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鸭的人工授精技术起步较晚,还处于应用初步阶段。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减少公鸭饲养量,提高公鸭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际与前人研究成果,对种公鸭的选择、采精、精液质量检测、精液保存及输精等方面进行总结。

  • 标签: 精液采集 人工授精 精液保存
  • 简介:白冠长尾雉孵化期为28d,超过时间仍没有动静就要踩水,看在水中浮动情况来判断是否有生命力;破壳2h后,幼雏依然出不了壳的要进行人工助产,助产期间要注意消毒,观察内膜颜色,如内膜为白色有血丝,必须停止助产,等内膜颜色变暗和看不见血丝再助产,直至助产成功幼雏出壳。

  • 标签: 白冠长尾雉 人工助产 技术
  • 简介:以佳木斯市横山头林场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人工林的10块标准地,以及从中获取的50株解析木的枝解析数据为基础,对樟子松人工林枝条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樟子松人工林 枝条分布
  • 简介:达氏鳇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认为是“活化石”,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水域均有分布。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

  • 标签: 达氏鳇 人工驯养 洄游性鱼类 放流 脊椎动物 乌苏里江
  • 简介:以全林每木检尺法结果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伐区调查设计采用全林每木检尺、标准地、标准带、样圆、角规控制检尺等5种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为:按林木蓄积量、出材量以及出材量分类型、径阶计算出的产值,五种调查设计方法无明显差异。数据精度最高的为标准带调查法,角规控制检尺法次之,标准地和样圆调查法相对误差也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10%以内。在工作效率方面,样圆调查法与角规调查法工作效率较高;全林每木检尺法效率最低。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效率及成本因素,标准带调查法是最优选择。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伐区调查设计 试验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其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众多的价值,从而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本文将进一步对计算机技术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同行业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研究发展
  • 简介:为更好地经营管理海南岛内的人工林,在五指山市、昌江县、三亚市三地,分别取桉树林、橡胶林、相思树林这三种岛内最主要的人工林林下土壤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地,同一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调查地内,人工林下土壤SOC与TN的含量比率关系相近。就各元素的垂直分布而论,SOC和TN含量在各区域各样地均以0-20cm土层较高,总体来看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TP含量则表现为分层不明显(昌江和三亚)或于60-80cm土层达到最高(五指山)。在所有区域各类人工林中,五指山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高,昌江相思树林的TP含量最高,三亚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低,五指山橡胶林的TP含量最低。研究还发现,三个地区所有样地的林下土壤C/N和N/P比值均可分为两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P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氮限制。根据调查结果推9n,4,影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地表凋落物积累、土壤淋溶强度及元素的周转率等,前二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聚集,而淋溶过强则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但较快的元素周转可以抵消淋溶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各类人工林林下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总体上因地而异,建议对于岛内人工林的C、N、P管理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

  • 标签: 海南岛 人工林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 简介:近年来种植桉树人工林为东方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大面积种植也产生了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的专业调查,评价桉树对东方市林业发展的贡献及存在问题,探讨桉树在东方市可持续发展种植及经营模式,为林业决策管理部门和营林实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桉树 人工林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以位于晋北风沙区右玉县贾家窑6种人工林地(11a油松林、21a油松林、23a华北落叶松林、17a油松+柠条混交林、柠条林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及粒度、计算粒度参数等分析比较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和粒度的变化及分布。结果表明:1)在0-100cm深度,6种林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棘林〉11a油松林〉柠条林〉17a油松+柠条混交林〉23a华北落叶松林〉21a油松林;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较深土层土壤水分受植物蒸腾耗水、根系分布深度及密度等因素影响;2)6种林地的粒度组成以极细砂和粉粒为主。7个粒级中,柠条林和沙棘林粉粒占比最大,其他林地极细砂含量占比最大;3)在0-100cm深度,6种林地土壤平均粒径大小依次为:23a华北落叶松林〉11a油松林〉21a油松林〉17a油松+柠条混交林〉沙棘林〉柠条林;4)沙棘林和柠条林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晋北风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沙棘和柠条进行造林;5)研究区经过多年植被恢复,人工林耗水量增加。认为有必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结合植被耗水特性和生长阶段开展人工林的科学管护,如适当调整植被盖度,加强林下草本和枯落物保护。

