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静斋的生卒日期学术界众说纷纭,直到目前尚无定论。为了澄清这一事实,笔者首先查阅了廿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涉及他生卒日期的辞书和两篇关于他的年谱.其次,笔者还专程赴贵州省平坝县城和四川省都江堰市采访了静斋的直系亲属并走访了天津静斋出生地的一些亲友和对静斋有所研究的民间学者。

  • 标签: 王静斋 考释 生辰 80年代 直系亲属 都江堰市
  • 简介:弼易学虽属于义理一派,但也并非“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不离象数,向道回归,有阐释义理的鲜明学术蕲向,是弼所建构的解释学原则;不废章句,以传解经,注重疑难词义的训释,将章句之学阐释经义的方法升华到义理抽象的层面,是弼所建构的解释学方法;不离卦爻。综合考察卦爻形式与内容的动态变化,追寻因时适变,是弼易学哲学思辨的核心;援老释易,从具体现象出发,探究宇宙本体,是弼易学本体哲学的特点。

  • 标签: 王弼 周易注 象数 义理 哲学本体
  • 简介:一、静斋译《古兰经》的名称和简称王静斋先后翻译和出版的三种《古兰经》,有时又简称“甲种本”、“乙种本”和“丙种本”,比较混乱,三种版本的名称为何分甲乙丙?简称有何由来?

  • 标签: 《古兰经》 王静斋 版本 述略 称谓 简称
  • 简介:《管子·法禁》连续提到严禁臣属违犯法律、欺瞒君主、独断专权、结党营私的18种行为,称为"圣之禁"。"圣之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统治,通过维护君臣"和同"、惩治官员犯罪以实现君威国安;"圣之禁"是约束官吏的行为准则,严厉禁止和打击官员的不忠不义、欺君叛国、勾结拉拢、结党营私、滥用权力、不尽职责等行为;"圣之禁"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法治手段。前提是要有法律制度,关键是要做到"禁必欲止",实现的保证在于君主自身的治国本领。

  • 标签: 圣王之禁 《管子》 法治思想
  • 简介:岱舆是明清时期系统阐释中国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著名学者,他对伊斯兰教思想的阐释过程中,不仅借用了中国社会普遍熟悉的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概念,还在诸信仰之间进行比较,实难能可贵。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这样做既能使伊斯兰教为更多教外人所了解,也能使穆斯林更好地坚持信仰,谨守正教。

  • 标签: 王岱舆 宗教比较 伊斯兰
  • 简介:"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的时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的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的传统,但又有创见,认为三代以后也有践行"仁义之道"者,如汉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其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如何效法三代的问题上,船山认为后世效法三代正确的做法是效法三代先王之德和先王之道,而不是因时而设的三代之法(政)。可以说,船山在古今问题上的思考方式对当代思考传统与现代之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王船山 三代 古今之争 井田 先王之德 先王之道法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龙溪之请,在家乡的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的疑难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的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的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