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鼻胆管套取方法与留置时间对患者生理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某医院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X线透视下分别采取导丝套取导丝法及导丝套取尿管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比较两组导丝或尿管进入口咽部及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丝圈套取导丝或尿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出鼻胆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62例,导丝进入口咽部的一次成功率93.55%(58/62)、平均置入1.06±0.25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95.16%(59/62)、平均置入1.05±0.22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98.39%(61/62)、平均套取1.02±0.13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100.00%(62/62),平均操作22.56±4.43s,刺激程度评分1.18±0.43分,并发症发生率9.68%(6/62),包括:恶心6例,呕吐1例,黏膜出血1例。对照组54例,尿管一次置入成功率72.22%(39/54)、平均置入1.35±0.62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81.48%(44/54)、平均置入1.22±0.50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87.04%(47/54)、平均套取1.13±0.34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96.30%(52/54)、平均导出1.04±0.19次,平均操作52.96±13.60s,刺激程度评分1.44±0.66分,并发症发生率18.52%(10/54),包括:恶心6例,呕吐3例,黏膜出血2例。两组相比,研究组导丝进入咽喉部的置入次数、进入导丝圈的置入次数、套取导丝的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鼻胆管导出次数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江苏省健康儿童的脊灰抗体水平。方法分别于疫苗转换前后采集江苏省内5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样本200份,使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测定脊灰中和抗体,比较分析疫苗转换前后脊灰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的差异。结果疫苗转换前脊灰抗体Ⅰ型阳性率为98.50%,Ⅲ型抗体阳性率为92.00%,GMT分别为:1∶100.43和1∶23.34;脊灰疫苗转换后脊灰抗体Ⅰ型阳性率为99.00%,Ⅲ型抗体阳性率为96.00%,Ⅰ型和Ⅲ型脊灰抗体GMT分别为:1∶213.04和1∶121.10。结论脊灰疫苗转换前后免疫效果存在差异,疫苗转换后人群抗体水平高于疫苗转换前,建议逐步增加IPV剂次以最终实现全程接种IPV。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疫苗 免疫程序转换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体检老年人群衰弱状态的转换情况,并分析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833名≥60岁体检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等调查其基线健康状况和衰弱状态。2020年6—7月,随访研究对象的衰弱状态,对比分析其衰弱状态转换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衰弱程度进展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研究对象为3 061人,中位年龄71.0岁,男性1 256人(41.0%),基线时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为1 563人(51.1%)和156人(5.1%)。4年后,1 304人(42.6%)的衰弱程度进展,395人(12.9%)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OR=1.170,95%CI:1.147~1.194)、婚姻状态(有配偶:OR=0.377,95%CI:0.292~0.486)、体育锻炼(以每天为参照,从不:OR=18.610,95%CI:14.461~23.950,有时:OR=4.210,95%CI:2.186~8.107)、基线衰弱状态(以衰弱为参照,健康:OR=20.464,95%CI:11.779~35.553,衰弱前期:OR=2.147,95%CI:1.270~3.632)、卒中史(OR=2.195,95%CI:1.454~3.313)和糖尿病(OR=1.811,95%CI:1.346~2.437)(均P<0.05)。结论衰弱状态的动态转换较为常见,高龄、无配偶、体育锻炼少、基线衰弱状态、卒中史和患糖尿病是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衰弱程度进展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预后。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老年人 衰弱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体检老年人群衰弱状态的转换情况,并分析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833名≥60岁体检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等调查其基线健康状况和衰弱状态。2020年6—7月,随访研究对象的衰弱状态,对比分析其衰弱状态转换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衰弱程度进展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研究对象为3 061人,中位年龄71.0岁,男性1 256人(41.0%),基线时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为1 563人(51.1%)和156人(5.1%)。4年后,1 304人(42.6%)的衰弱程度进展,395人(12.9%)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OR=1.170,95%CI:1.147~1.194)、婚姻状态(有配偶:OR=0.377,95%CI:0.292~0.486)、体育锻炼(以每天为参照,从不:OR=18.610,95%CI:14.461~23.950,有时:OR=4.210,95%CI:2.186~8.107)、基线衰弱状态(以衰弱为参照,健康:OR=20.464,95%CI:11.779~35.553,衰弱前期:OR=2.147,95%CI:1.270~3.632)、卒中史(OR=2.195,95%CI:1.454~3.313)和糖尿病(OR=1.811,95%CI:1.346~2.437)(均P<0.05)。结论衰弱状态的动态转换较为常见,高龄、无配偶、体育锻炼少、基线衰弱状态、卒中史和患糖尿病是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衰弱程度进展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预后。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老年人 衰弱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病人护理利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人入院之后进行专业检查,研究中把病人分组,分别利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中主要就病人护理之后的疗效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有13例、24例和1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34.21%、63.16%和2.63%,病人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8.88±4.23)分和(37.62±5.57)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应用分离(转换)性障碍病人护理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分离(转换)性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胰岛素转换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是影响胰岛素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我国已发布的指南中均对胰岛素转换进行了说明,包括不同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及患者教育等方面。各国指南中胰岛素转换相关信息较多,但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指南,在充分分析我国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的情况下,结合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胰岛素转换指南,对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饮食指导、血糖监测等信息予以详细说明。另外,加强患者追踪和用药监测也是确保患者胰岛素转换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转换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因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自身肝脏损伤的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重叠综合征。临床上,指南推荐的标准化治疗对绝大多数不同亚型AILD患者有效,但部分患者治疗应答效果不满意。由于不同亚型AILD患者的治疗原则不同,治疗应答不满意AILD患者的诊治策略也各有特点。本文分析了各亚型AILD和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应答不满意的比例、评价标准、转换治疗时机、二线治疗药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合理决策。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炎,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重叠综合征 治疗
  • 作者: 黄敏 邱佳伟 田海 吴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 150081 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来医学实验室 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 150081 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 150081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主动脉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类从损伤血管释放的强效有丝分裂原,其中PDGF-BB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开关之一,但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就PDGF-BB诱导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可能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PDGF-BB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阶段,因此及时识别转换为α-突触核蛋白病的早期预测指标是至关重要的。文中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α-突触核蛋白相关的经典和新型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早期疾病表型转换的认识。

