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肺内外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进展性呼吸衰竭。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性治疗,其病死率居高不下。micro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小非编码RNA,受其他非编码RNA调控,并特异结合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相关mRNA的3′-UTR,最终影响ALI/ARDS发展进程。深入研究microRNA在ALI/ARD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ALI/ARDS的发生机制,并有助于为其药物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急性肺损伤 microRNA 炎症反应 RNA,非编码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ALI/ARDS炎症进展中重要的晚期炎性因子,可与其细胞表面受体Toll样受体4(TLR4)、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等结合,激活下游通路,进而诱导转录多种炎性因子。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复杂,在ALI/ARDS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发现ALI/ARDS的治疗新靶点。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以胰腺急性炎症和腺泡细胞破坏为主要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常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SAP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SAP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年来,虽然在SAP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但多种在SAP动物模型中显示能够防治ARDS的药物并未在临床研究中改善SAP相关ARDS患者的预后。目前SAP相关ARDS的治疗仍遵循ARDS的一般治疗原则,如积极治疗原发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早期短时间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但对于SAP相关ARDS还应考虑到由于患者存在高腹内压、肠功能衰竭、腹部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等因素对治疗措施的影响。本文就SAP相关ARDS诊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重症急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探讨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死亡组(n=80)和存活组(n=75),对两组的ICU住院时间、脓毒症严重程度、起始病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各项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对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55例患者中,心血管系统是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占56.13%(87/155);常见病因为肺内感染,63.23%(98/155);ICU住院时间(13.09±3.25)d;总住院时间(17.42±4.55)d;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数目(2.28±0.55)个;经单因素分析,两组的血液净化、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数目、脓毒症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起始病因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临床特点 ARDS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ARDS患者护理中应用俯卧位通气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0例ARDS患者(2020.04-2021.04),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仰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气指标改善,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微生态的异同,根据不同预后,寻找ARDS患者肺部微生态在疾病转归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前组(24例)、治疗后存活组(17例)、治疗后死亡组(7例);以同期本院ICU收治的存在轻度肺部感染的非ARDS患者为对照组(25例)。分析并比较4组患者肺部微生态的异同,筛选与ARDS死亡相关的可能致病菌(潜在的死亡危险因素)及ARDS生存相关的益生菌(潜在的生存保护因素)。结果病原微生物方面,治疗后死亡组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较治疗后存活组明显升高〔57.1%(4/7)比5.9%(1/17),57.1%(4/7)比0% (0/7),均P<0.05〕。而在背景菌筛选中,治疗前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对照组同时减少的菌属可能是肺部益生菌(潜在的ARDS生存保护因素),结果筛选出共同的菌属为氢化杆菌属〔治疗前组比治疗后存活组:62.5% (15/24)比94.1%(16/17),治疗后死亡组比治疗后存活组:14.3%(1/7)比94.1%(16/17),治疗后死亡组比对照组:14.3%(1/7)比96.0%(24/25),均P<0.05〕。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前组、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对照组同时增加的菌属为可能的肺部致病菌(潜在的ARDS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共同的菌群有爱德华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克吕沃尔菌属、莱略特菌、泛菌属、拉乌尔菌属等肠杆目菌群。结论肺部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或白色念珠菌增加,或背景菌出现肠杆目菌群增多可能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氢化杆菌属可能是ARDS患者存活的保护因素,能否作为ARDS的新治疗手段值得继续探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微生态 治疗前与治疗后
  • 简介:【摘要】通过一例重度乳酸酸中毒合并ASDS患者的个案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CRRT治疗的护理,碳酸氢钠分阶段纠酸,PICCO导向的液体管理,递进式肺康复护理等,通过医护一系列的治疗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病情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将使用咪达唑仑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使用右美托咪啶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的炎症因子指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啶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经检查确诊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ARDS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从有效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评价不同体位干预方式对于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位干预措施对于成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StataSE 15统计软件和Addis1.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31项RCT,涉及俯卧位、半卧位、侧卧位、平卧位和端坐位5种体位,共3 738例患者。俯卧位与半卧位、半卧位与平卧位相比能降低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与半卧位、平卧位相比能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与平卧位相比能提高患者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任意2种体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结局指标网状Meta概率排序显示,俯卧位和侧卧位较优,平卧位和半卧位优势不明显。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俯卧位和侧卧位干预措施对治疗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更为有效和安全,是几种体位中较优的选择。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机械通气 网状Meta分析 体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对压疮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4月到2021年1月期间重症监护室采取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抽签法分为各35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出现压疮现象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22.85%,分别出现了Ⅰ期5例,Ⅱ期3例,低于参照组的发生率(62.86%),组间对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 俯卧位通气 压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至今为止,因各地区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影响,国内新生儿转运急救设备的配备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多数医院已配备转运呼吸机,但资源贫乏地区部分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下医院无法提供转运新生儿的机械通气设备;基层医院如何提供有效呼吸支持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特别是严重ARDS从基层医院转运到有条件的NICU至关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在缺乏机械通气设备及便携式车载呼吸机不能满足通气要求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手控通气将新生儿严重ARDS从基层医院转运到有条件的NICU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 呼气末正压(PEEP) 新生儿转运 AR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多配体聚糖-1(SDC-1)检测联合肺部超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RDS的患者共50例。