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急危重症,发展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肺泡巨噬细胞M1/M2免疫失衡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由促炎性M1型向抗炎性M2型极化,抑制下游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ALI/ARDS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ALI中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间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肺泡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与西维来司他钠注射液(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ALI/ARDS模型组(21只)、血必净组(21只)和西维来司他钠组(21只)共4组。采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ALI/ARDS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之后血必净组每日2次经尾静脉给予8 mL/kg血必净注射液,西维来司他钠组每日3次腹腔注射100 mg/kg西维来司他钠,空白对照组和ALI/ARDS模型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给药5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记录体质量和存活情况,实验终点时收集大鼠肺泡灌洗液检测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血必净组和西维来司他钠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均明显降低〔WBC(×109/L):55.86±6.68、49.96±6.76比73.13±7.35,NEU%:0.459±0.077、0.315±0.047比0.709±0.067,均P<0.05〕,淋巴细胞比例(LYM%)明显升高(0.412±0.067、0.517±0.051比0.232±0.057,均P<0.0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有所降低(ng/L:295.2±39.7、281.9±33.1比469.6±77.0);但血必净组与西维来司他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实验终点时的存活率高于西维来司他钠组和ALI/ARDS模型组〔52.4%(11/21)比28.6%(6/21)、14.3%(3/21)〕,西维来司他钠组高于ALI/ARDS模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时血必净组体质量及其增长率均高于西维来司他钠组体质量(g):217.1±6.4比207.1±7.0,体质量增长率:(-0.9±2.8)%比(-4.3±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光镜下可见ALI/ARDS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炎症物质渗出,其中充满炎症细胞,局部可见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肺泡结构破坏;血必净组大鼠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西维来司他钠组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必净组基本相同。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ALI/ARDS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全身性损害,提高大鼠存活率,其保护作用与西维来司他钠注射液基本一致。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西维来司他钠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SPF级野生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ARDS模型组、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 mg/kg LPS制备ALI/ARDS模型,正常对照组和EP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40 mg/kg HMGB1抑制剂EP。6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硫酸乙酰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取小鼠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②体外实验: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UVECs损伤组(1 mg/L LPS处理6 h)、HMGB1组(1 μmol/L重组HMGB1处理6 h)、HMGB1+EP组(重组HMGB1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LPS+EP组(LPS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和EP组(1 μmol/L EP处理6 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皮细胞HS、SDC-1、HPA和MMP-9的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光镜下显示,LPS制模后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隙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小鼠肺组织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0±0.20比0.53±0.02,SDC-1(荧光强度):0.72±0.02比0.51±0.01,均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2.36±0.05比3.00±0.04,MMP-9(荧光强度):2.55±0.13比3.26±0.05,均P<0.05〕;EP对照组上述指标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血清HMGB1含量明显降低(μg/L:131.88±16.67比341.13±22.47,P<0.05);EP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体外实验:与HMGB1组相比,HMGB1+EP组内皮细胞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3±0.07比0.56±0.03,SDC-1(荧光强度):0.80±0.01比0.61±0.01,均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1.30±0.02比2.29±0.05,MMP-9(荧光强度):1.55±0.04比2.50±0.06,均P<0.05〕;EP组HS、SDC-1、HPA和MMP-9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MGB1参与LPS所致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的损伤,导致肺通透性增加,抑制HMGB1可减轻肺损伤。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多糖包被 脂多糖 高迁移族蛋白B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ICU综合征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临床还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治疗。要想有效降低患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了解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进展是十分重要的。2012年的柏林标准是目前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用的诊断标准,炎症反应失调、内皮以及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是病机制的核心。驱动压与机械能在通气方案中是非常重要的,俯卧位治疗建议在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法建议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应用,丰富的表型异质性会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进一步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发病机制、通气策略、通气辅助、药物、表型异质性等方面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通气机机械 异质性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ARDS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ARDS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肺部或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是细胞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调节中的关键通路,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Nrf2激活对ARDS炎性和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本文对Nrf2及其相关通路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随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及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病死率仍高,临床上存在巨大挑战。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已成为ARDS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紧密相关,现将俯卧位通气与炎症介质在ARDS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俯卧位通气,炎症介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7BL/6小鼠50只,6~8周龄,体重21~23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EGF组、LPS+PBS组、LPS+EGF组和AG1478+LPS+EGF组。C组腹腔注射0.1 ml PBS;EGF组腹腔注射EGF 10 μg(0.1 ml),LPS+PBS组及LPS+EGF组气管滴注LPS后12 h腹腔注射等容量PBS或EGF 10 μg;AG1478+LPS+EGF组腹腔注射EGF受体(EGFR)拮抗剂AG1478 1 mg,30 min后气管滴注LPS,12 h后腹腔注射EGF 10 μg。采用气管滴注LPS 3 mg/kg制备小鼠ARDS模型。模型制备后第1、5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模型制备后第5天处死前,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ELISA法检测IL-6、TNF-α浓度;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PS+PBS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总蛋白浓度、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增多,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1),EG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PBS组比较,LPS+EGF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中总蛋白、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增多,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1);与LPS+EGF组比较,AG1478+LPS+EGF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总蛋白、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减少,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降低(P<0.01)。结论EGF能促进ARDS小鼠肺组织修复,机制可能与激活EGFR信号通路,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急性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过程,通过在急救期患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的同时血浆置换、液体复苏、降低腹内压、恢复胃肠功能,针对性地处理患者的护理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患者的护理难点,取得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DS重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05——2022.01期间临床收治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统计下共计筛选80名,以“平行对照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础护理+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护理。整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氧合指数、干预前后动脉血气指数、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对比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指数未见差异性,P<0.05。干预后,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氧合指数、康复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动脉血气指数更优,P<0.05。结论:ARDS重症病人接受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指导后,至此器官组织氧气获得提升,肺功能恢复更佳,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重症ARDS 早期分阶段 肺康复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综合治疗方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10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治疗组(200例,实施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明显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满意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束化护理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72名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进行研究,并随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6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出现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ARDS俯卧位通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源性多种损伤因素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是病理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在ARDS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现就内皮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ARDS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 细胞外囊泡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ARDS重症护理时,选择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方案的效果,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72名符合要求的ARDS重症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组设置36名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方案进行配合,在护理以后记录患者的肺功能状况。结果:护理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缓解期 分阶段肺康复锻炼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护理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78例(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护理的观察组(39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观察氧合指数、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氧合指数高,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能提升氧合指数,促进身体恢复,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护理 严重创伤 ARDS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