  • 标签: REM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肾功能老年患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并进行血清CysC和骨转换标志物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年龄61~97(79.5±8.7)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慢性肾病(CKD)G3-G5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32例和CKD G1-G2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42例,其中明确诊断骨质疏松21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转换指标的相关因素。结果CKD G3-G5期组患者的β-CTX、P1NP及PTH均高于CKD G1-G2期组,25(OH)D3低于CKD G1-G2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 G3-G5期组中,CysC与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P1NP相关(r值分别为0.598、0.519,均P<0.01);CKD G1-G2期组中,CysC与β-CTX无相关性(r=-0.030,P>0.05),CysC与P1NP相关(r=0.342,P<0.05)。对74例患者和21例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分别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ysC是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β值分别为19.19、28.78,P<0.01和P<0.05)。结论对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较高的CysC提示较高的骨转换。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CysC与是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CysC可能反映骨保护作用。

  • 标签: 胱抑素C 肾机能不全,慢性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拟行单心室姑息而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14例原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矫治,依据左、右心室发育及解剖特性分为2组:左右心室对称组(9例),均表现心内畸形复杂,但左、右心室发育对称,包括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4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右心室双出口伴主动脉弓离断1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房室连接不一致1例和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5例),均为功能性单心室,包括心脾综合征3例、心室不平衡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心脏功能及再手术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右心室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56.4±38.9)个月,术后死亡1例,早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3例和肺部感染2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20.4±15.8)个月,不对称侧的心室舒张期末容积(33.6±2.1)ml/m2,术后无死亡,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和肾功能衰竭1例。两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和ICU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4个月~3年,无院外死亡病例,左右心室对称组1例因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吻合口梗阻而再手术,左右心室不对称组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置入心内膜永久性起搏器,全组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不论左右心室发育良好或不对称的复杂先心病在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术前,通过术前的综合评估均有助于发现适宜病例,根据其解剖特性采取相应的双心室转换外科策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中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双心室转换 单心室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结合980 nm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能否通过激发可见光激活光敏蛋白(channelrhodopsin-2,ChR2)成功夺获心肌。方法15只SD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光敏蛋白(ChR2)组(5例)、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组(5例)和对照组(5例),分别经颈静脉注入带有相应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AAV9-CAG-hChR2(H134R)-mCherry、AAV9-CAG-mCherry和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8周后开胸暴露心脏实施在体实验。自制包含UCNP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透光薄膜,将薄膜贴附于右心室游离壁,980 nm NIR经程序设置脉冲参数,由400 μm芯径光纤输出,至于薄膜上方,同步记录NIR输出信号及体表心电图,观察NIR夺获右心室心肌的情况。结果ChR2组大鼠心肌可被NIR激发转换出的可见光(包含波长450 nm和475 nm的蓝光)夺获,并且随着NIR输出功率的增加1~6 W,心肌夺获率可增加至100%,随着NIR脉冲宽度的增加(5、10、20、50 ms),夺获心脏的NIR输出功率逐渐减小。而mCherry组和对照组大鼠心脏对980 nm NIR经UCNPs薄膜上转换的可见光无上述反应。结论UCNPs结合980 nm NIR用于光遗传学技术可成功夺获心肌,利用NIR的组织穿透性优势,有可能为心脏光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实施策略。

  • 标签: 纳米颗粒 近红外光 遗传工程 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维度联合一体化护理用于剖宫产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剖宫产产妇4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多维度联合一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SDS和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低,P<0.05。针对角色转换情况评分,研究组(89.42±3.15)分,比对照组(77.26±4.83)分高,P<0.05。结论:于剖宫产中用多维度联合一体化护理,利于角色的转换,及心态的改善。

  • 标签: 剖宫产 多维度 角色转换 一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的终末阶段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醋酸阿比特龙已被证明可显著提高mCRPC患者生存率。该药在治疗期间须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以避免相关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在阿比特龙治疗进展后将泼尼松换为地塞米松,可推迟部分mCRPC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阿比特龙治疗周期,且耐受性良好。但具体机制及长期获益仍需进一步研究。阿比特龙联合激素的转换这种新兴治疗模式为mCRPC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谨慎对待,建议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因素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醋酸阿比特龙 地塞米松 泼尼松
  • 简介:摘要RNA N6甲基化转换酶(m6A)修饰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m6A修饰主要介导腺苷N6位置的甲基化,是一种可逆性的表观遗传修饰,不仅发生于信使RNA(mRNA),同样也发生于非编码RNA(ncRNA)。此外,RNA m6A参与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RNA m6A修饰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分子生物学 tRNA甲基转移酶类 m6A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