  • 标签: 土壤水分 土壤粒度 人工林 风沙区
  • 简介:通过外业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法对南京近郊8种人工林地表枯落物累积量及持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特性受林分组成的影响大,不同群落枯落物厚度、累积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厚度变化区间为2.105.24cm,大小顺序依次为香樟林(Ⅰ)、乐昌含笑林(Ⅱ)、女贞林(Ⅲ)、马褂木林(Ⅳ)、淡竹林(Ⅷ)、朴树林(Ⅴ)、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总累积量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枯落物累积量(M)和其厚度(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线性方程为M=1.4054d+0.6654(R2=0.8234,P〈0.05)。2)不同群落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变化动态一致,即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持水量依次增加,并呈现出倒"J"型曲线,持水量(W)与浸泡时间(t)的拟合方程为W=alnt+b。不同群落枯落物吸水速率(v)呈现出"L"型递减变化,即随着浸水时间(t)的延长,吸水速率(v)依次减小,并符合如下关系式:v=atb。3)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朴树林(Ⅴ)3种人工林群落的持水能力较高,其最大持水率(Rmax)均值分别为667.56%、462.90%、341.18%;相对的,马褂木林(Ⅳ)、香樟林群落(Ⅰ)群落的持水能力较低,其Rmax均值分别为191.38%、271.99%;其余几种群落的Rmax均值中等。4)比较不同群落的有效拦蓄量(WSV)以榉树林群落(Ⅶ)最大,达26.32t/hm2;槭树林(Ⅵ)、女贞林(Ⅲ)群落的WSV较大,分别为16.64t/hm2、16.44t/hm2;马褂木群落(Ⅳ)的WSV较小,仅为9.55t/hm2。不同人工林群落水分拦蓄能力有明显差别,城市人工林建设中树种组成及群落类型的选择对成林后林地的持水拦蓄和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榉树林表现为较强的水分拦蓄能力,是当前南京城市森林建设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城市人工林 枯落物 累积量 持水性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封育、围栏封育+人工补播进行“黑土滩”草地的改良,测定了2010~2014年度“黑土滩”草地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鲜重。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人工补播,“黑土滩”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和牧草鲜重显著增加(P〈0.05),而不可食牧草并未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围栏封育相比,人工补播样地的垂穗披碱草比例、可食牧草比例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的人工补播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分别为67%和73%,较2010年度分别显著增加了2.52倍和2.17倍,而围栏封育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并未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围栏封育相比,短期内人工补播是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更为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围栏封育 人工补播
  • 简介:以鄂温克旗人工草地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和一年生人工草地发展所经历的4个阶段的回顾,查找当前人工草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 标签: 多年生人工草地 一年生人工草地 历程 建议
  • 简介:2018年6月12日,默沙东动物保健卫星会在的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IPVS2018)上举行,默沙东全球猪市场总监RikaJolie博士、默沙东动物保健猪产品事业部全球繁殖&母猪健康技术总监MiquelCollell博士及来自全球各地的养猪朋友、行业媒体等500多人一同参加了此次卫星会。默沙东动保还特别邀请了阿里巴巴阿里云大数据总监张盛,及安永全球区块链高级经理JamesCanterbury博士对目前最热门的技术概念——大数据和区块链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 标签: 动物保健 养猪业 卫星 人工智能 技术总监 阿里巴巴
  • 简介:为开发我国鲑科鱼类养殖新品种,将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masou移殖至北京。稚鱼用玻璃钢育苗盆+水泥池,微流水和流水养殖,进口鲑鳟饲料作为开口饲料,2周后改为国产鲑鳟饲料培育至性成熟。2014—2015年人工采卵15.7万粒,受精率82%,孵化率68%。孵化水温6~8℃,受精卵至发眼期的积温为190~210℃·d,350~390℃·d时孵出。共孵化鱼苗8.7万尾,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龄雄鱼100%及雌鱼95%性腺发育成熟,雌亲鱼平均体质量(573.62±110.39)g,成熟系数(21.67±2.60)%,绝对繁殖力为(1649.64±489.60)粒/尾。人工养殖环境下,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性能较野生群体有极大改善,能进行规模化苗种生产。

  • 标签: 马苏大麻哈鱼 移殖培育 全人工繁殖
  • 简介:山西人工林存在组成结构不合理、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脆弱、生产力低下等问题,亟需提高质量。介绍了智利人工林经营模式,可以为山西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思路和模式。

  • 标签: 山西 人工林 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