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T2DM患者BM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1592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BMI(kg/m^2)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超重(25≤BMI〈30)和肥胖(BMI≥30)。彩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出现下肢动脉斑块判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结果916例(57.5%)T2DM患者伴发下肢血管病变。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下肢血管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9.2%、54.7%、52.7%,χ^2=10.52,P=-0.016,趋势检验P=-0.006。以正常体重为参照,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1(BMI分组、性别、年龄、病程)、模型2(模型1加上血脂、HbA1c)、模型3(模型2加上空腹C肽、CRP)校正后,消瘦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3.30(1.32~8.26)、3.65(1.43—9.28)、6.02(1.93~18.74),P均〈0.05。超重及肥胖较正常体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C肽在回归模型中未显示为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T2DM中,消瘦患者较正常体重者有较高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风险;超重和肥胖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风险与正常体重者相似。

  • 标签: 体质指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SysmexXN-9000(简称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低值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选用3份病人低值血小板(PLT:50-80x109/L)标本,分别用仪器的PLT-F、PLT-I通道与手工相差显微镜连续检测10次,计算其变异系数;2、选取200例低血小板标本,根据血小板报警信息分为无血小板报警组(130例)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70例)二组,用PLT-F、PLT-I和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三种方法同时检测,分别计算PLT-F法、PLT-I法与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相关系数及偏差。结果1、三份样本的变异系数PLT-F法最小(均小于1.47%),其次为PLT-I法(均小于3.12%),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法最大,但变异系数均小于4.07%;2、无血小板报警组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PLT-F法、PLT-I法与手工显微镜镜检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PLT-F法:0.9761、0.8051;PLT-I法:0.9567、0.6672;相对偏差分别为:PLT-F法:1.74%、6.97%;PLT-I法:2.68%、8.43%。结论当无血小板报警时,XN-9000低值血小板通道(PLT-F)计数低值血小板比PLT-I法更准确,能替代手工显微镜计数;当有血小板直方图报警时应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确认。

  • 标签: 低值血小板 血液分析仪 精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台组12月50例(T2DM门诊病人,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观察组选用新药艾塞那肽治疗,对照组选择用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治疗。结果观察组疗20例疗效显著,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5例血糖略有波动,加用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联用后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对照组10例疗效稳定,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1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5无效。结论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显著高于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治疗组。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并具有很好的改善脂肪的分解代谢,降低或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减少腹型肥胖,并全面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功效,是理想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艾塞那肽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眼底病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所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眼底病变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C、TG和HDL-C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TC、TG水平等与眼底病变存在关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TC、TG水平等是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眼底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46例确诊为T2DM并自愿行胃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8例,根据《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入选标准:①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符合WHO的T2DM诊断标准,伴有或不伴有肥胖症的患者。

  • 标签: 胃转流术 腹腔镜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T2DM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内分泌科2014.1~2016.1收治的T2DM患者120例,依据血尿酸水平分组,NUA组(n=60)代表血尿酸正常,HUA(n=60)代表合并高尿酸血症,比较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HUA组HDL、LDL、TG、BUN、UMA及Scr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NUA组(P<0.05);NUA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HUA组8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HUA合并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T2DM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T2DM 高敏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T2DM患者的治疗过程中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常规全程健康教育者为对照组,以接受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者为观察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接受教育3个月后的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接受教育前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及疾病自护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教育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评分、疾病自护评分及自身健康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T2DM患者的教育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