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新鲜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ACL胫骨新鲜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膝关节功能指标,并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对比独立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前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41±7.65) min、(11.93±3.24) d、(6.37±1.85) d、(23.65±2.28)周、2.78%(1/36),对照组分别为(55.37±8.62) min、(13.45±2.96) d、(8.16±2.08) d、(25.79±2.46)周、22.22%(8/3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分别为(85.27±5.28)分、(85.43±1.74)分、(6.65±1.41)分、(108.45±5.79)°、(1.12±0.65) mm,对照组分别为(79.73±4.69)分、(80.37±1.59)分、(5.72±1.31)分、(97.58±5.42)°、(2.24±0.72) m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缝线 胫骨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