凝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 简介: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 标签: 肝病 凝血 纤溶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凝血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ARDS患者40例,测定血浆蛋白C(PC)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肺损伤(LIS)评分,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PC活性、A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M、PAI-1、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RDS组血浆PC活性与LI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T、PAI-1抗原含量与L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对同一实验室3台Stago凝血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的结果进行可比性验证,并评价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54-A指南文件的实用性。方法参照C54-A文件,选择患者新鲜血浆作为比对样本,确定样本浓度(样本1和样本2)及重复检测次数,以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作为PT、APTT和Fib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分别为7.5%、7.5%和10.0%),以实验室内部不精密度数据作为TT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4.6%),对3台凝血分析仪实施比对,计算比对偏差并分析结果可比性。结果样本1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比对偏差分别为2.3%、6.8%、2.8%和1.8%,样本2的PT、APTT和Fib比对偏差分别为3.3%、4.0%和5.3%,均小于各自的可接受标准。结论3台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均通过验证。CLSIC54-A文件提供的比对方案简便直观易实施,结论较为可靠,可作为实验室内多个检测系统可比性验证的指南文件。

  • 标签: 凝血分析仪 可比性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的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