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变色圈试验证明平菇可以选择性优先降解稻草中的木质素,培养15d后,平菇对稻草中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7.86%,对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选择性指数为9.79。生料栽培平菇后,稻草中的木质素被降解50.24%。用气—质色谱(GC/MS)和红外光谱(IR)对木质素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对稻草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降解产物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有苯环的小分子,证明木质素聚合体的降解首先发生在单体的侧链及单体间的连键上,发生Cα-Cβ、β-O-4等断裂,形成了单体。在进一步的降解过程中,平菇表现了其自身特有的降解机制,取代苯环单体上的甲氧基为甲基,而后发生苯环的开裂,这与报道的白腐菌降解过程有所不同。红外光谱分析中,平菇对木质素的降解明显,降解产物中含有很多木质素单体所特有的基团,如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等,说明木质素的降解首先发生的是侧链的氧化反应。

  • 标签: 平菇 稻草 生物降解 木质素
  • 简介: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与回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处理法(MBR)的处理机理;综述MBR的工艺应用现状及其工业应用;最后就MBR工艺的发展做展望。

  • 标签: 膜生物处理法 工艺 工业应用 展望
  • 简介:目的:从污染环境中分离耐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天津大港油田污染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该菌株能够在10℃条件下,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红球菌属。菌株DSY171在低温条件下(10~15℃)12d的石油降解率显著优于常温条件(20~30℃),原油降解率为60%左右;菌株DSY171的pH适应范围较广,初始pH值为6~9时均能代谢生长,但在偏碱性环境下(pH7~9)的代谢生长好于偏酸性环境(pH6~7)。除了降解石油外,菌株DSY171对柴油、食用油等不同碳源也均能够降解代谢,具有一定的碳源利用广谱性。结论: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为生物学方法解决低温环境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高效菌种,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生物降解 低温 石油烃 红球菌
  • 简介:【背景】联苯菊酯是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除虫菊素的一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是我国出口果蔬、茶叶中残留较严重的农药之一。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的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酯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联苯菊酯的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在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100mg·L^-1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中呈现s型生长,7d后对联苯菊酯的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30oC,初始菌株D600a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酯,在环境中联苯菊酯残留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联苯菊酯 降解菌 鉴定 生物修复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及黏附的影响,镜下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的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2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mg/mL浓度下壳聚糖对早期(0h)、中期(12h)和成熟期(48h)的生物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的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白念珠菌 生物膜 Ras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评价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聚乳酸(polylaceticacid,PL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三种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PHA、PLA、PCL为实验组,材料植入兔右眼结膜下。假手术组结膜下钝性分离,但不植入任何高分子材料。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手术眼的反应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材料的吸收时间。术后4周和16周取眼球,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和炎症细胞、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亚型与排列方向。结果术眼刺激性评分等级各组均不高于"轻度刺激性"。结膜下吸收时间PHA、PLA和PCL组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PHA、PLA和PCL组均形成材料包裹囊腔,囊壁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毛细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纤维染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大致呈平行排列。术后16周PHA和PLA组材料已不可查及,包裹囊腔结构不规则,而PCL材料整体可查及,包裹囊腔规则。各组未见毛细血管,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仍大致呈平行排列。结论PHA、PLA和PCL三种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膜下吸收时间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

  • 标签: 聚羟基脂肪酸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结膜下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素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素(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素组为(2.2±1.2)%。结论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素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薰衣草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TT还原比色法观察Tet对C.albicans成的影响;将0.01、0.1、1μmol/L的Tet分别与C.albicans悬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管形成率。分别设阳性对照组(两性霉素B与白念珠菌悬液共孵育)和阴性对照组(白念珠菌悬液中不加Tet),试验重复5次。结果Tet各剂量组对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μmol/L的Tet对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的抑制率最高,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μmol/L的Tet组生物及芽管形成率低于0.01及0.1μmol/L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对体外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粉防己碱 白念珠菌 芽管 生物膜
  • 简介:白念珠菌易于在医学植入材料上形成生物,生物较其游离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并对传统的抗真菌药耐药。该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生物的药物及生物形成的抑制性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抑制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评估该生物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及其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的SMIC50、SMIC80分别是250、1000μg/ml;1000μg/ml及100μg/ml时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对7个外生菌根真菌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菌株在同一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生长速度不同,同一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亦不同。菌株010和菌株025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均较其他菌株快。菌株010的菌丝干重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石油质量浓度为500mg/L时,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高于对照5.27%,石油对其生长产生了促进作用;当石油质量浓度为700mg/L时,菌丝干重低于对照,随着石油质量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呈下降趋势。石油质量浓度为100mg/L时,菌株025生长最慢,菌丝干重低于对照9.1%。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加快,当石油质量浓度为500mg/L时,菌丝干重高于对照;当石油质量浓度为700mg/L时,菌株025菌丝干重最高,高于对照25.65%。随着石油浓度的再度升高,菌株生长呈下降趋势。(2)不同菌株在同一石油浓度下对石油的降解能力不同,同一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下对石油的降解能力亦不同。菌株025对石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石油的降解能力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培养基中石油质量浓度为900mg/L时,菌株025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3.65%。(3)菌株0100、09、035、LH004的菌丝生物量与对石油的降解能力呈正相关。

  • 标签: 石油 外生菌根真菌 生长量 石油降解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
  • 简介: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联合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的体外协同杀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两性霉素B纳米粒(amphotericinB-loadednanoparticles,AmB-NPs)。XTT减低法评价经超声与AmB-NPs联合作用后对成熟生物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形态学改变,并检测生物分泌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及游离AmB药物相比,超声联合AmB-NPs能明显降低生物活性(P〈0.01);生物厚度变薄,结构疏松,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低频超声联合AmB-NPs对白念珠菌生物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

  • 标签: 低频超声 白念珠菌生物膜 两性霉素B 纳米粒 协同抗菌
  • 简介: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α(ERα)作为转录因子,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进展关系密切,抑制ERα的功能已经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发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能够促进ERα降解,影响其转录。简要综述了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雌激素受体α的转录及降解调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雌激素受体 蛋白降解