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CAGE 组织学评价 取出 临床 融合器 腰椎间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钛金属cage与聚醚醚酮(PEEK)cage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效果,为ACDF植入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7年1月—2017年3月有关钛金属cage和PEEKcage用于ACDF临床效果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量表严格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0软件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361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4篇,中质量文献1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ACDF,PEEKcage下沉发生率低于钛金属cage(OR=3.49,95%CI1.75~6.99,P=0.0004),而在融合率(OR=1.60,95%CI0.05~53.73,P=0.79)、脱位发生率(OR=3.61,95%CI0.91~14.34,P=0.07)、手术时间(WMD=0.87,95%CI-24.95~26.69,P=0.95)、Odom评分优良率(OR=0.89,95%CI0.49~1.63,P=0.71)、NDI评分(WMD=3.24,95%CI-0.44~6.93,P=0.08)及手术节段术后Cobb角(WMD=-2.29,95%CI-4.63~0.05,P=0.05)等方面两种c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钛金属cage和PEEKcage应用于ACDF均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PEEKcage下沉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钛金属 聚醚醚酮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可扩张型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后路单纯可扩张型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27例下腰椎疾病,随访并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改善率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5个月)。优:1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随访期间X线检查均可见椎间隙有骨性融合,未见终板骨质吸收、融合器移位等。结论可扩张型Cage椎间融合器设计独特、即刻稳定性强、能较好地恢复腰椎生理曲度,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可扩张型Cage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体位安置,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熟练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结果本组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所用物品数目准确、器械完整,无护理意外和差错。手术配合的质量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Cage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单节段与双节段螺柱状Cage植入后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单节段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双节段患者42例.对比两组间术后临床结果及放射学测量结果.结果单节段与双节段Cage颈椎前路植入均具有良好的即时稳定性,在术后3月内均能够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评价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学测量显示颈椎力线与术中力线是否纠正有关,与节段多少无关.结论双节段减压Cage植入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替代椎体次全切除术.

  • 标签: 颈椎 生理弧度 前路融合术 放射学
  • 简介:腰椎滑脱在骨科临床较为多见,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采取椎管减压、RF-Ⅱ复位固定、cage椎间融合联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管减压RF-Ⅱ复位固定 cage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48例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他们在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采用JOA评分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评分。结果本组所有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8个月,腰部疼痛及放射性的双下肢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后Cage所在的椎间隙均得到融合。患者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2.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24.7分,平均改善率74.3%。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既能减少传统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也能保证钉棒系统起到良好作用。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术式,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CAGE内植入物术后辩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2例腰椎后路CAGE内植入物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辩证施护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在生活质量、生理状况、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辩证中医护理方法容易被患者接受,其恢复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平均日。

  • 标签: 辩证施护 腰椎后路CAGE术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原因、防范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9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比较有效的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窒息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7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前路减压 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侧CAGE椎体融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 CAGE椎体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骨科住院部所收治严重腰椎滑脱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纳入对照组中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常规治疗,纳入观察组中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相对椎间隙高度、腰骶角变化情况。结果以治疗疗效为评价指标,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26/40),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后相对椎间隙高度、腰骶角为评价指标,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对椎间隙高度为(76.3±3.2)%,显著高于对照组,腰骶角为(35.6±2.3)°,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疗效佳且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内固定 Cage植骨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35例,均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经过6~36个月随访,分别统计术前、术后3月、6月、1年的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JOA评分术前(7.83±2.46)分,术后3月(21.42±4.22)分,术后6月(24.58±2.75),术后1年(26.78±1.64)分。术后3个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评分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8.2±15.8)%。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并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单侧固定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器 极外侧 椎间盘突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6月~2012年2月,对腰椎退变失稳定性疾患,需要后路手术+椎间植骨融合的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Cage植骨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共61例70个椎间隙。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及3月、6月、12月分别摄x射线片及CT,观察椎体间高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4个月开始产生骨融合,术后12月69个节段得到骨性融合(98.57%),椎间隙高度无降低,症状无复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_HA/PA66)复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重建退变腰椎的稳定性,Cage内外的植骨可与相邻椎体有效融合并形成完整整体,是一种理想的椎间植骨融合方式。

  • 标签: 椎间融合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切口渗血、渗液,引流情况,并进行正确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术前训练、准备及术后观察,10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管减压 椎间Cage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52.3±8.0)岁(范围28~66岁);双节段63例、三节段22例。采用ROI-C治疗45例(ROI-C组),采用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40例(钛板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8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9±2.0)个月(范围12~22个月)。双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10.37±8.25)min,较钛板组(139.5±10.54)min短;术中出血量为(15.74±8.10)ml,较钛板组(23.71±9.70)ml少。三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30.00±5.70)min,较钛板组(162.83±5.59)min短;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颈椎Cobb角分别为15.31°±1.55°、15.20°±0.42°,优于术前11.23°±2.03°、9.20°±1.14°;钛板组为15.89°±1.13°、16.08°±1.88°,优于术前11.25°±2.01°、9.00°±1.60°;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VAS评分分别为(1.83±0.66)分、(2.60±0.52)分,低于术前(7.49±0.51)分、(7.60±0.52)分;钛板组为(1.79±0.50)分、(2.41±0.51)分,低于术前(7.61±0.63)分、(7.42±0.52)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JOA评分分别为(15.00±0.84)分、(14.70±0.95)分,优于术前(7.20±0.87)分、(6.60±1.27)分;钛板组为(15.29±0.85)分、(14.83±0.58)分,优于术前(6.89±1.03)分、(6.92±0.67)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均为优。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2.22%,1/45),钛板组发生吞咽困难8例(20.00%,8/4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结论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采用ROI-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 标签: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