患者入科后均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由1名医生监测PiCCO指标,包括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由另一名医生进行肺部超声检査,计算双肺的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点、Plaps点、后蓝点共10个超声切面下的B线数目之和,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DC-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超声B线数目、血浆SDC-1水平与EVLWI、PVPI的相关性。以10 mL/kg EVLWI为界值将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B线数目、SDC-1以及两者联合对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50例ARDS患者心排血指数(CI)为(46.84±6.00)mL·s-1·m-2,中心静脉压(CVP)为(8.12±1.80)mmHg(1 mmHg=0.133 kPa),均排除心源性肺水肿。50例ARDS患者EVLWI为(10.82±2.92)mL/kg,PVPI为3.02±0.69,超声B线数目为(40.90±13.05)条,血浆SDC-1为(568.25±118.14)μg/L。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DS患者超声B线数目与EVLWI(r=0.802)、PVPI(r=0.799)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血浆SDC-1与EVLWI(r=0.732)、PVPI(r=0.576)同样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线数目、SDC-1对ARDS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91(0.803~0.979)、0.875(0.772~0.978);当B线阈值为40.50条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86.4%;当SDC-1阈值为559.37 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81.8%。将B线数目与SDC-1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的预测价值,其AUC(95%CI)为0.958(0.890~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1.8%。结论血浆SDC-1和肺部超声B线数目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两个无创指标联合应用可以作为判断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的依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浆多配体聚糖-1 肺部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 )在肾移植受者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导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接受ECMO支持的术后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导致重度ARDS的9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总结行ECMO支持的时机、治疗期间并发症及ECMO运行情况。结果9例确诊PJP的受者均采用静脉-静脉(V-V)ECMO模式,ECMO开始前的氧合指数25~92,从入院至开始ECMO辅助的时间5.56 d(1~17 d)。除1例因腹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8例均成功撤机,1例因撤机后并发脓毒血症死亡,最终存活7例。成功撤机的8例受者中,V-V ECMO支持时间215.5 h(131~288 h)。存活的7例受者中,1例出现移植肾功能较发病前恶化,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结论ECMO是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导致重度ARDS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建议早期积极应用ECMO以改善受者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体外膜氧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1、2、3、7 d的SOFA评分,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通过诊断试验分析不同时间点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及不同年龄段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纳入88例患者,最终存活42例,死亡46例,病死率为52.27%。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岁:60.67±14.66比51.91±15.97),各时间点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入院后1、2、3、7 d别为9.83±3.50比7.54±2.67、9.98±3.75比7.48±2.92、10.84±4.14比7.23±2.94、11.71±4.03比6.51±3.2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2、3、7 d 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1),且入院时间越长,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越大,入院7 d SOFA评分预测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敏感度最高,为92.86%,而入院3 d时特异度最高,为88.10%。除入院7 d AUC明显大于2 d外(0.85比0.72,P<0.05),其余各时间点AC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年龄进行分层后,<60岁患者不同时间点SOFA评分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均逐渐提高,预测价值较好;但仅入院3 d SOFA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明显高于入院1 d (0.80比0.77,P<0.05),其他各时间点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60岁的患者中,入院1 d及2 d SOFA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的AUC偏小(分别为0.67、0.68),预测效果较差;各时间点SOFA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重症肺炎ARDS患者各时间点SOFA评分的变化趋势显示,无论是否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死亡组重症肺炎ARDS患者SOFA评分呈上升趋势,而存活组患者SOFA评分呈下降趋势,于入院7 d达到峰值或谷值,且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年龄<60岁为12.50比6.69,年龄≥60岁为11.58比6.21)。结论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早期SOFA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价效果较差。

  • 标签: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重患者应用分阶段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RDS危重患者74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应用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氧合指数、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周、2周,两组氧合指数升高,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更高(P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分阶段康复护理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且具有强大促炎特性的非组蛋白核蛋白,是已经明确的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炎性介质之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HMGB1通过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TLR)等结合调控ARDS,并且能够显著增加ARDS的致死率,但HMGB1的释放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HMGB1在ARDS中的释放机制及其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tch、炎症小体、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或依赖途径的关联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压(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918,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χ2=5.062,P=0.025)。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压 心功能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密闭式吸痰的使用步骤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共66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患者气道管理吸痰方式的选择上,分别采用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对应组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33例。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显著,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另一组明显缩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式的合理应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的改善有着较大的帮助,可有效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管理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