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名为信了教,常久不听道。今天是礼拜,想去听听道。抓紧时间走,还算不迟到。安静坐下来,魔鬼也来到。低头闭着眼,不久就睡觉。旁人将他喊,着实吓一跳。反问做什么,向人一阵笑。问他听见啥,他回不知道。自从信主后,道理不知晓。天天忙世界,礼拜没空到。

  • 标签: 抓紧时间 听道 圣经 传福音 礼拜 有功效
  • 简介:扫地忆明珠●我说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位老和尚的,他早已离开尘世,然而在他生活过的那座小城里,人们至今还经常谈论着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扫地,一天到晚扫地,扫地,再扫地。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那里扫地了。从寺内扫到寺外,扫到大街上,扫出...

  • 标签: 佛门弟子 生卒年月 天到晚 《读者》 故事情节 孙传芳
  • 简介:最近,一名广州穆斯林在搬家时,发现他祖母萨三姑生前收藏得密密实实的一本线装书,是他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两粤萨氏宗谱》。他得知笔者从事广州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就拿来给我过目。见到这本《两粤萨氏宗谱》后,我最感兴趣的是谱首序跋,阅毕不禁喜出望外,心中对广州回族历史上的三个待解之谜顿时得到解答。

  • 标签: 广州 新证据 后裔 唐代 回族历史 历史文化
  • 简介:普陀山的早晨,天上布满了云彩,偶尔从云缝中射出几束阳光,远处的大海波澜不惊,阳光洒落处波光粼粼。码头上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不是香客便是游人,人们带着美好的心愿而来,又带着无穷的愿力归去,笑意写在脸上,满意留在心田,希望始于足下。

  • 标签: 普陀山 佛顶山 游记 宗教场所 景点
  • 简介: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投。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

  • 标签: 永嘉证道歌 佛教文化 佛教知识 功德
  • 简介:“说到唱歌就唱歌,说到唱戏就打锣。乐得周围人人赞,妹妹团圆好唱歌”。这是生活在都柳江畔侗家人中的一首酒令。酒令,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十分动听。

  • 标签: 侗家 酒令歌 宗教 歌词内容
  • 简介:《三宝》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次选登这首佛教歌曲,有其特殊因缘。去年十一月,夏宗禹先生带了一盘录音带到北京医院看望赵朴老,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演唱的弘一法师歌曲,当时就放了一段《三宝》。这首歌所用的音调有别于传统梵呗,带有较强的群众歌曲风格,经合唱队一唱,很难令人有聆听佛教歌曲的感受,由

  • 标签: 梵呗 弘一法师 上海音乐学院 歌曲风格 录音带 钢琴演奏
  • 简介:主持寄语家振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汉传佛教常用唱诵规范课本》编辑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收集研究,已将佛教朝暮课颂的谱子整理完毕,并在天宁寺、普陀山、龙华寺、九华山、南普陀等寺庙录了音,年内规范课本以及相应的录音带将可推出。为此,我们原拟在《佛教文化》上刊登的唱赞,暂停发表。这次梵呗清发表的《拜香曲》是读者的来稿,曲调简单,很易上口,容易学唱,现将浙江嘉善徐承浚先生的这封来函摘登于下:“《拜香曲》流行于浙北、苏南一带民间,孩提时,故乡浙江长兴县每当迎神赞会,农村往往以村社为单位组织“拜香队”(队员以少年为主)身穿黄衣白裤、背朝山敬香佛袋,一步一拜,在丝竹和钟磬木鱼声中,循节奏歌唱前进,真是至敬至诚。这祥和厚朴的歌声,至今还历历在耳。”

  • 标签: 天宁寺 中国佛教文化 神赞 汉传佛教 历历在耳 浙江长兴
  • 简介:震憾人心的“江上侗”出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侗寨。巨洞,距从江县城30公里,全村207户,1100多人,地处321国道和都柳江中段,交通便利,民居民宅,依山傍水,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巨洞侗寨魂牵梦绕,山,是那么的清,水,是那么的绿,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好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使人心旷神怡。

  • 标签: 人心 侗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交通便利 田园风光 从江县
  • 简介:所谓苗族棒,就是指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上刻上苗族自己的象形文字符号,而且以这些文字符号来表达和记录诗歌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诗歌内容的刻字木棒就叫做棒。苗族棒所刻的内容,主要是叙述舅爷把向姑妈索取的聘礼刻在枫木棒上,刻好后,

  • 标签: 苗族 歌棒 象形文字 文字符号 诗歌
  • 简介:《上下经卦变》评述乌恩溥朱熹在《周易本义》一书里写了一首《上下经卦变》,同时还画了《卦变图》。《上下经卦变》(以下简称“卦变”)和《卦变图》概括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变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朱熹关于卦变的思想。现在略作诠释与评述,有不当之处尚祈批...

  • 标签: 卦变图 朱熹 经卦 上升到 《周易》 既济卦
  • 简介:佛家谓“世事无常,转眼即空;生死不远,旋踵即至。”其着眼者,无非谓一切存在刹那刹那变化,欲求一眨眼的停留都不可能,只有愚痴之辈才会苦苦巴望,要想保持永远的荣华富贵、永恒的年轻美貌、不逝的文治武功、不变的福禄寿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任何人如果不能真正渗透这个朴素的真理,就会永远生活在困惑与怨艾当中,总是与烦恼痛苦为伍,总是被焦虑与失落追随,总为恐惧或忧愁的阴影笼罩。人生的存在带有无始以来的缺憾,业力如山,任何外力,无法抗拒。为明日计,只有即时修善,当下做起。古德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无非就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恶扬善之功,莫大于归心净土,称诵弥陀。此期我们有意选登了永明延寿大师的《劝世念佛》。延寿禅师,临安府余杭(今杭州)人。初参雪峰法嗣翠岩令参;后嗣天台德韶之法,为禅家法眼宗三祖。广顺二年(952)入雪窦山资圣寺。后因吴越忠懿王之请住灵隐寺,旋移永明寺。时人尊为慈氏(弥勒)下生。谥号‘智觉禅师’。高丽王敬慕其德望学识。遣其国僧人来华习学。法眼宗以后因得弘扬于高丽,成为彼国禅净解脱之门。

  • 标签: 禅师 念佛 文治武功 法眼宗 临安府 灵隐寺
  • 简介: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侗族大被誉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民间音乐”,是侗族文化浓缩的精华.侗族大的洋洋外观是生命意志的本真活动,生命意志的跃动正是侗族大产生的源泉.产生和发展,就是把自然声音融入歌声来表达人的情感,结合多耶舞使个体的人走出日常生活的樊篱和束缚,消融在歌舞的洪流里,让个体生命的高歌成为集体的狂欢,达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共生共在.侗族大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婉转的旋律正是这种“意味深长之奥秘”.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侗家人通过对生存的深刻体验,在对生存的痛苦的反抗中形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学”,是“此岸慰藉的艺术”.侗家人正是这种在侗族大的家园中放逐自己的酒神情绪,沉醉于审美的生活中.

  • 标签: 侗族大歌 酒精神 生命意志
  • 简介:君不见五台山上产灵葩,山人目之为天花。多在巅崖深险处,枯木云蒸抽菌芽。厥色浑如玉,厥味薄于瓜。樵牧得之如获壁,持来献入司公衙。司公得之亦甚喜,筵舞席争相夸。烹羊宰鹅不足美,必得是物充珍佳。在上欲得索其下,公使展转来山家。

  • 标签: 五台山 天花 枯木 异物 疵瑕 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