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学的长久之道,必须扎根学术,深入民间”。此话给我们以启发,我认为,经过当代实践检验的更生的儒学思想的积极因子,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入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进入制度,才有力量,而且可以促进“扎根学术,深入民间”。

  • 标签: 进入制度 儒学思想 因子 实践检验 杜维明 学术
  • 简介:有一件事情,它占据我的内心,让我无法释怀,心中总感觉有点失落,有些愧疚。那是中考改卷之时,有一道关于雨的题目,要求写出关于雨的诗句两个,其中一份试卷有这样的一句是: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我怎么从来没看过这样的句子呢?这样的诗句是对还是错?是不是瞎编的呢?望着字迹端正的试卷,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 标签: 教师 学生 试卷
  • 简介:997年———3月新闻摘记□本刊编辑部●月3日上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六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基督教两会领导机构成员。●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

  • 标签: 宗教事务 宗教工作 中国基督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国务院 新闻
  • 简介:企业发生,始于诚信;企业成长,基于诚信;企业长青,依靠诚信——诚信是企业生命力内生因子.市场竞争中,无数企业生命力或强或弱、或长或短,其分野之一在诚信之有无(质)和强弱深浅(量).若没诚信,企业必然衰落,若失信恶信,则自取灭亡,如近年国内外失信恶信者均自招重创乃至覆没;若有诚信,却没其他有关因子匹配尤其正式制度支持,企业仍未必有生命力,也难免危机甚至灭亡,如明清晋商徽商乘天时地利人和而兴,因诚信汇通天下,蔚为奇迹,却因有关因子变化或消失尤其缺乏正式制度支持而消失.因此,企业生命力无诚信必不然,有诚信却未必然——诚信对企业生命力仅为必要因子,不是充分必要因子或唯一因子,而须有关因子匹配尤其正式制度支持.

  • 标签: 诚信 内生 企业生命力 必要因子 晋商 徽商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贝叶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贝叶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贝叶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贝叶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贝叶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
  • 简介:6月15~17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亚里士多德大学举行,由曲阜师范大学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希腊“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主题是“道德与幸福——在东方与西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塞浦路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代表以及亚洲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安乐哲、副会长王蓉蓉等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希腊哲学 中国香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曲阜师范大学 亚里士多德 哲学研究
  • 简介: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北京市朝阳区737名小学生与其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是,感受到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的人数比例在84%~96%之间,感受到冲突性的人数较少,为13%;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分),在冲突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3分).(2)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年级这-维度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三年级学生的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更低,冲突性更高.在其他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出生地、父母学历、与谁同住、家里排行、家里孩子数量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师生关系 亲密性 支持性 冲突性 满意度
  • 简介: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实施的重要纽带,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途径,以主体参与为主要施教方式,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陶冶学生心灵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标签: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性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施教方式
  • 简介:所谓学术翻译,就是“理解和理解的塑形”,而塑形的一个标志就是将那些体现原作者思想的各种基本概念在母语中概念化、达乎语词;而这一塑形过程必然既受制于自己已然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但同时又承袭、改变和塑造着它们。因此,从根本的意义上看,翻译奠基在理解和解释之上。本文尝试以《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1为例来说明这点。

  • 标签: 理解 翻译 《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感性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的精神》第一版发表于1918年,修订新版发表于1923年,后来,作者把这两个版本分别收录于自编全集第16卷和第3卷中,足见其对这部作品的高度重视和偏爱。《乌托邦的精神》一书被誉为20世纪初哲学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从风格上看,这部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狂放不羁的狂想诗特征:语言晦涩、风格怪异,宣泄主观精神,描写直观意向,传达弥赛亚的预言,揭示了永恒神奇的心灵内涵;从主题上看,这部作品反对战争、强权和剥削以及现存社会制度对个性的压抑,热情讴歌人类觉醒和黎明,主张人性复归和道德重建,提出了"心灵、弥赛亚和启示录"的口号。

  • 标签: 自我相遇 音乐哲学 卡尔·马克思 启示录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的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的正义表述,提出自己的论证。从人与人的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从城邦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的尺度。正义抵达整体的善,又不侵害个体的善。正义的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编制了“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该测验有文字、数字、图形三种测试材料,包括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认知、类比推理、抽象概括6个分测验。793名1~4年级小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验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

  • 标签: 小学生 思维能力 测验编制
  • 简介:本实验以吉林市一所小学~5年级的251名儿童为被试,通过自行编制的投射测验和个别随访等多种方法探索了小学同性别儿童间互助动机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与非互助动机相比,互助动机占有绝对优势;②在每一年级的各种互助动机中,均有一种动机是居于主导地位的;③随着年级的增高,互惠性动机逐渐降低而互助利他动机逐渐提高;④男女儿童在各种动机的发展中差异不显著。

  • 标签: 互助动机 主导地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