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腐木担子菌菌丝拮抗是真菌菌群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的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菌群间的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的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两个竞争菌群中菌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的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的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的结果。拮抗策略的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菌索是竞争者的过度生长的结果,而毛韧革菌的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的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的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的不同导致的,今后可将不同的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 标签: 拮抗 群落动态 真菌 相互作用 木腐烂 多种
  • 简介:针对作物种质数据量大、多维带来的挖掘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探讨云计算技术及其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挖掘平台,详述了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并给出了具体的开发方案。通过改进经典的Apriori算法并在平台上对其进行效率测试,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可行性。

  • 标签: 种质资源 云计算 HADOOP APRIORI算法
  • 简介: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较好的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的种质创新和利用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的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的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及对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的方向。

  • 标签: 青海高原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现状与对策
  • 简介:采用前期建立的快速无损伤测定SPAD值分析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于低氮与正常供氮大田试验处理下,对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重要的189份玉米自交系开展了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时期与不同部位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基因型差异是氮敏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散粉期和散粉后10d玉米主要功能叶穗三叶(穗位上第1叶、穗位叶、穗位下第1叶)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大喇叭口期玉米全展叶叶绿素含量与各时期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中度相关。将正常供氮条件下的性状值与低氮胁迫下性状值的差值占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的百分比定义为氮敏感性。189份玉米自交系氮平均氮敏感指数变幅为23.86%~36.00%,表现高度耐低氮的材料有合344和昌7-2等40份自交系,高度敏感的材料有CML206和CA375等40份自交系。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种质资源氮敏感性鉴定与评价方法,并为玉米耐低氮与氮高效的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分析结果与基础数据。

  • 标签: 玉米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氮敏感指数 基因型
  • 简介: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野生资源材料845份,分属16科46属62种,其中抗旱种质27份,耐盐碱种质4份,高抗锈病种质14份。本文对调查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干旱地区 抗逆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 简介: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的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的侵染能力最强的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的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的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的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新型转化受体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农杆菌 敏感性 GUS染色
  • 简介:目的:L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发现在多数肿瘤中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作为肿瘤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siRNA-Livin和夫拉平度(Flavopiridol,FP)协同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两种方式有效抑制Livin表达,诱导非小细胞肺癌SPC-A1凋亡并增强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方法:siRNA-Livin转染SPC-A1,Real-TimePCR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MTT检测干扰组和干扰加药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活性;TRAIL、FP单独及联合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水平,MTT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及活性。结果:100nmol/LFP处理组(F)细胞存活率为(84.30±1.34)%,100ng/mLTRAIL处理组(T)为(93.40±1.56)%,FP和TRAIL联合组(F+T)为(48.02±1.35)%,siRNA-Livin处理组为(50.88±1.14)%,1.2μg/mLCisplatin处理组为(19.30±0.89)%,siRNA-livin+Cisplatin组为(14.37±0.81)%,FP+T+Cisplatin组为(10.86±0.87)%,C组存活率为100%。F+T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siRNA-livin+Cisplatin与siRNA-Livin组相比、FP+T+Cisplatin与FP+T组相比都显著增强了化疗药物对SPC-A1的杀伤作用。50μmol/LZ-VAD-FMK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存活率为(88.16±1.64)%,caspase抑制剂能明显抑制F+T联合处理组的凋亡效应。结论:RNA干扰和F+T联合用药都能显著降低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为肺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LIVIN RNA干扰 FLAVOPIRIDOL TRAIL 顺铂 SPC-A1
  • 简介:目的鉴于目前对斑马鱼视锥细胞视蛋白运输机制并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抗体,本实验拟构建一种可以在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方法利用编码紫外敏感型视蛋白基因(sws1)的启动子,构建了一种在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的转基因斑马鱼.同时,将tdTomato荧光蛋白与非洲爪蟾rhodopsin蛋白末端44个氨基酸相融合,将该融合蛋白定位于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的外节段,进而可模拟内源性视蛋白的定位.结果共筛选出三种不同品系的转基因斑马鱼,经过免疫组化分析,确定其中一种转基因品系是正确的目标品系.结论该转基因斑马鱼的构建将会为进一步研究视锥细胞中视蛋白的运输机制提供帮助.

