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语境中,科学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驱逐出去,因而科学与哲学是对立的;“科学”意谓一种各门学科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是“科学”;拥有“范式”是科学最根本的特征,唯物史观尚没有成为历史观领域中的“范式”。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理论理想和理论使命就是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标签: 科学 哲学 标准 范式
  • 简介: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 个人全面发展
  • 简介:很多人不理解出家人为什么要出家,他们常常会说:“嗨,家多好啊!”在中国人固有的传统中,似乎也总是把出家当成一种迫不得已或者无可奈何的事情。

  • 标签: 出家 中国人 传统 成一
  • 简介: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CooperRamo)的一篇长文《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中提出了与华盛顿共识相对意义上的“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这一全新概念以来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共识” 历史 《时代》周刊 华盛顿共识 外交政策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道德原则的历史性”意指道德原则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中蕴含着普遍性和绝对性,道德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承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克服相对主义道德观唯一有效的路径。强调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其要旨不在于否定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而在于反对空谈道德的道德主义。运用历史性的道德原则“改变社会”,要求在物质生产领域探究社会现象的道德属性,揭示并消除非道德的根源。

  • 标签: 道德原则 历史性 历史主义
  • 简介:《雅各书》5章16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我们需不需要向神认罪悔改之后再向人认我们的罪呢?人是否会像神一样,全然赦免我们曾经的罪呢?这个问题,不是用"是"或"不是"所能简单回答的。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信仰 教义 圣经
  • 简介:在《哲学分析》杂志举行的第四届论坛上,王凤才、徐长福和韩水法三位教授分别就俞吾金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质询.俞吾金教授一一加以回应:首先指出.尽管在自己以往的论著中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但这些评价是自洽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矛盾;其次表明,在康德实践理性的语境中,尽管理念在涉及至善这一对象时起着构成性作用,但在通常的情况下,理念却起着范导性作用。最后叙述了批判与构成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批判上的深邃见解,不可能有构成上的合理观点;反之,没有构成上的合理观点,批判也难以击中要害:并指出,构成性的观点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不能教条式地加以运用。

  • 标签: 理解 批判 构成性的 范导性的
  • 简介:赵朴初先生逝世转眼已是十年了。十年中为拍摄赵朴初专题片,我采访了一些生前与他有关的人,对大量资料进行了回忆、思索;又为协助编辑《赵朴初年谱》,仔细阅读了他的文章,整理他给我和其他有关人士的批文,与他过去的谈话记录,对他的精神有了较深的理解

  • 标签: 赵朴初 寻觅 专题片 精神
  • 简介:等值分数是表示具有相等值的分数,它建立在两个量具有确定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儿童在接受正式教学之前,就具有了等值分数的非正式知识,但仍然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自身运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未获得乘法思维和守恒观念;二是缺乏对等值分数不同语义的理解。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从非正式知识到正式概念之间的发展路径,尝试开展等值分数的早期教学实验,并需要结合多种语义背景来考查儿童的概念发展水平。

  • 标签: 等值分数 乘法思维 守恒 语义
  • 简介:最初,当警告加尔文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们不应当利用十六世纪的加尔文说出他们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有必要,他们可以随意地对加尔文提出异议),堪皮剖析了这位伟大的改教家对教会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堪皮也探究了加尔文的理解对当今普世教会运动的意义。堪皮提醒我们,加尔文强调制造分裂的罪,加尔文将教会视为"母亲"和"学校",因此,教会是被上帝用来走进人类的一种方式,上帝也利用教会使自己可以接近。堪皮警告说,认真解读加尔文的教会不应该只追求个人的灵性,也应当成为改变世界的酵。

  • 标签: 加尔文 教会 十六世纪 利用 应当 上帝
  • 简介: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板块。现阶段主流话语中有一种把社区仅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把社区化约为小区的倾向,这对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当不利。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社区进行还原,弄清楚社区的理论渊源、多维面向和组成要素,对于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大有裨益。

  • 标签: 社区 理论渊源 多维面向 组成要素 社区治理
  • 简介:辩证法不是什么自在的普遍规律,而是自在与自为统一关系中的客观法则,它不仅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不可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否定本体论就会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 标签: 辨证法 真理 黑格尔 客观规律 实践
  • 简介:虽然我们可以相信,在自己所经历的历史和作为局外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历史之间,有着令人折服可信的区别;当我们注意到信仰、自己的生活本身,与我们的命运实践知识(即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时,虽

  • 标签: 基督教 历史理论 上帝信仰 教义思想
  • 简介:自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置于人的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的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是"自然的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的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的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的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的“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的“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句的“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的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的“兴”义,采取朱熹的解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知道Sein是系词,和汉语中的“是”相当,却不把Sein翻译为“是”;认识到本体论的重大问题来源于系词的种种意味,知道若不把Sein翻译为“是”,本体论的讨论就会走样,却仍然不把Sein翻译为“是”,这是令人很难理解的事情。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这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乃是理解的问题,即如何理解西方哲学。与此相关的问题,绝不是单纯的语言翻译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不同语言、思想和文化的多层次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西方哲学中关于being的讨论的理解。对being的那种系词意义的理解

  • 标签: 存在 系词
  • 简介:“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的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代际问题。

  • 标签: 奥斯陆原则 正义 规则 人类福祉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