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 标签: 山丹 居群 花粉形态
  • 简介: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针组(IMP)和环形外固定架组(CEF)。在右侧胫骨中段构建4mm骨缺损模型,分别应用自制六孔不锈钢钢板、直径1mm克氏针、自制环形外固定架固定。记录造模用时、出血量及肢体肿胀持续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固定装置稳定情况;诱导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结果在造模用时、出血量及模型成功率方面,IMP和CEF两组明显优于IFP组(P<0.05)。②CEF组肿胀时间最短,但三组之间肿胀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IFP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和3例骨水泥松动,CEF组出现1例骨水泥松动,而IMP组固定良好。④在感染方面,IFP组出现3例钢板外露,IMP组出现2例脓性包块,而CEF组无感染发生。⑤诱导膜组织厚度在460~520μm,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成功构建MTBD模型,但综合考虑CEF为模拟Masquelet技术构建大鼠MTBD模型较优的方式。

  • 标签: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钢板 髓内针 外固定架 骨缺损模型
  • 简介:【科研中国SeiEI.com整理】卫生部网站2006年10月17日报道:近来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作为中医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事持何态度,有何看法?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 标签: 中医药 科学 历史 行政主管部门 网络签名 中医中药
  • 简介:去年5月下旬,我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的代表,受邀出席了澳大利亚针灸及中医2008年学术年会(AACMAC,AustralianAcupuncture&ChineseMedicineAnnualConference)。来自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门、新西兰、美国、英国、中国及澳洲各州的代表大约3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办事处顾问、中国驻悉尼领事馆总领事受邀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 标签: 学术年会 澳大利亚 针灸 中医 发展概况 澳洲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室外条件下不同光程的光生物反应器对Palmellococcusminiatus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外,光生物反应器光程越小,藻细胞的生长速率越高,在光程1cm反应器中达到最高,比生长速率为0.37d-1,生物量产率为163mgL-1d-1。反应器光程越大,培养系统单位表面积生产速率越大,在光程20cm的反应器中达到最大,为7.24gm-2d-1。

  • 标签: 光程 Palmellococcus miniatus 生长
  • 简介: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组合,对不同分布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1500bp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说明不同分布区的天麻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地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5930~0.0187,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5个省份的样品中来自贵州的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不同变型的AFLP分析结果显示,3种变型从分子上无明显差异,说明天麻种内的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的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AFLP 天麻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棉花种植区,在7月和8月棉花花铃高峰期经常出现周期性极端高温胁迫,导致蕾铃脱落,降低了产量,因此棉花耐热性种质的筛选迫在眉睫。本试验在新疆吐鲁番自然高温条件下,调查200份不同棉花种质资源的脱落率、花粉活力、叶片萎蔫程度、花粉形态、不孕子率等田间性状。然后选择29份不同耐热性种质在河南安阳种植,调查30、35、40、45和50℃离体培养条件下的花粉萌发率。不同耐热性种质资源在自然高温条件下的鉴定指标和室内离体培养花粉萌发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而且不同鉴定指标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结合田间调查结果和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将29份种质划分为耐高温型、较耐高温型、高温较敏感型和高温敏感型种质,并初步确定了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 标签: 棉花 耐热性 田间调查 花粉 离体培养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对抗肿瘤生物免疫效应的影响。以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多方面阐述其在生物免疫效应中的影响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最后表明中医药对生物免疫效应的影响是中医药抗肿瘤最重要的内在作用机理。

  • 标签: 中医药 抗肿瘤 生物免疫效应
  • 简介:足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中医称之为“脚湿气”。近年来中医治疗足癣疗效明显,取得一定进展。该文就有关中医外治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概述。

  • 标签: 足癣 中医 外治法
  • 简介:以蔗渣配方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草(本试验用五节芒,在配方中分别占15.0%、22.5%、45.0%,即用五节芒分别代替30%、50%、100%的蔗渣)配方在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屑配方菌丝长势比对照差,生长周期比对照长5~11d,每袋产量比对照低20~72g,A级品比对照少4%~13%,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用菌草替代蔗渣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是可行的。利用菌草工厂化栽培金针茹每袋可节约成本0.1元,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菌草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目的:分析大鼠不同状态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脑涨落图仪。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状态脑内递质的功率显著下降(P〈0.05);大鼠死亡后脑内(死亡当时-死亡后48小时)6种递质的功率都降低到10-5级别(P值均大于0.05),说明死亡后不同时间脑内6种递质的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清醒状态到麻醉状态再到死亡状态,大脑的抑制程度逐渐加深。

  • 标签: 脑电 神经递质 功率 时间 脑死亡
  • 简介: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稻草为培养料栽培巴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的巴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和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巴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巴氏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kg/m^2和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的稻草培养料。

  • 标签: 玉米秸秆 稻草 三次发酵法 巴氏菇
  • 简介: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日龄的KM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的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的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的差异。

  • 标签: 毛囊 细胞色素C 毛囊发育差异
  • 简介:目的探索铜绿假单胞菌致大鼠肺炎模型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气管注射组、C气管插管感染组和D滴鼻感染组。适应饲喂3d后,分别给予不同造模干预,分别于干预后5、10和15d动态监测各亚组大鼠体重、体温、白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体重、体温、白细胞、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表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各模型组均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照组则阴性。结论经滴鼻途径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可得到合格大鼠肺炎模型;此感染途径可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的炎症反应干扰,简便易行,可推广。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 肺炎 炎症反应 大鼠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39份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I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Ⅱ包括石硖和大鸟圆2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Ⅲ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在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与进化研究。

  • 标签: 龙眼 生态类型 亲缘关系 ISSR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酿造条件对蓝莓果酒酒精发酵以及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以贵州麻江县种植蓝莓“粉蓝”为原料,酿酒酵母1203作为菌种,在不同发酵条件下进行蓝莓全果果酒酒精发酵.研究表明:影响蓝莓果酒前发酵因素依次为初始糖度〉初始PH〉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结果造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仅有初始糖度;不同发酵条件并不影响酒精发酵程度:实验组蓝莓果酒发酵28天后残糖量均低于2g/l;但大量接种酵母实验组由于产生酵母异味,且致花色苷迅速降解,导致果酒色泽、香味、营养价值均较低(p〈0.05);最后,低温陈酿可减缓蓝莓果酒中最主要营养成分花色苷的降解(p〈0.05).因此,初始糖度22Brix,初始PH3.5,酵母接种量4%,前发酵时间13天,后发酵时间15天,低温陈酿,最有利于蓝莓果酒发酵且得到较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可较好保留蓝莓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蓝莓 发酵工艺 果酒品质
  • 简介:不同的蜜环菌(Amillariamellea)菌株与长自山乌天麻(Gastrodiaelata)进行伴栽试验,以探索不同蜜环菌菌株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蜜环菌菌株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菌株Ar-4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仿野生栽培和室外箱栽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伴栽效果。

  • 标签: 蜜环菌 乌天麻 产量
  • 简介:中医生理学是祖国医学阐述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内容是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指导,阐述了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等结构功能与活动规律,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药物的应用。几千年来它对我们民族的繁衍和防病治病、养身保健、延年益寿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 标签: 中医生理学 治疗 巨大 世界医学 祖国医学 脏腑
  • 简介:本文对培养20天后葛仙米不同氯化钙浓度下的三种酶活性进行对比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在较低钙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而在较高的钙浓度下活性较低。

  • 标签: 葛仙米 钙浓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