  • 标签: 斑马鱼 视锥细胞 紫外敏感型 SWS1 转基因 sws1
  • 简介:【背景】小麦叶疫病菌于20世纪60年代入侵我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小麦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设计出检测小麦叶疫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该病菌的PCR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小麦叶疫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LJY1和LJY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该病菌的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25mmol·L^-1MgCl22.5μL,10mmol·L^-1dNTP1.0μL,10μmol·L^-1引物各0.5μL,DNA模板8ng,最佳退火温度57.6℃。【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将小麦叶疫病菌与其他链格孢属的真菌区分开。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叶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防止该病菌在小麦进出口贸易中传入我国。

  • 标签: 小麦叶疫病菌 PCR 体系优化 引物LJY1和LJY2
  • 简介:目的调查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服务满意,为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随机抽样抽取的住院患者发放自制问卷,将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满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医师服务、护理服务、手续办理、医疗费用和医疗环境;满意较低的具体项目有检查人员、出入院手续办理、医药费告知情况、病房和公共设施。结论医院应着重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疗环境,努力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医疗服务 住院患者 满意度
  • 简介:【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的相关性。影响棉蚜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的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的降雨量,其次是1~8月的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的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棉田 非靶标害虫 发生丰度 气象因子 关联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对ICU危重症患者施以护理关怀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护理质量和满意.方法:将2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将护理关怀理念与常规护理融合而给予患者特殊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治、护理资料,以干预后SAS及SDS平均值为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护理关怀理念对患者满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1经t检验,护理后观察组ICU患者的SDS{(45.32±5.15)分}、SAS评分{(41.97±5.65)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经X2检验,观察组护理满意(99%)和对照组(8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护理与人文关怀的综合护理后,临床效果优良,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满意、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关怀理念 ICU护理质量满意度
  • 简介:薄膜过滤是对细菌微生物量测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微生物限度检验中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药品检验技术的发展,薄膜过滤已成为应用日益广泛的药物测试方法.薄膜过滤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数据准确的特点,而被应用于多种药品的微生物检验.除此之外,薄膜过滤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回收和检验方法.本文对上述薄膜过滤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作以适当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药品检验 药品微生物验证
  • 简介:目的: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新西兰兔心衰模型。方法运用导管术造成新西兰兔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制作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观察动物的毛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饲料消耗指数、体重增加指数、呼吸频率等指标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检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判断模型组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利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清中cAMP、cGMP的变化情况;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该模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模型动物SBP、DBP和LVSP著性下降,LV+dp/dt和LV±dp/dt明显下降,LVDP显著上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毛发枯槁,活动减少,进食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抓起时反抗减轻。模型组呼吸频率加快;模型组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模型组血清cAMP明显低于正常组,cGMP明显高于正常组;利用基因芯片共检测出665个差异基因,其中与心功能较密切相关的基因主要与离子通道、肌收缩、信号转导等功能有关。结论采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建立兔心衰模型方法可靠。主动脉关闭不全,使心脏前负荷增加,造成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及心力衰竭。心肌组织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基因表达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心衰 主动脉关闭不全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 简介:通过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对天胡荽根、茎、叶各器官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同时进行检测与分析,以筛选出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器官,提高黄酮提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天胡荽 黄酮类物质 高效液相
  • 简介: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类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及后遗症率都比较高.根据其表面荚膜多糖的不同可以分为13个血清群体,其中A、C、Y、W135这四种群Men是引发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目前针对这几种致病菌的疫苗主要是多糖疫苗.本文在总结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生产进展的同时着重介绍了用于测定多糖含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免疫火箭电泳.

  • 标签: 群脑膜炎球菌 多糖疫苗 研发生产 火箭电泳 多糖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