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的革命领袖托马斯·闵采尔,恩格斯看到了闵采尔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他的政治纲领已经接近共产主义。故此双方争论的焦点隐含着谁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济金》所构想的悲剧性冲突影射1848年的革命运动。拉萨尔通过《济金》传达'革命冲突'具有重复性和必然性,1848年的革命不过是重复了《济金》中的冲突,故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恩格斯批评了拉萨尔的悲剧观,在不否认济金和胡登的目的是解放农民的假设前提下,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悲剧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斐迪南·拉萨尔 弗兰茨·冯·济金根 托马斯·闵采尔
  • 简介:石永泽(以下简称“石”):俞老师,您好!关于您的故事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次想请您谈谈您的学术生涯,相信对我们这些后辈会有启迪。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的?从您发表的作品我们知道您从事哲学研究是从海德格尔开始的,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员 学术生涯 海德格尔 “石”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的精神》第一版发表于1918年,修订新版发表于1923年,后来,作者把这两个版本分别收录于自编全集第16卷和第3卷中,足见其对这部作品的高度重视和偏爱。《乌托邦的精神》一书被誉为20世纪初哲学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从风格上看,这部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狂放不羁的狂想诗特征:语言晦涩、风格怪异,宣泄主观精神,描写直观意向,传达弥赛亚的预言,揭示了永恒神奇的心灵内涵;从主题上看,这部作品反对战争、强权和剥削以及现存社会制度对个性的压抑,热情讴歌人类觉醒和黎明,主张人性复归和道德重建,提出了"心灵、弥赛亚和启示录"的口号。

  • 标签: 自我相遇 音乐哲学 卡尔·马克思 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