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什么东西叫佛性?我们先看印顺老评价。若依印公研究,从中观学角度看“空就是佛性”,“一切凡圣众生以空为其本”;若依唯识论者,《大涅盘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依印老自己研究,释尊出在人间,所以是即人成佛,是净化人性而达到正觉解脱。释尊是人,

  • 标签: 古典文学 佛性 《庐山远公话》 《红楼梦》
  • 简介:众所周知,基督教是西方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泉,随着西方传教运动深入,特别是《圣经》翻译,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在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园地里植下一垄垄香花畦,而耶稣作为中国文学中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更是秀而拔萃引人注目,本文试专而论之。首先来看耶稣形象是怎样进入中国近代文学

  • 标签: 耶稣形象 中国文学 基督教徒 鲁迅 茅盾 中国近代文学
  • 简介:旧约正典典型意象,反映了作为被造物的人生存状况和本性,因而具有普遍属灵意义。旧约意象隐含着深刻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具体、生动、细腻、丰富特征。因而可以被历世历代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传承、增广和诠释。旧约意象反映了希伯来人宗教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了新约。

  • 标签: 旧约的意象 形式鉴别 象征手法
  • 简介:跨文化交流被理解为在跨文化语境交谈与清楚表达能力。它所指情形是,说话者与倾听者虽然没有共同话语体系,但会有相互交往和理解空间去交谈或倾听。因此,跨文化交流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使交流得以可能那些条件。

  • 标签: 文学交流 文化论 跨文化交流 价值 诠释 跨文化语境
  • 简介: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通行文学概念抽象地看待"具体",忽略写作过程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概念由来。文学一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含义多次变化,其过程显示了社会一文化关系历史变迁。18世纪以来文学概念演化出现过三种趋势:(1)判别文学标准由"学识"转向"趣味"和"感受力";(2)由泛指"出版物"逐渐转向专指"创造性"、"想象性"作品;(3)"民族"、"传统"概念发展引发了"民族文学"观念。通过考察可以确证:文学概念是一定阶级对普遍社会实践进行特指和控制形式。以往"马克思主义批评"作出过意义非凡贡献,但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文学概念影响,所以未能在文学领域贯彻马克思"实践意识"。但决定性理论突破是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是社会—历史范畴。与语言相关新技术出现改变了语言这一社会物质实践"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因此,文学不应受束于某种既定概念,它是一种既恒定持久又不断超越自身旧形式实践。本文选译自已故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晚期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7年),是该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章。威氏创建阐发著名"文化唯物论"时尤擅作"关键词历史分析"。本文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标签: 文学价值 概念 民族文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关系
  • 简介:<正>4岁Melissa一个人呆在起居室,坐在小摇椅上看一本画册。无任何明显理由,她恼怒地长叹一声,使劲地合上画册,毫不迟疑地走出房间。母亲看到这不寻常举动,问她出了什么事。Melissa执拗地回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一个印第安人

  • 标签: 幻想 学前儿童 文学作品 儿童生活 游戏 成人
  • 简介:一部文学作品永恒价值,除了构思精妙,内容深刻外,还离不开艺术形式之美.完美的艺术形式直接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思维,流露出艺术家激情,这一激情推动了艺术想象,从而使作家在独到、新颖构思氛围下,创造出独具风格感人作品.人们都深切体验到,缺乏艺术形式之美的作品是寡淡乏味.那么究竟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表达方法有多大关系?风格指的是内容还是形式,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呢?它是否内容与形式、风格对立统一结合体?

  • 标签: 论文学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 审美价值 审美意蕴 创作方式
  • 简介:拼音作为增强汉字形音转换桥梁在中文学习和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拼音在中文学作用及其加工机制,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拼音学习对语音意识发展影响,拼音注音方式和呈现方式对汉字学习影响,拼音加工认知神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拼音学习可以促进语音意识发展;不同拼音注音方式和呈现方式会对汉字学习产生不同影响;拼音加工机制与汉字加工存在不同,但拼音加工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拼音 中文学习 语音意识 呈现方式 加工机制
  • 简介:李伯元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广泛影响。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 标签: 李伯元 庚子国变 “游戏” 《官场现形记》 《绣像小说》 弹词小说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强烈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唐君毅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文学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研究。唐君毅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最突出成就,就在于其成功文学语言——北满地区方言运用:运用其特有的事物名称、表达方式和歇后语等,使小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其社会风气貌。不仅文学创作应借鉴其经验,学术论文写作也应从中受到启发。

  • 标签: 《暴风骤雨》 黑土地 东北方言 歇后语 学术著作 周立波
  • 简介:《焦氏易林》文学价值近期出版上海社科院院刊《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发表了著名古文论家、诗评家陈良运教授《论(焦氏易林)文学价值》一文。作者指出:《易林》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学者、诗人,开始注...

  • 标签: 《焦氏易林》 《易林》 文学价值 思想内容 中国文学史 艺术特色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冷遇,应该说是由它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位置所决定.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中介性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是一种不寻常、独特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日常经验,使他们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经验改变,从而改变人们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审美是文学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但不能把文学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宏观、辩证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以色列是一个独特文化群体,持守着其独特善恶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传统。这种主要通过"智慧人"和家长传递传统,同律法和先知传统一样,对维系和加强以色列社会生活,增进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修养和处事能力,都起到巨大作用。家庭长辈和智者在后来时代中发扬光大的人生哲学教育,可谓源远

  • 标签: 智慧文学 以色列人 信仰 文学背景 社会生活 个人道德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