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民族村寨保护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效益与村民自觉是摆在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面前的主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就民族村寨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村寨 民族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黔东南州 问题提出
  • 简介: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路径来看在中国当下语境内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讨伦理的缺失问题,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失衡或偏差:一是从政治正义的角度看,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权力与金钱欲望的过剩,二是公民意识的缺失,三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过剩,四是知识分子话语的缺失。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伦理 公民意识 民族主义 知识分子
  • 简介:本文首先根据世界各国和中国萨满文化遗产项目情况指出萨满文化的碎片化现状和各地选择萨满文化作为文化遗产的一般动机。接着在萨满文化遗产和民间保留的一般萨满文化之间进行比较,提出它们在认同象征与"迷信"文化、在遗产项目展演和萨满日常实践方面的不同。最后在"活力"问题上提出萨满文化遗产的观察视角,希望摆脱对萨满文化的工具性利用,并在萨满文化世界观和科学时代的人类需求方面真正认识萨满文化遗产价值。

  • 标签: 萨满文化遗产 民族认同 萨满实践 文化活力
  • 简介: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按照国际相关规则与世界各国逐步展开全面的接触、交往,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门进一步打开的背景下,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在谈论一个从国外传人的崭新名词,而这个名词概念已经悄然闯入了整个国人的脑袋里。对此,学术界在关注、文化领域在关注,政府更为关注和积极面对,这个崭新的名词就是:文化遗产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领域 新名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学术界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的实践,各地已取得了许多科学保护的宝贵经验和成功范例。如在保护传承中立足创新发展的蔡氏漆线雕;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龙泉青瓷;江欣苑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于黎锦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通过对上述四个范例的评介,对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范例
  • 简介:五台山正在紧锣密鼓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申遗的标准和要求,其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的典型性、唯一性、独特性是根本,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核心.

  • 标签: 五台山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当代各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一些包含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遗产常常被建构成国家认同的符号,并在长期的审美再造中积淀起民族文化资本的蕴藏,进而产生了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和审美体验等三种重要的文化操演功能。

  • 标签: 文化遗产 审美再造 国家认同
  • 简介: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旅游开发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当前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出若干思考。

  • 标签: 旅游开发 宗教文化遗产 影响
  • 简介:虽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国保护 法律对策
  • 简介:2015年3月至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召开了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专家会议,并于2015年11月至12月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GC)第十届常会,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最新论述,实质是一种鼓励和倡导。伦理原则是一个总的原则,在具体内涵上涵盖了主体、权利、发展、生态等具体原则。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原则 伦理原则
  • 简介:我国自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已建立起了传承体系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同时由于受传统传承观念和传承方式的局限、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突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基本权益的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缺乏科学的传承理念与方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风险。鉴于此,全面客观地分析目前我国"非遗"的传承及传承人保护情况,对于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传承人 成效与问题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民族研究学者在贵州锦屏文斗、平鳌苗寨做田野调查,偶然发现一批保存了近300年的明清山林挈约,从此,百年契约神奇的魔盒被打开……

  • 标签: 文化遗产 清水江 世界 社会 文书 60年代
  • 简介:《玛纳斯》史诗中关于人生目的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解放被压迫人民作为人生的目的,提倡一种同情弱者、解放弱者的英雄观;二是尽好义务,不出"坏名"而留下"英名",提倡一种注重社会声誉的价值观;三是对作为"善"的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赞誉,提倡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人生观。

  • 标签: 《玛纳斯》史诗 人生 目的
  • 简介:2015年3月4日至8日,中国伊协研究部一行3人前往贵州省威宁、六盘水和黔西南进行伊斯兰文化遗产与穆斯林文化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的清真寺主要包括威宁县杨湾桥清真寺、马家屯清真大寺、秀水海清真寺、观风海镇清真寺、鸭子塘清真寺、那街清真寺、后寨清真寺,六盘水市清真寺和黔西南州青山清真寺、兴仁清真寺及雨樟镇鲁础营回族乡的三家寨道堂,共11座清真寺。

  • 标签: 中国伊协 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文化 道堂 威宁 回族乡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水族 无形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发挥好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作用。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8年6月14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民族文化事业 贵州 中国 文化宫 党中央
  • 简介: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在全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有19处,占全省的48%。在申报成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对黔东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是一项新的而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摸索中保护,在探讨中开发,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开发 黔东南 精神家园 文化精华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