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东方蝾螈消化道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东方蝾螈消化道内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在食管、贲门部、体部和幽门部均未检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各段均有分布,且在空肠和回肠段分布的密度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直肠最少。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及梭形。根据其形态认为东方蝾螈消化道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

  • 标签: 东方蝾螈 消化道 胃泌素细胞 分布 形态学
  • 简介:奶牛分娩后15日内的这一段时间,称为乳初期。母牛在这段时间里,机体的主要特点是:胎儿在母体内代谢产物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乳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机能还没有达到完全正常;有的母牛乳房还在水肿,消化机能还在减退;子宫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恶露还在排出。此时,母牛开始乳,要消耗体内大量的钙。因此,在这一段时问里,必须尽快促进恢复母牛的体质,为母牛的乳旺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泌乳初期 饲养技术 奶牛 循环系统 消化机能 代谢产物
  • 简介:母猪妊娠75~95d,此阶段为母猪乳腺发育时期,此阶段应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特别是能量水平,如果85d就开始攻胎,会导致母猪乳腺里面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哺乳期奶水不足。一般妊娠90d乳腺细胞在数量上发育完成,到105d分泌功能逐渐完善,直到分娩当日,乳腺分泌功能发育完成。

  • 标签: 乳腺发育 泌乳母猪 能量水平 分泌功能 发育时期 营养水平
  • 简介: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轻者,使产奶量明显下降,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使乳腺失去乳能力,被迫淘汰或引起死亡,在奶牛生产上造成极大损失.为提高乳牛生产性能,充分发挥好乳牛的经济价值,保证健康,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减少乳房炎对乳牛造成的损害,是奶牛场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 标签: 泌乳母牛 乳房炎 防治 症状
  • 简介: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品质和产奶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跟不上,有的奶农单纯地为了提高奶产量,大量饲喂精料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奶牛真变位。

  • 标签: 真胃变位 奶牛业 饲养管理 产奶量 奶产量 奶农
  • 简介:维生A与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锌水平能影响血中维生A的浓度,而维生A能增强锌的转运进而增加对新的吸收。为研究锌与维生A水平及相互作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根据生产性能确定肉仔鸡日粮中锌和维生A的适宜营养需要,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菌肉仔鸡480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6组,以玉米和大豆粕为主要原料配制基础日粮,采用二因子(Zn×VA)5×3试验设计,通过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和维生A来初步探讨肉仔鸡体内锌与维生A代谢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维生素A 生产性能 锌水平 肉仔鸡 饲粮 相互作用
  • 简介:母猪群淘汰个体当中蹄部异常(例如蹄趾或悬蹄增生)的流行率较高,说明这些蹄部缺陷有可能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母猪的生产寿命。Knauer报道。在屠宰场对淘汰母猪的评估显示,85%的个体至少有一项蹄部损伤。研究人员报道过。跛足是种猪群淘汰母猪的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泌乳母猪 蹄部 异常 行为 生产性能 生产寿命
  • 简介:湖南农业大学范志勇等,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照半胱胺添加水平设0mg/kg组(对照组)、125mg/kg和150mg/kg组3个处理,选择胎次(3—5胎)和体重相近、距离预产期7d之内的经产大白母猪12头,随机分到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期21d.结果显示,半胱胺能有效提高母猪乳期的总采食量,减少乳期体重损失、促进哺乳仔猪生长.此试验条件下,半胱胺最佳添加水平是125mg/kg,超过此剂量.半胱胺的效果反而随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 标签: 泌乳母猪 半胱胺 生产性能 湖南农业大学 试验设计 添加水平
  • 简介:提高奶牛产奶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是所有养牛户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近几年在章丘市饲养奶牛的实践经验,把影响奶牛乳量的因素与增产措施总结论述如下。

  • 标签: 饲养奶牛 泌乳量 经济效益 实践经验 产奶量 养牛户
  • 简介:乳早期前21-28天,挤奶次数由每天2或3次增加至4或6次,可使整个乳期产奶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可达15%。其机理可能是:每次挤奶后,血液中的催乳素急剧升高,催乳素增高可增加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乳腺细胞在妊娠后期达到高峰,但可延续到分娩后头几周。产奶

  • 标签: 泌乳期产奶量 催乳素 分泌细胞 挤奶 早期 妊娠后期
  • 简介:我国是世界第三养牛大国,奶牛存栏量很多,但是受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奶牛产后或在乳期中乳不足及无乳病症较常见.治疗该病,方法很多,西医疗法、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从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应首选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药瑰宝,研究验证阐明中医药扶正固本、标本兼职的药理,在防治动物疫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该病的体会.

  • 标签: 中药疗法 泌乳不足 奶牛 无乳 中西医结合疗法 产品质量安全
  • 简介:奶牛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长期大量饲喂含粗纤维多的干硬饲料,或饲喂糠麸、糟粕及附着大量泥沙的饲料,加之饮水不足致牛体内火盛,使停留在瓣里的饲料缺水而滞留于瓣小叶里难以下行,最终形成瓣阻塞,进而使瓣失去正常消化功能,引起百叶干病。1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瘤胃积食或胀气、粪干、鼻镜干燥,中后期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身体消瘦、皮毛焦枯逆立、眼窝下陷、呼吸粗重、鼻镜龟裂、粪干硬、尿短黄、

  • 标签: 瓣胃阻塞 奶牛 治疗 食欲不振 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
  • 简介:奶牛瓣阻塞多因长期饮水不足,津液亏损或继发于其他前疾病致使津缺乏.百叶干涩,运化无力而成百叶燥洁之症。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瓣阻塞45例,治愈43例,治愈率达95.6%,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奶牛瓣胃阻塞 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治疗措施
  • 简介:龙兴镇地处新绛县城周围10km以内,是全县的传统养殖镇。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全镇的规模养殖户达到500余户,其中大牲畜存栏比较多,全镇牛存栏达15000余头,涌现出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一龙兴畜禽交易市场和全县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健比特肉牛养殖基地。近几年,笔者治疗牛前迟缓有200余例,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胃迟缓 肉牛 诊治 养殖基地 交易市场 规模养殖户
  • 简介:羊前弛缓是一种前机能减弱的疾病,主要特征是正常的反刍、食欲、嗳气和食物消化紊乱。本病多发于山羊,少见于绵羊。本文通过对该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的阐述,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为养羊农户提供参考。

  • 标签: 羊前胃弛缓 诊断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