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大师是在中国和日本净土宗教理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祖师。大师在昙鸾、道绰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理论并建立起完备的净土教仪,开创了唐代净土法门昌盛之局面,不仅被中国净土宗推尊为第二代祖师,而且也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尊奉为祖师。大师倡导凡夫往生报土、借佛力为强缘、称名念佛必往生等思想,以楷定古今之气概,将高超幽微的佛教教理普及于社会现实中,使净土念佛法门在中土大放异彩。大师一生潜心弘法,著书立说,其《观经四帖疏》在中国净宗教理史上具有至深且巨之影响。

  • 标签: 善导大师 净土思想 观经四帖疏
  • 简介:元维,是关于自然、思维、社会的基础本元、维度及其联系的学问。通过综合、分析的研究自然、思维、社会基础的和更基础的内容,掌握自然、思维、社会最基础的本元、维度及其联系,从基础的本元、维度、联系来掌握自然、思维、社会最基础的规律。元维通过对自然、思维、社会划分层次,找到本元、维度,以及层次之间、本元之间、层次之间、本元与层次之间自身所有的多维度的规律、性质。认识、掌握、运用自然、思维、社会最基础的组成、结构、作用、性质等其自身所具有的规律,从而从源头上指导人类活动的方向,维护环境,保护资源,优化活动的效果,提高活动的效率,减少并防止人类出现的各种问题。

  • 标签: 基础 本元 维度 联系 元维学
  • 简介: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和非科学的“马克思”。把“马克思”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构建中国“马克思”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 标签: 马克思学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在玄奘与般若的问题上,奘于早年已有研习般若类经典之经历。至其归国译经,还可看到般若对玄奘的影响和玄奘对般若思想的理解及其理论建构的意愿。同时,从《维摩诘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可更深入地看到玄奘与般若的关系。从玄奘弟子的著述中,也可逆推得玄奘讲授般若经典的情况。

  • 标签: 玄奘 般若学 重译
  • 简介:人的一生会遇到数不清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确定目标,搜索操作、选择指令、确定程序、制定方案来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呢?“求解思维形式”给出了答案。

  • 标签: 思维形式 内在逻辑结构 求解
  • 简介:《孝经》之学,经文有古今文之分,郑注主今文,孔传主古文,经文互有出入,注解大相违异。唐代天下一统,经学随之统一,故有《九经正义》之写定。而《孝经》仍今古别行。至唐玄宗之世,乃诏令群儒质定《孝经》之义,刘知几主古文,立十二验以驳郑注,司马贞主今文,言古文鄙俚,事俱载《唐会要》。

  • 标签: 《孝经》 《唐会要》 今文 古文 唐玄宗 刘知几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媒体及3G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的诞生,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推动社会迅猛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的面貌。面对媒体革命所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须多研究新情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便更好地为佛教文化和教育发展服务。

  • 标签: 佛教文化 现代模式 信息技术 中国传统文化 先进生产力 卫星电视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的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辩证视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的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的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的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出场学 辩证法
  • 简介: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身体的三种规定——作为工具而存在的身体、作为自我意识外化的身体和作为欲望而存在的身体,马克思提出人的身体是欲望、工具和智慧的聚集之所,身体在欲望、工具和智慧的相互生成中历史性和社会性地生成自身的观点。马克思所理解的身体因而是审美化的身体,马克思的身体理论因而是一种身体美学,它帮助我们认识和批判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所面临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困境,并指引我们获得回归身体自身的共生主义智慧。

  • 标签: 身体 工具 欲望 智慧 共生主义
  • 简介:解释心理学方法论从根本上反对了科学主义方法论,且突出了人及人的心理与物之间的区别,并将科学主义方法论所遗落的人之为人的特点,如人的个体性、目的性、价值性、社会历史性、整体性等纳入心理学的视野。解释心理学方法论建立于解释哲学基础之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具体包括:人本主义的世界观,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直觉主义的研究原则,主观主义研究范式和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

  • 标签: 心理学 解释学 方法论 人本主义
  • 简介:佛教天台宗思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三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三种:一是,对立而相即、“会二归一”的“三一”模型;二是,圆融无碍、“会三归一”的“三一”模型;三是,中道实相、“主一”式的“三一”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中最基本的是“会三归一”这种模型,从逻辑上分析,它最初表现为第一种模型,上升至第三种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的核心是“主一”式,它也体现了天台宗要论证的根本思想——“中道实相”。

  • 标签: 中道实相 性具善恶 一心三观 圆融三谛
  • 简介:府建明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本书以鸠摩罗什传入中观至“涅榘佛性”说兴起为研究中心,通过向早期般若的延伸,力图全景式描述中国般若初兴、勃发、衰微和转向的历程。本书通过对般若类经和中观诸论之思想特质的比较分析,首次提出了般若中实际存在的两种倾向——宗教性倾向与义学性倾向。前者重在阐发“般若”之不可思议性,张扬佛菩萨崇拜,为大乘佛教的广布提供信仰基础,而多佛主义实际肇始于般若类经。后者重在发挥般若类经中的“性空”、“中道”、

  • 标签: 般若学 “性空” 宗教文化出版社 流变 魏晋 鸠摩罗什
  • 简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释学意识 解释学原则 解释学方法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阐述。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资本的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成本外在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的成本外在化也获得了全球向度,在将第三世界国家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同时也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它们。中国要坚持人本和生态原则高于资本和市场原则的立场,构建生态文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标签: 生态 资本 市场
  • 简介:基于对陆淳《春秋》撰著和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春秋》宗旨的解读、《春秋》辞义的显隐、对“三传”的评价和“无经之传”的取舍等几个方面考察啖助、赵匡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陆淳对二者学说的取舍、继承和发展,可知陆淳较好地结合了啖助和赵匡的思想并有所发展,理顺了唐中后期新《春秋》的思想体系,确立了该学派启发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即走向义理和经世的经学研究,对新《春秋》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 标签: 新《春秋》学 陆淳 发展
  • 简介:姜海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8.5万字,317页。在易学史上,宋易是继汉易之后的又一高峰,而作为宋代理学奠基者的程颐,在易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程氏易传》是中国古代义理易的重要著作,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标签: 思想史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颐 简介 诠释 经学
  • 简介:本文从思维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出发,参照田运所长提出的思维科学研究策略,提出了以思维科学应用研究需求驱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研究的基础理论提升应用研究成果水平的发展模式

  • 标签: 发展模式 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
  • 简介:学前儿童倾向于采用活力因果机制,即用生命力的交换和获取来解释与机体有关的生命现象。活力因果解释介于意图因果解释和机制因果解释之间,被认为是专属于生物领域的一种因果认知机制,它的提出为存在独立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4到6岁是活力机制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在年长儿童和成人对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中,这一机制继续发挥着作用,并不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被其它因果机制完全取代。探讨可能导致活力因果机制发展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与其它因果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活力因果机制 生命力 机体生命现象 朴素生物学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现在我们再一次地关注哲学中的什么对神学而言是重要的。本章不是二十世纪哲学之综述。在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里,神学之发展并未对当代哲学作出回应。这时在天主教当中托马斯·阿奎纳之学说的复兴已然兴盛。其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之哲学家是雅克·马利坦(1882-1973)和艾提尼·吉尔森(1884-1978),此二人有国际影响力。

  • 标签: 现象学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胡塞尔 分析哲学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